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边境旅游走廊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梁茂林
骆华松
李芳
左宝琪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0期1249-1252,124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1100)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课题
-
文摘
建设云南边境旅游走廊对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应对周边省市竞争、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多彩且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沿边开发开放的纵深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成为云南边境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条件。建设云南边境旅游走廊,应遵循"重点突破、分段实施、联动开发"的原则:加强旅游合作,促进边境旅游协调发展;纵深推进沿边开发开放,带动边境旅游繁荣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发展;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
关键词
边境旅游
旅游走廊
“一带一路”
云南省
-
Keywords
border tourism
tourism corridor
"One Belt and One Road"
Yunnan Province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刘雪娇
熊理然
左宝琪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对外经贸》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26103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CMZ042)
+1 种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养计划"项目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自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长,两国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 Do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均国民收入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规模经济、两国间的直接投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主要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然而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却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贡献的。
-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
Keywords
China
Vietnam
agricultural product
intra-industry trade
-
分类号
F752.7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新形势下对建设昆明—万象经济走廊的构想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梁茂林
骆华松
左宝琪
李君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东南亚纵横》
2015年第9期55-61,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00)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经济走廊建设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中国云南省与老挝次区域合作快速发展和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云南省与老挝之间建设昆明至万象的经济走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昆明—万象经济走廊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昆明—万象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和存在的障碍,重点剖析建设昆明—万象经济走廊对滇老(中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和拓展中国地缘环境空间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建设思路以及具体建设对策。
-
关键词
昆明—万象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
GMS
-
Keywords
Kunming-Vientiane Economic Corridor
"the Belt and Road"
GMS
-
分类号
F752.87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左宝琪
梁茂林
刘雪娇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对外经贸》
2015年第10期31-34,共4页
-
文摘
中国与东盟十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政治关系总体向好,并且双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具备了进行区域合作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中国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这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应,包括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等静态经济效应;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向东盟十国投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等动态效应。但也存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大国博弈等制约因素。提出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快推进合作进程,妥善处理南海主权争端问题,消除"中国威胁论"等促进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效应
中国
-
分类号
F7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