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报告
1
作者 左丛林 崔全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55-455,共1页
关键词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 病例报告 肿瘤 MRTK 腰部外伤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对食蟹猴的反复给药毒性研究
2
作者 李平 王增松 +6 位作者 叶英传 汤俊荣 李水生 张宜俊 王翠玲 陈志良 左丛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78-1883,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对食蟹猴的长期毒性。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给予rhIL-12,剂量分别为0.5,5和40μg·kg-1,每周3次,共13周。检测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液学、血生化、免疫、血清抗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rhIL...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对食蟹猴的长期毒性。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给予rhIL-12,剂量分别为0.5,5和40μg·kg-1,每周3次,共13周。检测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液学、血生化、免疫、血清抗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rhIL-12给药后导致动物出现腹泻、面部及眼睑部肿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及注射局部红斑和硬结等临床症状,并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分类异常,血液生化指标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免疫学指标出现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增加。第7次给药后,给药组动物产生了rhIL-12抗体。结论:食蟹猴皮下注射给予rhIL-12,毒性靶器官和组织为血液系统、肝脏、心脏、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调节系统,其安全剂量为0.5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长期毒性试验 食蟹猴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生长及软琼脂克隆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桂芳 谢长峰 +6 位作者 徐绍坤 杜杰 李婵 李陶 左丛林 刘沐芸 胡祥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体外共培养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的可能性,从而评价其体外促瘤性和致瘤性,为其体内致瘤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方法剥取脐带华通氏胶,剪碎,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贴壁细...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体外共培养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的可能性,从而评价其体外促瘤性和致瘤性,为其体内致瘤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数据。方法剥取脐带华通氏胶,剪碎,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贴壁细胞,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检测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鉴定是否为h UCMSC。然后,通过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 UCMSC形成集落的能力;h UCMSC分别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体外共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以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值来判定h UCMSC是否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有影响。结果人脐带华通氏胶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形态,具有向成脂肪和成骨及成软骨方向分化的能力,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指标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CD19,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点。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h UCMSC未表现出在阻力介质中的克隆生长能力。h UCMSC分别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Colo-205细胞共培养,PI值显示h UCMSC对肿瘤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 h UCMSC体外培养不具有致瘤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增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致瘤性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的促瘤和致瘤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长峰 杜杰 +6 位作者 曾桂芳 徐绍坤 梁晓 李婵 左丛林 刘沐芸 胡祥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356-362,共7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动物是否具有促瘤性,以及不同代次是否有致瘤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分别用人淋巴瘤细胞Raji接种于CB-17 SCID小鼠皮下、用人结肠癌细胞WiDr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瘤模...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动物是否具有促瘤性,以及不同代次是否有致瘤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分别用人淋巴瘤细胞Raji接种于CB-17 SCID小鼠皮下、用人结肠癌细胞WiDr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WiDr成模动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n=8):模型对照组、hUCMSCs低、中、高剂量组;Raji成模动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n=7):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hUCMSCs低、中、高剂量组。hUCMSCs均静脉注射给药,观察hUCMSCs对皮下移植瘤的增殖是否有影响。另外,观察不同代次的hUCMSCs是否有致瘤性,NOD/SCID小鼠分别皮下接种hUCMSCs的第2、6、10代的细胞,注射后3周,16周对动物剖检,观察hUCMSCs皮下结节的形成及是否有肿瘤转化的倾向。对照组和hUCMSCs组的瘤体积及瘤重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hUCMSCs组相比对照组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C%。结果 WiDr肿瘤模型中,第43天hUCMSCs中、高剂量组的瘤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分别为(586.7±274.4)mm^3、(689.5±114.8)mm^3 vs(945.9±234.0)mm^3,P<0.05,但T/C%值>40%;第51天hUCMSCs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分别为(777.8±346.7)mm^3、(793.1±358.6)mm^3、(800.7±116.5)mm^3 vs(1300.0±356.8)mm^3,P均<0.05,但T/C%值均>40%;表明hUCMSCs在3个剂量下均未对WiDr肿瘤的生长有影响,无显著促进或抑制作用。Raji肿瘤模型中,hUCMSCs治疗组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hUCMSCs在本实验条件下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和促进作用。两个模型的病理检测均未见对肿瘤增殖有明显影响。3个不同代次的hUCMSCs注射到NOD/SCID后16周对动物剖检,也没有观察到肿瘤转化的倾向。结论 hUCMSCs对裸鼠WiDr和Raji移植瘤模型的肿瘤增殖无促进作用,不同代次的hUCMSCs在NOD/SCID裸鼠体内移植也不具有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致瘤性 促瘤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