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窦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巩哈伲 郭骏 +1 位作者 汤炜 田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74-476,480,共4页
额窦骨折占所有颅颌面部骨折的5%~12%。由于额窦生理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所以对额窦骨折处理不当将导致脑脓肿、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和矢状窦上腔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或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 额窦骨折占所有颅颌面部骨折的5%~12%。由于额窦生理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所以对额窦骨折处理不当将导致脑脓肿、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和矢状窦上腔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或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近年来,随着治疗额窦骨折的器械和材料有了很大发展,对于额窦骨折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多种观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额窦骨折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各种观点,就目前有关额窦骨折治疗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口腔专业医师与普通人群对全面部及下面部微笑的审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骏 汪颀 +1 位作者 费伟 巩哈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专业医师与普通人群对全面部及下面部微笑审美评价的差异,探讨面貌对微笑审美的影响。方法采集44名18—25岁成年女性正面微笑像,并通过Photoshop将微笑像截图,形成全面部及面下1/3两组。随机选取13位口腔专业医师(专... 目的分析口腔专业医师与普通人群对全面部及下面部微笑审美评价的差异,探讨面貌对微笑审美的影响。方法采集44名18—25岁成年女性正面微笑像,并通过Photoshop将微笑像截图,形成全面部及面下1/3两组。随机选取13位口腔专业医师(专家组)和23位非专业年轻人(普通人群组),采用比例尺法对两组微笑像进行审美评分。分析两组人群对正面微笑审美的差异以及全面及局部审美的差异。结果普通人群组对微笑露龈者全面部评分属可接受得分段,而专家组属难看分数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家组对全面部及下面部微笑像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组。两组人群对下面部微笑像评分均较全面部评分低(P〈0.01)。专家组对得分最低的样本下面部评分低于普通人群组(P〈0.05)。结论普通人群对面部微笑审美的要求高于医师,二者对露龈微笑的接受度低,但专业医师对唇齿局部的审美有更加苛刻的要求,而普通人群对面部整体审美则更加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美学 审美评价 美学调查
下载PDF
颅颌面部畸形个体数字化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飞 段世均 +3 位作者 张金鸽 巩哈伲 田卫东 汤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32-4035,共4页
背景:由于颅颌面部骨骼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传统诊疗方法不能准确再现颅颌面部畸形的特点,更无法进行术前手术模拟。数字化模型外科技术可以提供给医生一个真实头颅的仿体,反应头颅结构的细节,能够更准确地解决颅颌面部修复对称性等难题... 背景:由于颅颌面部骨骼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传统诊疗方法不能准确再现颅颌面部畸形的特点,更无法进行术前手术模拟。数字化模型外科技术可以提供给医生一个真实头颅的仿体,反应头颅结构的细节,能够更准确地解决颅颌面部修复对称性等难题。目的:观察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颅颌面复杂畸形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08/2009收治的7例复杂颅颌面畸形患者利用CT断层扫描得到颅颌面骨三维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畸形进行修复前精确诊断、手术模拟设计,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和反求工程技术制作出三维头颅模型及个性化修复体,实现畸形的精确化修复。结果与结论: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个体数字化修复技术能够完成颅颌面部畸形修复体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复杂颅颌面外科手术的精确性。提示数字化外科技术针对复杂颅颌面畸形修复重建病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畸形 数字化外科 手术模拟 个体化修复 快速成型
下载PDF
骨质疏松大鼠脂肪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申龙朵 巩哈伲 +3 位作者 李嘉 卢慧连 李鹏 汤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5期2804-2809,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的脂肪基质细胞有无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设置2组样本,分别为19月龄骨质疏松SD雌性大鼠,正常19月龄SD雌性大鼠。每组大鼠分别取腹股沟脂肪垫中脂肪,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脂肪间充...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的脂肪基质细胞有无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设置2组样本,分别为19月龄骨质疏松SD雌性大鼠,正常19月龄SD雌性大鼠。每组大鼠分别取腹股沟脂肪垫中脂肪,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并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再用经典的骨向诱导液诱导2组ASCs,比较2组细胞骨向分化能力有无差别。结果:骨质疏松大鼠与正常老龄大鼠的ASCs骨向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可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可取其细胞行进一步研究。老龄骨质疏松大鼠的ASCs也可以考虑作为种子细胞促进其自体骨愈合,从而为利用自体ASCs促进骨质疏松骨愈合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向分化 骨质疏松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