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模式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的运用
1
作者 杨泽琳 崔钰桐 眭道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皮肤病学临床教学中,以疹舌辨证法为核心,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效果。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名学生采取... 目的探讨在中医皮肤病学临床教学中,以疹舌辨证法为核心,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效果。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名学生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研究组45名学生采用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使用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认为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中医辨病辨证思维能力等。研究组“诊断”和“辨证分析”部分测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联合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临床对皮肤病辨病辨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病学 疹舌辨证 抽丝剥茧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以毒攻毒”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
2
作者 崔钰桐 周京旭 +2 位作者 眭道顺 田茸 陈丽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5-56,共12页
目的从文献角度出发,“以毒攻毒”为科学假说,探索毒性药物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总体药物和毒性药物频次、单首方中毒性药物... 目的从文献角度出发,“以毒攻毒”为科学假说,探索毒性药物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总体药物和毒性药物频次、单首方中毒性药物频次、毒性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分布以及中药特征的多因素分析;以Apriori关联规则进行建模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IBM SPSS Statistics26对核心网络中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607首方剂、485味中药进行分析:含毒性药物方剂460首,占比75.78%;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药物34味,毒性药物11味,占比32.35%;约4/5的方剂中含有毒性药物,约1/5单方组成含≥50%的毒性药物。毒性药物类别以泻下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和攻毒杀虫收湿止痒药为主;性味以辛、温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归心、肺、肾、心包经以及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收涩药均是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常用毒性药物药对有巴豆-硇砂、巴豆-乌头、巴豆-芫花;网络聚类高频毒性中药共得到8个新的中药组合:甘遂、京大戟、芫花、巴豆;硇砂、干漆、轻粉;斑蝥、芫青;全蝎、蜈蚣、朱砂、雄黄;半夏、苦杏仁;乌头、细辛、吴茱萸、皂荚;狼毒、莽草、藜芦、附子;硫黄;网络聚类高频药物共得到6个新的中药组合:三棱、莪术、青皮、陈皮、木香、槟榔、丁香、枳壳、牵牛子、神曲;当归、川芎、桃仁、香附;大黄、鳖甲;茯苓、人参、白术、厚朴、甘草、皂荚、乌头、肉桂、干姜、附子、吴茱萸;半夏;麝香、朱砂、硇砂、干漆、巴豆、芫花。结论毒性药物在癥瘕积聚治疗中占比巨大,主要治法为泻下消积软坚、健脾温阳、利痰散结,并以活血/破血消癥贯穿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毒攻毒 癥瘕积聚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宫颈癌与阴道菌群紊乱及PD-1分子高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闫华 刘苏颖 +5 位作者 熊洪平 唐永军 卢钰 崔钰桐 朱坤 包钰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7-873,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与阴道菌群紊乱及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表达间的相关性,为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4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12)、宫颈癌模型组(CCM)(n=12)。采用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与阴道菌群紊乱及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表达间的相关性,为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4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12)、宫颈癌模型组(CCM)(n=12)。采用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法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模型。2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1 d后,取其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样本。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实验动物的阴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表面的PD-1分子表达情况。结果Beta多样性分析等显示,CON组与CCM组小鼠阴道菌群在物种组成及各菌种相对丰度上均有明显不同;CON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CCM组优势菌属转变为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CCM组小鼠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表达均值为12.78%,明显高于CON组的10.45%(P<0.05)。CCM组T细胞总数(CD3+T细胞)及亚群中CD8+T细胞数量的均值分别为38.78%和11.98%,均比CON组均值(51.37%和20.08%)明显减少(P<0.05)。结论宫颈癌可导致阴道菌群紊乱,阴道菌群紊乱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高表达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免疫逃逸作用可能存在新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阴道菌群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内服治疗斑秃的用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崔钰桐 杨泽琳 +1 位作者 田茸 眭道顺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斑秃专利中药复方内服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斑秃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斑秃的专利中药复方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统计;以Apr... 目的探讨斑秃专利中药复方内服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斑秃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斑秃的专利中药复方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统计;以Apriori关联规则进行建模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核心网络中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内服复方134项,涉及中药307味;其中内服复方高频中药有当归(76次)、熟地黄(73次)、生地黄(48次)、川芎(47次)等;药物功效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为主;中药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肺、肾经为主。复方高置信度关联规则以当归为主联合熟地黄、生地黄等;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8类。结论国家内服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斑秃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配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祛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专利 用药规律 当归 地黄 油风
原文传递
基于“肝肾同源”探讨围绝经期黄褐斑的证治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孝雨 眭道顺 +4 位作者 谢佳芯 冼丽柠 汪梦情 杨泽琳 崔钰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41-745,共5页
围绝经期黄褐斑的发病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肝郁血虚,肾精不足,气血失和,津液亏损是其发病之本。基于“肝肾同源”分析围绝经期黄褐斑的病症特点,可将其分为肝郁肾虚、血虚精亏、肝肾阴虚3型;针对以上3型基于“肝肾同治”的治本之法,围... 围绝经期黄褐斑的发病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肝郁血虚,肾精不足,气血失和,津液亏损是其发病之本。基于“肝肾同源”分析围绝经期黄褐斑的病症特点,可将其分为肝郁肾虚、血虚精亏、肝肾阴虚3型;针对以上3型基于“肝肾同治”的治本之法,围绝经期黄褐斑的治疗可分别采用逍遥散合二至丸以疏肝理气,益肾活血;采用归脾汤加菟丝子、鹿角霜以健脾养肝,生血调精;采用六味地黄丸补益肝肾,滋阴降火。通过补肾阴,养肝血,活血调精,使面部气血得调,黑斑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围绝经期 肝肾同源 肝郁肾虚 血虚精亏 肝肾阴虚 逍遥散 归脾汤 六味地黄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