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C12细胞损伤模型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嵇源源 楚小晶 王剑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2-1288,共7页
PC12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及功能方面接近于神经元,可作为体外研究神经性疾病的细胞模型,筛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该模型筛选出的具有神... PC12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及功能方面接近于神经元,可作为体外研究神经性疾病的细胞模型,筛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该模型筛选出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植物提取物、黄酮、生物碱、酚酸、萜类和皂苷类化合物,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体外模型 天然产物
下载PDF
蓝萼甲、丙素细胞毒活性及其与Bcl-2蛋白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嵇源源 高立文 +1 位作者 张健 王剑文 《抗感染药学》 2013年第4期271-274,302,共5页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和蓝萼丙素(GLC)对15株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以及与Bcl-2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cl-2的表达;应用分子对接Autodock程序,将GLA和GLC与Bc...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和蓝萼丙素(GLC)对15株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以及与Bcl-2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cl-2的表达;应用分子对接Autodock程序,将GLA和GLC与Bcl-2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比较其结合的差异性。结果:用MTT法结果表明GLA对所选用的15株肿瘤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同浓度的GLC对15株肿瘤细胞的生存率没有影响;用分子对接法结果显示GLA与Bcl-2蛋白的结合自由能和ki值均低于GLC。结论:GLA更易与Bcl-2蛋白结合从而抑制Bcl-2蛋白的功能,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蓝萼丙素 细胞毒 BCL-2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活性氧参与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RAW264.7细胞毒性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婷 嵇源源 王剑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生物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其生态安全性也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为探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诱导的细胞毒性机制,将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暴露于6个浓度梯度(0、25、50、100、150和200μg....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生物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其生态安全性也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为探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诱导的细胞毒性机制,将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暴露于6个浓度梯度(0、25、50、100、150和200μg.mL-1)的MWCNTs中,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生产量,用流式细胞方法测定MWCNT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使用抗氧化剂氮乙酰半胱氨酸(NAC)验证MWCNTs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MWCNTs对RAW264.7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WCNTs(25、50、100、150和200μg.mL-1)下24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对照的74%、62%、59%、51%和45%。MWCNTs对RAW264.7的周期阻滞作用主要发生在G0/G1期。200μg.mL-1的MWCNTs处理3h后活性氧较对照组上升6.6倍。NAC对MWCNTs细胞毒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NAC能减弱MWCNTs对RAW264.7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研究表明,活性氧能够介导MWCNT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损伤,并且MWCNTS通过细胞周期G0/G1期的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氧 细胞毒性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4
4
作者 潘魏松 嵇源源 +1 位作者 杨珠英 王剑文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8-23,共6页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以竹黄菌Shiraia sp.S8为出发菌株,当使用混合酶系(5 mg/mL纤维素酶和10 mg/mL蜗牛酶)在30℃处理菌丝2 h,获得菌丝原生质体3.24×106个/mL。以竹黄菌原生质体在距离15 W...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以竹黄菌Shiraia sp.S8为出发菌株,当使用混合酶系(5 mg/mL纤维素酶和10 mg/mL蜗牛酶)在30℃处理菌丝2 h,获得菌丝原生质体3.24×106个/mL。以竹黄菌原生质体在距离15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诱导,获得诱变菌株C6。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8.1 mg/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53.7%,且遗传稳定,具有较高的医药与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原生质体诱变 竹红菌素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