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扁形茶脱毫、提香过程中叶温主要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崔鑫霞 罗显扬 郑文佳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探讨扁形茶脱毫、提香两工序中叶温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改善扁形茶的加工技术。本文结合贵州扁形茶加工中常用的温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9个不同处理,利用多功能理条机对脱毫、提香两工序中叶温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成品茶品质进行... 为探讨扁形茶脱毫、提香两工序中叶温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改善扁形茶的加工技术。本文结合贵州扁形茶加工中常用的温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9个不同处理,利用多功能理条机对脱毫、提香两工序中叶温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成品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工序中,叶温最初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都出现快速升温和缓慢增长两个阶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其变化规律对品质的影响不大。脱毫温度对脱毫率影响差异不显著;提香温度对品质的影响大于脱毫温度产生的影响;各处理间品质差异不显著,即贵州扁形茶脱毫、提香过程适当提高温度不会使品质发生较大变化,并且适当的高温(175℃)利于脱毫,较低温度(200℃)提香利于品质;在扁形茶脱毫、提香加工工艺中适当增加温度是可以提高加工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茶 脱毫 提香 叶温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白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崔鑫霞 《福建茶叶》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我国白茶发展历史悠久,近几年不断有研究阐述白茶的保健功效,使其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对白茶的发展历史、加工和化学变化、保健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其前景及问题研究发表看法。
关键词 白茶 现状 前景
下载PDF
贵州扁形茶杀青工艺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科 沈强 +2 位作者 张海伟 崔鑫霞 郑文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1,共3页
为了探索茶叶加工过程中现代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贵州扁形茶加工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产业的优质化发展,设计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3种杀青方式,以杀青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样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为判断依据,对... 为了探索茶叶加工过程中现代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贵州扁形茶加工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产业的优质化发展,设计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3种杀青方式,以杀青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样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为判断依据,对比3种杀青方式对贵州扁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微波杀青效果较好,茶样感官品质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微波杀青的样品在外形形状上明显优于滚筒杀青和滚筒+微波杀青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茶 杀青工艺 叶绿素 感官品质 贵州
下载PDF
机采特等茶青杀青新技术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科 沈强 +2 位作者 张海伟 崔鑫霞 郑文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第3期220-225,236,共7页
试验以大宗茶采摘机采摘的特等茶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次杀青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杀青叶性状变化的结果分析,调整杀青技术参数,以探索适合机采特等茶青的杀青新技术。结果表明:该茶青通过连续2次杀青处理,就可达到杀青目的,... 试验以大宗茶采摘机采摘的特等茶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次杀青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杀青叶性状变化的结果分析,调整杀青技术参数,以探索适合机采特等茶青的杀青新技术。结果表明:该茶青通过连续2次杀青处理,就可达到杀青目的,且杀青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性状保持稳定。相对于传统茶青,机采特等茶青的杀青温度要求较高,1次杀青筒壁温度为327~330%,2次杀青筒壁温度为216~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特等茶青 杀青温度 杀青技术
下载PDF
投叶量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潘科 牟小秋 +2 位作者 崔鑫霞 何萍 郑文佳 《贵州科学》 2011年第6期59-64,共6页
为了获得贵州珠形茶做形不同阶段最适的投叶量,通过设置不同的投叶量梯度,发现做形第一阶段投叶量为3~3.5kg时茶叶外形细嫩,叶子颗粒圆、紧结,色泽墨绿、均匀;做形第二阶段投叶量5kg时成形率高,颗粒紧结,较圆,均匀,墨绿亮。试验结果表... 为了获得贵州珠形茶做形不同阶段最适的投叶量,通过设置不同的投叶量梯度,发现做形第一阶段投叶量为3~3.5kg时茶叶外形细嫩,叶子颗粒圆、紧结,色泽墨绿、均匀;做形第二阶段投叶量5kg时成形率高,颗粒紧结,较圆,均匀,墨绿亮。试验结果表明,做形第一阶段应大幅快摆,摆频100~110r/min,通风保持叶温在45~50℃范围,投叶量3~3.5kg。第二阶段投为大幅中速摆频80~85r/min,保持叶温45℃左右,投叶量5kg。做形第三阶段小幅慢摆,摆频55~60r/min,投叶量8kg,时间100~1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珠形茶 做形技术 投叶量
下载PDF
黄化茶加工碾茶与抹茶品质初探
6
作者 吕杨俊 崔鑫霞 +7 位作者 王霈菲 傅秀花 潘俊娴 蒋玉兰 朱跃进 李会政 张士康 徐汝松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85-89,共5页
黄化茶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为发挥品种优势、拓展品种的应用范围,采用遮阴处理研究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茶树鲜叶制作碾茶和抹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遮阴处理后,黄化茶碾茶和抹茶在色泽、感官和理化品质方面都有一定... 黄化茶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为发挥品种优势、拓展品种的应用范围,采用遮阴处理研究以“中黄3号”为代表的茶树鲜叶制作碾茶和抹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遮阴处理后,黄化茶碾茶和抹茶在色泽、感官和理化品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外观体现为遮阴组色泽更绿;理化方面,遮阴碾茶较未遮阴碾茶茶多酚含量降低16.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27.5%,茶氨酸含量提高28.4%,叶绿素总量提高63.2%,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也各有52.1%和31.8%的提升。黄化茶春季遮阴碾茶和抹茶品质相比,秋季遮阴碾茶和抹茶更优、色泽更绿。春季遮阴碾茶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明显低于秋季遮阴碾茶,分别低26.2%和56.1%;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则明显高于秋季遮阴碾茶,分别高出68.6%和55.7%。遮阴与未遮阴组黄化茶加工的抹茶茶氨酸含量均符合并高于《GB/T 34778—2017》中抹茶的一级标准(≥1.0%),粒度D60也符合规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 遮阴 碾茶 抹茶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