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中日学者《故乡》谈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剑龙 工藤贵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杨剑龙(以下简称杨):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乡》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日本作家龟田胜一郎将《故乡》誉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确实,《故乡》在二十年代乡土文学... 杨剑龙(以下简称杨):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乡》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日本作家龟田胜一郎将《故乡》誉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确实,《故乡》在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兴盛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鲁迅 抒情诗 中日学者 作品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乡土文学 闰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厨川白村著作在台湾的传播 被引量:4
2
作者 工藤贵正 许丹诚 《华文文学》 2010年第4期91-98,共8页
本文介绍、评述了厨川自村的著作在台湾的重新流传,指出它充当了台湾文坛理解西方现代文学的指南,也成为多种“文学概论”教科书的范本。
关键词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文学概论 台湾地区
下载PDF
从本世纪初西欧文学的译介看当时的中日文学交流——关于当时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工藤贵正 励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61,共8页
从本世纪初西欧文学的译介看当时的中日文学交流——关于当时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日〕工藤贵正著励储译前言由鸦片战争揭开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以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满清民族主义、反西欧主义、反传统... 从本世纪初西欧文学的译介看当时的中日文学交流——关于当时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日〕工藤贵正著励储译前言由鸦片战争揭开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以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满清民族主义、反西欧主义、反传统主义等混合的主题为运动的指导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中日文学交流 鲁迅 西欧文学 大学图书馆 国立国会图书馆 言文一致 作品 《悲惨世界》 本世纪初
下载PDF
论《铸剑》“哈哈爱兮歌”的象征性——对厨川白村、菊池宽、长谷川如是闲、奥斯卡·王尔德的思想形象的共鸣共感 被引量:2
4
作者 工藤贵正 张嵩平 《上海鲁迅研究》 1999年第1期186-202,共17页
《铸剑》取自于古典传说,虽然鲁迅在故事情节上没有作多大的改动,但可以说是鲁迅小说中最富象征性的作品,其中'哈哈爱兮歌'的象征尤其突出。1936年3月28日,鲁迅在给增田涉的信中就《铸剑》译成日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在《铸剑》里... 《铸剑》取自于古典传说,虽然鲁迅在故事情节上没有作多大的改动,但可以说是鲁迅小说中最富象征性的作品,其中'哈哈爱兮歌'的象征尤其突出。1936年3月28日,鲁迅在给增田涉的信中就《铸剑》译成日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在《铸剑》里,我以为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那里面的歌,意思都不明显,因为是奇怪的人和头颅唱出来的歌,我们这种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第三首歌,确是伟丽雄壮,但'堂哉皇哉兮嗳嗳唷'中的'嗳嗳唷',是用在猥亵小调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剑 厨川 象征性 菊池 共感 谷川
原文传递
从现代(modern)的文艺思潮看“前期鲁迅”的开端
5
作者 工藤贵正 吉田阳子 《上海鲁迅研究》 2012年第1期212-231,共20页
导论在鲁迅研究方面有一种'前期鲁迅'和'后期鲁迅'的模糊暧昧的说法。这是日文与中文同有的暧昧的表现,也是汉字所具有的含糊之处。比如考虑鲁迅的一生时,能够领会1927年时期,后上海时代生活空间的'后期鲁迅'... 导论在鲁迅研究方面有一种'前期鲁迅'和'后期鲁迅'的模糊暧昧的说法。这是日文与中文同有的暧昧的表现,也是汉字所具有的含糊之处。比如考虑鲁迅的一生时,能够领会1927年时期,后上海时代生活空间的'后期鲁迅'就能得以理解。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是因为'后期'点缀了鲁迅的实质性生活,比如结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会 生活空间 上海 时期 生活 开端 导论 日文 时代
原文传递
《新青年》与大正生命主义思想——鲁迅《狂人日记》和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成立以及其思想性意义
6
作者 工藤贵正 吉田阳子 《上海鲁迅研究》 2017年第1期159-181,共23页
引言陈独秀在登载于《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敬告青年'的论说(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中首先提倡作为今后青年须努力的态度之一应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在独秀本人参予编辑的杂志《甲寅》第4期(1914年11月)中撰写的《... 引言陈独秀在登载于《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敬告青年'的论说(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中首先提倡作为今后青年须努力的态度之一应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在独秀本人参予编辑的杂志《甲寅》第4期(1914年11月)中撰写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中所规定的那样'人民何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爱国心,情之属也,……爱国者何?爱其为保障吾人权利谋求吾人幸福之团体也。”“自觉心,智之属也。……自觉者何?觉其国家之目的与情势也。”使得这样的有关“国家与个人”的观点得到进一步详细的展开,对不像欧美人已有的“自觉心”那样的中国人的“国家”意识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狂人日记 人民 生命主义 创刊号 周作人 目的 建设
原文传递
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上)——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
7
作者 工藤贵正 吉田阳子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1期304-321,共18页
导论冯乃超(1901—198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稍得到注目的是与代表当时文坛的鲁迅(1881—1936)等人展开的'革命文学论争'之时。冯乃超和朱镜我于1927年10月到上海,而李初梨、彭康和李铁声也于11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与国内的创造社... 导论冯乃超(1901—198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稍得到注目的是与代表当时文坛的鲁迅(1881—1936)等人展开的'革命文学论争'之时。冯乃超和朱镜我于1927年10月到上海,而李初梨、彭康和李铁声也于11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与国内的创造社同人合流后展开了创造社后期的文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朱镜我 生命主义 文学革命 傀儡美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李初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