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数据造假的法律治理
1
作者 左泽东 《大数据时代》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网络数据造假指的是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或者利用技术手段,使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失真,从而造成或产生各种假的电子数据的局面或现象。其具有普遍存在性、人为施加性、危害严重性、过程隐蔽性、传播广... 网络数据造假指的是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或者利用技术手段,使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失真,从而造成或产生各种假的电子数据的局面或现象。其具有普遍存在性、人为施加性、危害严重性、过程隐蔽性、传播广泛性等特征。按级别与类别分别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以表象作假、深度伪造为表现形态。其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管控不精细、指标不科学、网络素养失范、数据利益驱动、失信成本较低等方面。而且可能构成严重违法与犯罪行为,其危害严重,主要包括3个方面:个体层面,会侵害自然人或法人网络名誉权;社会层面,会严重破坏社会法治秩序;国家层面,会动摇网络强国建设。因此,必须以提升公民网络素养的“内力式”治理与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的“外力式”治理方式来对网络数据造假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数据造假 网络虚假数据信息 网络空间法治 网络信息内容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的监管风险与应对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左泽东 蒋先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1-126,共16页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多行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风险,给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是因体制缺陷而产生的“静态风险”,具体表现为:法律实体与监管技术的缺失与滞后,现有法律与制度规范的适用难度...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多行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风险,给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是因体制缺陷而产生的“静态风险”,具体表现为:法律实体与监管技术的缺失与滞后,现有法律与制度规范的适用难度大,技术标准与法律责任承担主体不明,分布式共享导致监管形态呈分散性,运动式执法与“一刀切”式禁令不合理等;二是因技术缺陷而产生的“动态风险”,具体表现为区块链技术的自身漏洞与区块链技术的外部攻击。针对这两方面的风险,文章从政策与法律视角出发提出应对路径,旨在推动区块链技术营商环境、区块链技术监管立法以及实现区块链技术风险处理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监管 静态风险 动态风险 法治化 应对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