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腌渍芥菜二次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巢雨舟 邓放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1,共7页
为了改善腌渍芥菜的风味,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腌渍芥菜人工接种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腌渍芥菜多菌种人工接种二次发酵的优化工艺是: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 为了改善腌渍芥菜的风味,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腌渍芥菜人工接种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腌渍芥菜多菌种人工接种二次发酵的优化工艺是: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各4%,发酵时间6 d,产品的综合感官品质最好,为32.5分。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腌渍芥菜、自然二次发酵和人工接种二次发酵芥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腌渍芥菜共检测出89种物质,总含量71.81%,自然二次发酵芥菜共检测出95种物质,总含量69.26%,优化工艺人工接种二次发酵芥菜共检测出93种物质,总含量79.45%,挥发性物质种类在经人工接种二次发酵后略有增加,并且总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渍芥菜 发酵 正交试验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食用槟榔滋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巢雨舟 柳毅 +1 位作者 赵志友 夏延斌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0-204,共5页
目的:提供一种与感官评价相比较更客观、准确的食用槟榔滋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的方法对8个企业12个不同品牌的槟榔产品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牌槟榔味觉指标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因... 目的:提供一种与感官评价相比较更客观、准确的食用槟榔滋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的方法对8个企业12个不同品牌的槟榔产品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牌槟榔味觉指标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成三大类,每个聚类有其独特的滋味特点;结合电子舌和感官评价对比分析,除甜味以外,其余结果均一致;采用HPLC法测定食用槟榔中4种常用甜味剂,发现聚类3的4种甜味剂含量均最高,聚类1的甜蜜素和糖精钠含量高于聚类2的,三氯蔗糖含量低于聚类2的,安赛蜜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子舌可以用来分析槟榔产品的滋味和聚类相似滋味的产品,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比,甜味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感官评价 食用槟榔 多变量统计学
下载PDF
湘潭市食用槟榔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巢雨舟 柳毅 +3 位作者 陈洁 赵志友 夏延斌 李亚翔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期74-77,共4页
通过介绍槟榔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活性作用、阐述湘潭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湘潭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湘潭市槟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力量、建立完善的槟榔产品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原材料基地管理... 通过介绍槟榔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活性作用、阐述湘潭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湘潭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湘潭市槟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力量、建立完善的槟榔产品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原材料基地管理、开展深加工研究、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打造龙头企业品牌等8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 食用槟榔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食用槟榔超声酶解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巢雨舟 夏延斌 +3 位作者 赵志友 欧阳晗 吴耀祥 李琦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1期14-17,21,共5页
以海南岛优质槟榔干果为原料,采用超声酶解工艺软化槟榔纤维,以酶添加量、超声功率、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和硬度的综合得分为考察指标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为酶... 以海南岛优质槟榔干果为原料,采用超声酶解工艺软化槟榔纤维,以酶添加量、超声功率、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和硬度的综合得分为考察指标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0.4%,超声功率560 W,处理时间32 h,处理温度45℃,在此条件下,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和硬度的综合得分为362.3±6分,高于所有试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超声酶解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志友 巢雨舟 +3 位作者 袁思颂 柳毅 肖东 夏延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9-193,共5页
采用煮、蒸、碱、酸、微波、酶和反复冷冻7种方法软化槟榔,以未软化的样品为对照,研究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槟榔碱含量、TPA(质构分析)测试、五针穿刺测试和味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88.1分)、碱(85.3分)和微波(83.... 采用煮、蒸、碱、酸、微波、酶和反复冷冻7种方法软化槟榔,以未软化的样品为对照,研究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的咀嚼性、碎渣性、槟榔碱含量、TPA(质构分析)测试、五针穿刺测试和味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88.1分)、碱(85.3分)和微波(83.2分)的咀嚼性得分最高;对照(84.7分)、煮(80.7分)和冷冻(78.8分)的碎渣性得分最高;对照(4.90%)、冷冻(4.49%)、碱(4.17%)和酸(4.14%)的槟榔碱含量较高;从TPA测试结果看,酶、微波、蒸和碱的软化效果最好;从五针穿刺测试结果看,微波、碱、酸、酶和蒸的软化效果最好;从味觉指标分析看,煮和蒸可以去酸、苦、涩,但是会降低鲜味,微波和冷冻对风味几乎没影响,碱可以去酸、增咸和增鲜,但是会带来苦和涩,酸会给槟榔带来酸和苦,酶对去酸和涩有轻微作用。综合来看,蒸、微波、酶和碱处理具有软化效果显著、对风味影响较小等特点,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槟榔 软化 咀嚼性 槟榔碱
下载PDF
食用槟榔热风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志友 肖东 +2 位作者 巢雨舟 傅孝美 夏延斌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155,211,共9页
本文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与槟榔干燥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食用槟榔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等参数与干燥动力学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在70℃与75℃的干燥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文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与槟榔干燥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食用槟榔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等参数与干燥动力学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在70℃与75℃的干燥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槟榔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槟榔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青果Deff=6.45×10^(-9)~1.17×10^(-8) m^2/s,烟果Deff=7.47×10^(-9)~1.21×10^(-8) m^2/s;干燥表观活化能:青果Ea=30.32 kJ/mol,烟果Ea=23.38 kJ/mol。单项扩散模型与Page模型的常数项系数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单项扩散干燥模型为描述食用槟榔的最佳数学模型(青果:R2avg=0.97,RMSEavg=0.023;烟果:R2avg=0.98,RMSEavg=0.025);65℃~85℃热风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模型可表述为:MR青果=(2×10^(-4)T2-0.037T+2.54)exp-(3×10^(-5)T3-0.0064T2+0.51T-13.06)t;MR烟果=(3×10^(-4)T2-0.062T+3.67)exp-(-4×10^(-4)T2+0.061T-2.027)t,可为其干燥工艺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烤籽 热风干燥 动力学模型 水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