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炸伤创面骨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崔锁明 张雪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研究兔肢体爆炸伤创面骨骼肌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6(IL-6)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炸伤后即刻取材组和炸伤创面普通纱布包扎放置1、3、6、12 h后取材组(n=6);0.9 g铜壳单质猛黑索金炸药(... 目的:研究兔肢体爆炸伤创面骨骼肌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6(IL-6)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炸伤后即刻取材组和炸伤创面普通纱布包扎放置1、3、6、12 h后取材组(n=6);0.9 g铜壳单质猛黑索金炸药(RDX)爆炸装药,海绵间隔4.5 cm,绑于左下肢股部中段前外侧,电引爆;分别取爆炸中心区(Ⅰ区)、边缘区(Ⅱ区)、爆震区(Ⅲ区)炸伤肌肉组织,经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作肌肉组织细胞凋亡检测,ELISA法测定肌肉组织的IL-6、TNF-α含量,并与正常肌肉组织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爆炸伤后12 h内Ⅰ区偶尔或未检测到凋亡细胞,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区和Ⅲ区肌肉组织在伤后3 h出现凋亡细胞,6 h达到高峰,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之后逐渐减少,各检测时间点凋亡细胞数Ⅱ区均高于Ⅲ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炸伤各区组织IL-6、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织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自Ⅰ、Ⅱ区到Ⅲ区,含量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1)。Ⅱ区和Ⅲ区中IL-6含量在伤后3 h高表达,6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其变化规律与细胞凋亡情况相似;TNF-α含量在伤后3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创面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与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超 李桓毅 +1 位作者 栾峰 崔锁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膝关节镜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收治的7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膝关节镜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收治的7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和观察组(3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与骨代谢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功能、屈曲畸形、关节肌力、稳定性等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KOA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与骨代谢,使患者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镜清理术 膝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微创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栾峰 黄超 +1 位作者 李桓毅 崔锁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3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对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关节和患肢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收治的56例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对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关节和患肢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收治的56例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试验组(28例)患者行微创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术前与术后1、3、6个月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步速、步长及6 min步行距离,以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形态特征、功能状况、X线片表现等ICFSG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试验组术后1、3、6个月AOFAS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步速均显著加快,试验组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步长、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延长,试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其治疗效果良好,可延长6 min步行距离,提高步速,有效改善患者患肢步行运动功能与足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马蹄内翻足 微创有限截骨 ILIZAROV外固定架 足踝功能 步行运动功能
下载PDF
胫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后外侧重建治疗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锁明 李桓毅 +3 位作者 黄超 桂忠山 王诗峰 栾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胫骨近端截骨术联合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并探讨其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5年8月对7例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一期均行胫骨近端截骨术,二期取内固定时,同时... [目的]胫骨近端截骨术联合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并探讨其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5年8月对7例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一期均行胫骨近端截骨术,二期取内固定时,同时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结果]一期胫骨近端截骨术后均随访20~48个月,平均25.40个月。在非负重状态下,所有胫骨内翻畸形均矫正;在负重状态下,术前膝内翻角度30°~45°,平均37.10°,术后膝内翻角度8°~14°,平均11.70°,矫正角度20°~31°,平均25.4°,所有膝内翻畸形较术前有改善。截骨端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0个月。二期膝关节后外侧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内翻不稳1例;屈膝30°,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1例。术后24个月,患膝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下肢力线恢复满意。[结论]胫骨近端截骨术可以纠正胫骨内翻畸形,改善膝内翻畸形;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两者联合应用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截骨 膝关节 后外侧结构 儿麻后遗症 严重膝内翻
原文传递
两种胫后肌外移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崔锁明 李桓毅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在矫正小儿麻痹(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胫后肌外移术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其中,A组将胫后肌从止点切断,...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在矫正小儿麻痹(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胫后肌外移术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其中,A组将胫后肌从止点切断,通过骨间膜后将肌腱末端用钢丝编织缝合,再通过外侧楔骨骨孔至足底并固定在纽扣上;B组将胫后肌腱止点连同软骨和骨质一起截断,通过骨间膜孔将肌腱止点重新固定在外侧楔骨骨孔内,同时用锚钉尾线加固缝合止点。评估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儿麻后遗症矫治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1例,良1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B组优3例,良20例,中1例,优良率为95.83%。结论两种胫后肌外移术均是治疗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但改良胫后肌外移术不仅使转移肌腱长度变长,而且通过骨-骨愈合使疗效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麻痹后遗症 胫后肌外移术 足下垂内翻畸形
原文传递
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重度足畸形
6
作者 崔锁明 祁伟 +1 位作者 黄超 栾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治疗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一期行跟腱延长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胫后肌外移术维持软组织肌力平衡治疗的24例儿... [目的]探讨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治疗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一期行跟腱延长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胫后肌外移术维持软组织肌力平衡治疗的24例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0.8)年。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跖屈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退变分级Morrey-Wiedeman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麻后遗症 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 ILIZAROV技术 肌腱转移
原文传递
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下肢短缩畸形比较
7
作者 祁伟 王铮 +4 位作者 徐正 顾永福 栾峰 黄超 崔锁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短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7月采用肱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小腿延长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横形截骨(横形组),25...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短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7月采用肱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小腿延长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横形截骨(横形组),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倒V形截骨(V形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延长手术。V形组在下地行走时间[(129.5±5.7)d vs(146.2±4.2)d,P<0.05]、带架时间[(67.2±1.3)d vs(69.9±2.3)d,P<0.05]、骨愈合指数[(51.2±6.4)d/cm vs(53.9±4.4)d/cm,P<0.05]、力线偏移率[0(0.0%)vs 4(16.0%),P<0.05]、膝关节屈曲挛缩率[1(4.0%)vs 6(24.0%),P<0.05]均显著优于横形组;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胫骨延长的长度、延长率、牵张指数、成骨不佳、钉道感染、足下垂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平均(4.1±0.9)年,V形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横形组[(191.1±8.2)d vs(211.5±4.6)d,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膝、踝关节屈伸ROM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V形组延长区骨愈合评级拆架前1个月[0/I/II/III/IV,(0/1/18/6/0)vs(0/2/20/3/0),P<0.05],拆架时间[(0/0/19/6/0)vs(0/0/22/3/0),P<0.05],拆架3个月[(0/0/5/12/8)vs(0/0/7/14/4),P<0.05]均显著优于横形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角、踝K-L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截骨方法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延长效果,但胫骨干骺端-倒V型截骨对膝关节的影响更小,更能减少膝关节屈曲挛缩、轴线偏移的发生,有利于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肢体不等长 胫骨延长 肱骨髓内钉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