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混播模式对播种当年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伶俐 孟翔 +6 位作者 谢开云 颜安 刘伟 杨龙 崔荷婷 赵越 褚皓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48,共9页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Z1H1B1,Z1H1B2,Z1H2B1,Z2H1B1)],4个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W1P1B1,W1P1B2,W1P2B1,W2P1B1)]和3个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模式[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披碱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豆禾比为1∶3,1∶1,3∶1(L25G75,L50G50,L75G25)],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牧草混播模式下各牧草株高、密度、干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和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且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但高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在6种牧草混播模式中混播比例为1∶1时更有利于混播草地牧草干物质总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模式 牧草产量 营养价值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下载PDF
短期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氮及其粒径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哈里·阿力腾别克 崔雨萱 +5 位作者 刘慧霞 董乙强 孙强 崔荷婷 钱茹雪 孙宗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全氮含量范围为1.16~1.82 g·kg^(-1),差异不显著。土壤碱解氮为20.58~62.35 mg·kg^(-1),和不封育相比,封育后玛纳斯样地土壤碱解氮显著降低14.62%(P<0.01),奇台样地显著增加16.76%(P<0.05)。封育增加了0~5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减少了砂粒含量,且封育后呼图壁、奇台样地土壤砂粒含量整体分别显著降低6.09%,14.86%,土壤黏粉粒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63%,15.36%,而封育后玛纳斯样地土壤砂粒、黏粒含量差异不显著,仅土壤粉粒含量显著增加5.57%~7.23%(P<0.05)。土壤全氮与土壤砂粒呈负相关(P<0.05),与黏粒呈正相关(P<0.05),而土壤碱解氮仅与土壤黏粒呈正相关(P<0.05)。总之,短期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土壤粒径朝细颗粒化转变,土壤全氮变化不显著,而土壤碱解氮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伊犁绢蒿荒漠 粒径组成 土壤氮含量 天山北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