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被引量:
7
1
作者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7-69,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等负面称号,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致使其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报人
立法
保护
反腐败
违法犯罪
科学技术
犯罪手段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2
作者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新华月报》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等负面称号,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致使其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报人
立法
保护
反腐败
违法犯罪
科学技术
犯罪手段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题名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被引量:
7
1
作者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机构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
国际刑法学协会(AIDP)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7-69,共3页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等负面称号,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致使其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举报人
立法
保护
反腐败
违法犯罪
科学技术
犯罪手段
公共利益
分类号
D997.9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2
作者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机构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
国际刑法学协会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法学院
出处
《新华月报》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欺诈、危害公共利益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难以被察觉。举报人掌握着他人或者单位违法犯罪的信息,对检举、揭发不法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往往因此遭受隐性打击报复、背负“间谍”“叛徒”等负面称号,甚至会面临刑事指控,致使其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举报人
立法
保护
反腐败
违法犯罪
科学技术
犯罪手段
公共利益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7
7
原文传递
2
反腐败与举报人保护立法
约翰·梵瓦勒
印波
崔雯雅
《新华月报》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