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勤思敏行 道德文章——巩启明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巩启明 肖宇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共10页
肖宇(特约记者):巩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南方文物》的专访。您是中国考古界的老前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走上考古之路,创榛辟莽,一路波澜,已逾半个世纪。您是怎样走上考古之路的?巩启明:我出生于河南临颍县繁城镇,繁城镇是平原古... 肖宇(特约记者):巩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南方文物》的专访。您是中国考古界的老前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走上考古之路,创榛辟莽,一路波澜,已逾半个世纪。您是怎样走上考古之路的?巩启明:我出生于河南临颍县繁城镇,繁城镇是平原古镇,汉称繁阳亭,三国时曹操挟天子迁都许昌,曹丕于此举行受禅大典,并修筑受禅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启明 考古工作 受禅台 史前研究 姜寨 陕西地区 考古界 半坡类型 半坡博物馆 文化区
下载PDF
巩启明先生八十自述 访古寻薇 饮露而歌
2
作者 巩启明 肖宇 《大众考古》 2015年第5期19-25,共7页
考古人宛若沟通古今的使者:在山野荒芜间,访古寻薇,饮露而歌,追寻历史真实之道;在因缘际会中,力行立说,坚守本心,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当八秩之年的考古人,将人生履迹串拾而起,困顿与开拓,遗憾与创获,往事并不如烟,摭谈间竟凝结着中国... 考古人宛若沟通古今的使者:在山野荒芜间,访古寻薇,饮露而歌,追寻历史真实之道;在因缘际会中,力行立说,坚守本心,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当八秩之年的考古人,将人生履迹串拾而起,困顿与开拓,遗憾与创获,往事并不如烟,摭谈间竟凝结着中国考古历程的一段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启明 考古工作 往事并不如烟 史前研究 摭谈 历史真实 半坡博物馆 姜寨 中国考古学 考古所
下载PDF
唐章陵调查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巩启明 王保东 李江红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16,共7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文管会对分布在关中的唐十八陵进行考古调查时,曾对章陵进行过调查①,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对章陵也进行过调查②,富平县文管会历年来对章陵进行过多次调查,省市文物保护及考古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文管会对分布在关中的唐十八陵进行考古调查时,曾对章陵进行过调查①,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对章陵也进行过调查②,富平县文管会历年来对章陵进行过多次调查,省市文物保护及考古科研机构对章陵的查访者也大有人在,但已发表的有关章陵资料极为简单,给研究者、保护管理者及科普著作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章陵资料空缺的问题,笔者于1999年及2002年两次赴富平县对章陵进行实地调查测绘,现将调查情况简报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陵 唐代 墓葬 考古调查 唐文宗 李昂 陵墓 上宫 神门 角阕 玄宫 衙殿 四面行墙 神道 鹊台 乳台 下宫 陪葬墓
下载PDF
姜寨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巩启明 《人文杂志》 1981年第4期119-125,12,共8页
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骊山脚下、临潼县城北约一公里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上,是1972年当地农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的。遗址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除天然或人为的破坏外,现存面积约二万多平方米,但遗址中心或重要区保存基本完好。
关键词 姜寨遗址 主要收获 考古发掘 半坡类型 氏族 仰韶文化 原始聚落 庙底沟类型 瓮棺葬 房屋
下载PDF
近年来陕西史前考古的新收获 被引量:2
5
作者 巩启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32,共6页
近年来陕西史前考古的新收获●巩启明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史前考古取得了一些新的收获。这些新的发现多数是在配合基建考古工作中取得的。陕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基建项目逐年增多,尤其80年... 近年来陕西史前考古的新收获●巩启明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史前考古取得了一些新的收获。这些新的发现多数是在配合基建考古工作中取得的。陕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基建项目逐年增多,尤其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建设项目一个接着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所 恐龙蛋化石 文化遗存 庙底沟类型 史前考古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地点 旧石器时代早期 瓦窑沟 文物
下载PDF
新世纪陕西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下) 被引量:3
6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50,共20页
七、新石器时代末期 随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存已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考古学文化(或遗存)30多个.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大多是在当地较早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存在有相邻地区文化之间... 七、新石器时代末期 随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存已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考古学文化(或遗存)30多个.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大多是在当地较早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存在有相邻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为研究各自文化发展序列、区系类型的划分、经济及社会复杂化程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陕西 文化发展序列 文化基础 地区文化
下载PDF
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深入研究的典范──读《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巩启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2-96,共5页
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深入研究的典范──读《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巩启明词,在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也有"睿哲文明"的语句。这是"光明"或"文采"、"文德"的明"一词,在现代汉语的涵义却和一... 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深入研究的典范──读《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巩启明词,在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也有"睿哲文明"的语句。这是"光明"或"文采"、"文德"的明"一词,在现代汉语的涵义却和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在。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比较研究 起源问题 聚落形态 文明社会 中心聚落 龙山时代 形成过程 人类社会 社会组织结构
下载PDF
姜寨遗址发掘回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巩启明 《中国文化遗产》 2010年第1期86-95,共10页
从1972年至1979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经过长达8年的大规模大面积田野考古发掘,发现了从仰韶文化早期到龙山文化晚期的五期文化遗存尤其是最下层的仰韶文化早期原始聚落保存最好,发现有100多座房址所组成的居住区,近400座墓葬所组成的墓... 从1972年至1979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经过长达8年的大规模大面积田野考古发掘,发现了从仰韶文化早期到龙山文化晚期的五期文化遗存尤其是最下层的仰韶文化早期原始聚落保存最好,发现有100多座房址所组成的居住区,近400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区,还有制陶区、环壕、窖穴、圈栏、道路及广场等。同时还出土了不同类别的珍贵文物近万件。这一聚落所揭示的设计思想、平面布局、建筑技术,或者是居民的生产状况、生活情景,家庭、婚姻、意识形态、部落、胞族、氏族、家族、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性质等,都反映得比较全面,为研究距今6700年前黄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原始社会史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因此成为博物馆陈列、大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发掘结束30年后,发掘领队巩启明详述鲜为人知的8年发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 新中国成立 关中东部 考古调查 文物普查 聚落遗址 临潼区 渭水
下载PDF
唐献陵踏查记 被引量:8
9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1999年第1期47-55,共9页
陕西省文管会于五十和六十年代曾对分布在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进行过调查,刘庆柱、李毓芳同志于七十年代中期对唐十八陵也进行过调查,但后来的二十年间,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多数陵区地貌、景观、建筑遗址、石刻情况有所变化,笔者近年在研... 陕西省文管会于五十和六十年代曾对分布在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进行过调查,刘庆柱、李毓芳同志于七十年代中期对唐十八陵也进行过调查,但后来的二十年间,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多数陵区地貌、景观、建筑遗址、石刻情况有所变化,笔者近年在研究陕西帝王陵中,于1995年至1997年,曾三次赴三原县对唐献陵进行踏查,现将调查情况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寝制度 李世民 陪葬墓 秦始皇帝陵 平面布局 石虎 唐代帝陵 魏晋南北朝 陵园 三原县
下载PDF
唐永康陵调查记 被引量:4
10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1998年第5期3-7,共5页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中德合作唐陵调查研究的课题项目,在对初唐诸陵的研究中,于1996年秋及1997年春两次赴三原县对唐永康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予以介绍.一 唐永康陵,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墓,位于三原县陵前乡石马道村北及候家村西南...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中德合作唐陵调查研究的课题项目,在对初唐诸陵的研究中,于1996年秋及1997年春两次赴三原县对唐永康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予以介绍.一 唐永康陵,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墓,位于三原县陵前乡石马道村北及候家村西南约100米处.宋敏求《长安志》卷20载:“唐景皇帝永康陵在县西北十八里丰原、万寿两乡大淡村,封内二十五里”.并注引《唐陵庙记》所载“在西北三十里”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康 三原县 神道碑 陵前石刻 石马 独角兽 陪葬墓 石辟邪 西安碑林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载PDF
香港访古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1997年第2期50-53,共4页
香港位于我国南海之滨,辖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以及附近诸岛屿,面积107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侯,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繁衍生息,对农业、渔业、航海业生产极为有利.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前一直属我国广东省管辖.香港,经... 香港位于我国南海之滨,辖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以及附近诸岛屿,面积107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侯,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繁衍生息,对农业、渔业、航海业生产极为有利.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前一直属我国广东省管辖.香港,经过几千年来先民们的辛勤劳动,开发经营,至今已建成拥有63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港九一带高楼大厦林立,地铁、海底隧道早已建成,陆、海、空交通十分发达,世界各地各界人士云集而来,使它很早就成为集金融、商贸及运输等于一地的重要金融中心和世界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四小龙中的姣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香港岛 香港地区 古文化遗存 中原地区 住宅建筑 香港中文大学 新石器时代晚期 长江中游 聚落考古
下载PDF
新世纪陕西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上)
12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2,54,共14页
2000年以来,陕西省史前考古工作伴随着大遗址保护、课题研究的主动性考古项目、抢救性考古项目及配合基建考古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后者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城镇化建设、河道治理、兴修水利、新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建设、城... 2000年以来,陕西省史前考古工作伴随着大遗址保护、课题研究的主动性考古项目、抢救性考古项目及配合基建考古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后者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城镇化建设、河道治理、兴修水利、新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建设、城镇化等各项工程的开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考古机构,为适应社会经济及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 陕西省 城镇化建设 住宅小区建设 大遗址保护 考古工作 课题研究 高速铁路
下载PDF
秦文化的考古工作与研究
13
作者 巩启明 呼林贵 《文博》 1990年第5期19-29,共11页
秦文化,是秦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对秦文化遗存的考古工作与研究可上推到魏晋时期对瓦当、权衡文字的研究及唐、宋时期对石鼓文的研究。而真正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则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在此我们仅就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秦文... 秦文化,是秦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对秦文化遗存的考古工作与研究可上推到魏晋时期对瓦当、权衡文字的研究及唐、宋时期对石鼓文的研究。而真正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则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在此我们仅就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秦文化的考古工作与研究作以简要的回顾,以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一、秦文化考古的发现和认识 1933年,前国立北平研究院,为了探寻先周、先秦的历史遗迹,组成了陕西考古调查队。调查队先对西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秦文化 屈肢葬 秦墓 国立北平研究院 考古学文化 考古调查 田野考古 秦驰道 雍城
下载PDF
中国先秦金属史研究的佳作——读《中国上古金属技术》
14
作者 巩启明 《文博》 199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金属史是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金属史是金属科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金属文化,国家对金属史的研究相当重视和支持,从而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进行... 金属史是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金属史是金属科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金属文化,国家对金属史的研究相当重视和支持,从而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其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秦 青铜器 绿松石 还原性气氛 失蜡法 中国古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 烧成温度 冶铜 龙山时代
下载PDF
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 被引量:20
15
作者 巩启明 《中原文物》 2001年第5期29-37,共9页
仰韶文化早期,社会组织是以氏族制为基础的,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高级阶段;到了中期,家族公社较前发展,社会性质应是父系氏族社会,父系制在多数地区已经形成;在晚期,家族公社所有制已经发展起来,父权制在各地区均已确立,并在大... 仰韶文化早期,社会组织是以氏族制为基础的,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高级阶段;到了中期,家族公社较前发展,社会性质应是父系氏族社会,父系制在多数地区已经形成;在晚期,家族公社所有制已经发展起来,父权制在各地区均已确立,并在大部分地区已开始达到酋邦(或古国)时期,文明基因已经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氏族制 社会发展阶段 考古资料 酋邦 父系氏族 家族 高级阶段 父权制 文明
原文传递
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35
16
作者 巩启明 《考古》 1978年第1期41-53,84,共14页
一、遗址概况史家遗址位于渭南县南约15公里的湭河西岸。湭河源于秦岭北麓,由南向北注入渭河。湭河两岸为秦岭余脉形成的渭南东西两塬,湭河夹在两个高塬之间,在整个湭河川道中形成了少数几个河边台地,史家遗址就是在这样的台地上。遗址... 一、遗址概况史家遗址位于渭南县南约15公里的湭河西岸。湭河源于秦岭北麓,由南向北注入渭河。湭河两岸为秦岭余脉形成的渭南东西两塬,湭河夹在两个高塬之间,在整个湭河川道中形成了少数几个河边台地,史家遗址就是在这样的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约20000平方米(图一)。史家遗址是1973年我们在湭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1976年春为了配合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对该遗址的墓葬区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计开5×5米的探方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女性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年男性 长方形 随葬品 史家 葫芦 仰韶文化 骨架 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