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正宇 朱成立 +3 位作者 车子刚 嵇洪波 王策 陈晓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2-326,共15页
为揭示秸秆粉碎还田后,不同腐解进程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水分和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5、10、15 t/hm^(2))和还田时间(0、30、60 d)处理,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视觉量化了土壤孔隙结构特征演变,并基于溶质穿透试... 为揭示秸秆粉碎还田后,不同腐解进程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水分和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5、10、15 t/hm^(2))和还田时间(0、30、60 d)处理,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视觉量化了土壤孔隙结构特征演变,并基于溶质穿透试验,分析了水分-溶质迁移优先流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引起土壤孔隙/喉道特征变化,抑制水分-溶质迁移过程,田间持水率和土壤含水率上升,溶质穿透变慢,优先流现象减少,土壤水肥有效持留;随秸秆腐解至60 d,孔隙/喉道特征改变,优先流开始发育,但土壤水肥持留能力增强。秸秆还田5、10、15 t/hm^(2)初期,和CK组相比大孔隙体积占比分别减少7%、14%、50%,连通孔隙减少11%、39%、66%,表层含水率增加1%、3%、6%。腐解60 d后,和0 d相比大孔隙体积占比分别增加331%、200%、357%,连通孔隙增加33%、84%、195%,表层含水率增加6%、5%、5%,完全穿透试样所需溶质减少55%、76%、67%。基于Green-Ampt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估算了不同秸秆初始投入量在不同腐解时间下的导水特征,发现饱和导水率在秸秆还田后减小,且随秸秆腐解增大。研究可为控制大孔隙流和无效灌溉提供依据,进一步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解 孔隙结构 三维特征 大孔隙优先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 穿透曲线
下载PDF
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车子刚 嵇洪波 +3 位作者 邹彩云 徐柏林 于振坤 储成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通过MSCT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变异及其引流路径改变,并探讨其对额窦炎引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鼻内镜手术并行MSCT扫描的鼻窦炎患者111例222侧。通过MSCT观察确... 目的:通过MSCT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变异及其引流路径改变,并探讨其对额窦炎引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鼻内镜手术并行MSCT扫描的鼻窦炎患者111例222侧。通过MSCT观察确定SAUP各型的发生率,及其与钩突内、外引流的相关性;比较内、外引流组发生额窦炎的差异。结果:222侧SAUP分型中,最常见的分别是Ⅰ型(55%)、Ⅳ型(19.8%)、Ⅴ型(12.6%)。在额窦炎的评估方面,88侧(39.6%)有额窦炎,钩突内引流中57侧(46.7%)有额窦炎,外引流中31侧(31.0%)有额窦炎。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与外引流相比,额窦炎更常见于SAUP的内引流中(46.7% vs 31.0%,P<0.05)。结论:鼻内镜术前需明确SAUP的解剖变异,SAUP分型所致额窦流出道的位置改变影响额窦炎的发生。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当额窦引流的区域在内侧时,明显比外侧引流更容易发生额窦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额窦炎 引流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X线评估儿童OSAHS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疗效研究
3
作者 车子刚 鲁媛媛 +7 位作者 嵇洪波 储成凤 史婧 钱波 葛洪 龚单春 孟玮 于振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4期42-43,4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OSAHS腺样体手术前后的X线对照评价,为临床手术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确诊儿童OSAHS、均行腺样体切除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X线摄片,将手术前后数据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患儿手术前后X线测量结果运用配... 目的探讨小儿OSAHS腺样体手术前后的X线对照评价,为临床手术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确诊儿童OSAHS、均行腺样体切除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X线摄片,将手术前后数据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患儿手术前后X线测量结果运用配对检验比较,顶后壁软组织(即腺样体)厚度(A值)、A/N两组数据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测量A值、A/N值可以作为评价手术前后疗效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腺样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估减重配合H-UPPP手术对于OSAHS患者颈部各间隙脂肪体积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车子刚 何双八 +5 位作者 张庆宇 葛洪 储成凤 嵇洪波 于振坤 孟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OSAHS患者进行H-UPPP手术同时配合减重有效治疗后上气道各间隙脂肪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重度OSAHS患者20例,行H-UPPP术+3月有效减重有效治疗的OSAHS患者,对其有效治疗前后分别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目的探讨OSAHS患者进行H-UPPP手术同时配合减重有效治疗后上气道各间隙脂肪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重度OSAHS患者20例,行H-UPPP术+3月有效减重有效治疗的OSAHS患者,对其有效治疗前后分别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颈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随机软件后处理重建,分析鼻咽脂肪体积(NPFV),口咽脂肪体积(OPFV),喉咽脂肪体积(LPFV),颈部皮下脂肪体积(NSFV),舌体组织体积(TBTV)的变化。结果OSAHS患者治疗前后NPFV、LPF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FV、NSF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TB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OPFV、NSFV值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考虑体积增加直接导致咽喉部软组织增多,引起上气道狭窄,呼吸阻力增高,进而加重OSAHS。2.NPFV、LPFV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该区域脂肪增多,但无可以增加患OSAHS的风险的直接证据。3.TBTV值有明显变化,考虑3月H-UPPP手术+有效减重治疗对于舌体体积有明显影响。MSCT可对H-UPPP术+3月有效减重有效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前后的颈部脂肪体积变化作客观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 OSAHS HUPPP 脂肪分布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嵇洪波 李保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155-155,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计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所有患者螺旋扫描后均行曲面重建(CPR,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及多平面重建(MPR,multiplane reformation...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计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所有患者螺旋扫描后均行曲面重建(CPR,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及多平面重建(MPR,multiplane reformation)后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明确诊断有无结石及结石大小、位置、形态及输尿管扩张等情况。结论: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曲面重建技术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的面肌痉挛诊疗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钟业鸣 赵鹏飞 +9 位作者 吕晗 王振常 嵇洪波 钱波 崔杰 丁贺宇 刘学焕 仪晓立 杨正汉 车子刚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面神经相关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一侧颜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通常呈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的进展由眼轮匝肌逐步发展到由面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并可能会随情绪改变及心理压...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面神经相关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一侧颜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通常呈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的进展由眼轮匝肌逐步发展到由面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并可能会随情绪改变及心理压力增大而进展,甚至在睡眠状态下持续发生[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下载PDF
钆喷酸葡胺对1.5T磁共振颅脑弥散加权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瑞 陈新 +2 位作者 车子刚 嵇洪波 储成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11-13,I0002,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颅脑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增强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来研究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dimeglumine,GdDTPA)对... 目的通过对颅脑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增强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来研究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dimeglumine,GdDTPA)对弥散加权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3月-2017年6月,30例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在增强前后均行相同参数和定位的DWI成像,并选取对同一患者增强前后的背侧丘脑和半卵圆中心行DWI图像信号强度和ADC值测量,对比剂剂量为15ml。对增强前后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30例患者增强前后背侧丘脑和半卵圆中心DWI图像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患者增强前后背侧丘脑ADC值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5>0.05),半卵圆中心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4>0.05)。结论增强前后钆喷酸葡胺未对颅脑背侧丘脑和半卵圆中心ADC值造成统计学差异,但DWI图像信号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 对比剂 ADC 磁共振
下载PDF
MSCT对下咽癌周围解剖细节侵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彩云 嵇洪波 +4 位作者 张庆宇 倪婷 储成凤 徐柏林 车子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7-19,33,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平扫+增强在下咽癌周围侵犯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患者MSCT平扫+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分析下咽癌发生部位、周围结构侵犯情况及肿瘤分期。结果梨状窝癌32例(76.2%),环后癌6例(14.3%),咽后壁... 目的探讨MSCT平扫+增强在下咽癌周围侵犯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患者MSCT平扫+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分析下咽癌发生部位、周围结构侵犯情况及肿瘤分期。结果梨状窝癌32例(76.2%),环后癌6例(14.3%),咽后壁癌4例(9.5%);T1期4例(9.5%),T2期7例(16.7%),T3期16例(38.1%),T4期15例(35.7%);梨状窝癌容易侵犯杓会厌皱襞(28例)、杓状软骨(23例)、咽后壁(16例)、喉旁间隙(24例)、甲状软骨(21例)、室带(17例)、会厌(19例)、会厌前间隙(21例)、声带(20例)、环后(16例)、口咽(13例)、甲状腺(4例)、颈动脉(3例)等;环后区癌易累及咽后壁(6例)、食管颈段(3例)、椎前筋膜(3例)、环状软骨(2例)、梨状窝(1例)、杓会厌皱襞(1例)、杓状软骨(2例)、声带(1例)、喉旁间隙(1例)等;咽后壁癌侵及梨状窝(3例)、杓会厌皱襞(2例)、口咽(1例)、环后区(1例)、椎前筋膜(1例)、食管颈段(1例)、环状软骨(1例)、杓状软骨(1例)、甲状腺(1例)等。手术证实,35例(83.3%)与术前影像分析高度相符。结论 MSCT平扫+增强能清楚显示下咽癌病灶分期及对周围侵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周围范围 MSCT 临床价值
下载PDF
MSCT在钩突上附着点分型与中鼻甲气化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嵇洪波 车子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分型与中鼻甲气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18年5月—2018年7月行鼻旁窦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患者178例(350侧,6侧因炎症等原因导... 目的:探讨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分型与中鼻甲气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18年5月—2018年7月行鼻旁窦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患者178例(350侧,6侧因炎症等原因导致钩突上附着点显示不清,排除研究),通过MSCT冠状及横断重建图像确定SAUP的类型及中鼻甲气化的情况,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0侧SAUP分型中,最常见的分别是Ⅰ型(46.6%),Ⅳ型(20.6%)。中鼻甲气化143侧(40.9%)。中鼻甲气化时,钩突上端附着于中鼻甲(Ⅱ、Ⅳ、Ⅶ)明显高于其他钩突上端附着方式(49.7%、30.9%,P<0.05)。结论:MSCT可以明确SAUP分型及中鼻甲气化的情况,为鼻内镜术前提供精准的影像资料。当中鼻甲气化时,钩突上附着点更容易附着于中鼻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钩突 中鼻甲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于兵 刘斌 +2 位作者 邱中华 徐柏林 嵇洪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4例患者的副鼻窦16层CT薄层扫描,并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精确显示副鼻窦及其相关的正常微细解剖结构与变异;174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4例患者的副鼻窦16层CT薄层扫描,并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精确显示副鼻窦及其相关的正常微细解剖结构与变异;174例患者中,发现单纯副鼻窦炎120例,副鼻窦炎合并鼻息肉18例,副鼻窦囊肿12例,副鼻窦癌3例,鼻骨或鼻窦及颜面部骨折7例,鼻咽癌4例,腺样体肥大6例,骨瘤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副鼻窦及其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