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恶性肿瘤患者阿帕替尼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
1
作者 左李安 杨旭萍 +1 位作者 胡楠 陈荣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胃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阿帕替尼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C-MS/MS测定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胃恶性肿瘤患者体内阿帕替尼的暴露水平,分析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疗效及不同联合用药种类... 目的:探讨在胃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阿帕替尼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C-MS/MS测定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胃恶性肿瘤患者体内阿帕替尼的暴露水平,分析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疗效及不同联合用药种类之间的关系,考察性别、年龄、联合用药及肝肾功能等因素对稳态谷浓度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回归直线方程为Y=0.06512X+0.02745,r^(2)=0.9987,血清样本在1.00~500μg·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定量下限为1.00μg·L^(-1)。50例患者中,血清药物谷浓度范围为10.39~364.74μg·L^(-1),未发现疾病状况及不良反应与药物稳态谷浓度存在显著关联。与单抗类药物联用的阿帕替尼患者血药浓度显著高于紫杉醇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影响稳态谷浓度的重要因素。结论:在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利用稳态谷浓度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有限。阿帕替尼治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的监测,并且在与不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阿帕替尼代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敏燕 杨旭萍 +3 位作者 蒋振伟 左李安 胡楠 王莉英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测定大鼠血浆中亚胺培南(IMP)浓度的LC-MS/MS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的IMP在SD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血浆样品使用乙腈蛋白沉淀,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HILIC柱(5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0.1%... 目的:建立了一种测定大鼠血浆中亚胺培南(IMP)浓度的LC-MS/MS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的IMP在SD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血浆样品使用乙腈蛋白沉淀,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HILIC柱(5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乙酸铵)-乙腈,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IMP定量离子对为m/z 300.0→m/z 142.0。大鼠腹腔注射IMP(50、100和20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采血并检测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定血浆中IMP的线性范围为0.20~200μg·mL-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11.46%,准确度为91.67%~105.38%,基质效应为91.33%~104.63%,回收率为88.90%~101.55%,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大鼠腹腔注射50、100和200 mg·kg^(-1)IMP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6.15±31.59)、(165.59±23.57)和(322.32±63.97)μg·mL^(-1);t1/2分别为(26.31±6.87)、(29.90±2.27)和(49.71±5.25)min;AUC0-∞分别为(5261.40±1513.08)、(13803.56±1308.5)和(36412.38±6309.41)μg·min^(-1)·mL^(-1)。结论:本法准确、灵敏,适用于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MP后的浓度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鼠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血清中多黏菌素E1、E2的血药浓度
3
作者 张淑婷 杨旭萍 +4 位作者 左李安 薛晓燕 陈荣 胡楠 王莉英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多黏菌素E1、E2的血药浓度。方法:以多黏菌素B1为内标、乙腈溶液蛋白沉淀处理样品。色谱柱为Kinetex C18(3 mm×100 mm,2.6μm),流动相A为含0.1%甲酸和5 mmol·L^(-1)乙酸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多黏菌素E1、E2的血药浓度。方法:以多黏菌素B1为内标、乙腈溶液蛋白沉淀处理样品。色谱柱为Kinetex C18(3 mm×100 mm,2.6μm),流动相A为含0.1%甲酸和5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检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585.6→241.1(多黏菌素E1),m/z 578.6→227.2(多黏菌素E2),m/z602.6→101.2(多黏菌素B1),考察多黏菌素E的方法学,并测定使用硫酸黏菌素的患者血清中多黏菌素E1、E2的血药浓度。结果:多黏菌素E1、E2分别在0.0193~3.86μg·mL^(-1)、0.0283~5.65μg·mL^(-1)与测定值线性关系良好,多黏菌素E1、E2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0193μg·mL^(-1)、0.0283μg·mL^(-1)。多黏菌素E1、E2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应用本方法测定接受硫酸黏菌素的15例患者的稳态血药谷浓度为(1.84±0.85)μg·mL^(-1)。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检测人血清中多黏菌素E1、E2的血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硫酸黏菌素 多黏菌素E1 多黏菌素E2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