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探究
1
作者 巩永丹 李彦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首先需要把握好“魂脉”与“根脉”、“守正”与“创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衔接的前提。在“马...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首先需要把握好“魂脉”与“根脉”、“守正”与“创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衔接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厘清这一思想的“体”和“用”,将这一思想的生成论、内涵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等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着重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原创性贡献和实践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要以统编教材为总纲、以系统观念为指引、以“大思政课”为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启智润心,深化为信仰追求、内化为情感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教学 有机融合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巩永丹 胡颖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揭示青年的本质及其成长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指引青年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不断健康成长并顺利成才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揭示青年的本质及其成长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指引青年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不断健康成长并顺利成才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这一实践中发端形成、逐步展开和开拓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曲折的也是无止境的,它给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深刻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中国化 历史进程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思想的新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巩永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1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的新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上对青年的社会地位、时代使命和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广大青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的新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上对青年的社会地位、时代使命和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广大青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这些深刻论述和见解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代表了新一届党中央青年思想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新发展 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近三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巩永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2-64,共3页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为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中心话语之一。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与概念表述、理论渊源与现实根据以及构建的原则和实施方法等问题,从多维度、多层面全面切入...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为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中心话语之一。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与概念表述、理论渊源与现实根据以及构建的原则和实施方法等问题,从多维度、多层面全面切入并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近三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尚未形成共识,仍有提升的空间,这恰恰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三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的调查分析——以某省属高校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巩永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19,共4页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现状,比较不同学科背景和政治面貌学生的认同差异,以期分层次、分类别和多维度地开展大学生"三个自信"认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 认同调查 “三个自信”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五大发展理念”——迈向生态文明的共通之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巩永丹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漫延,人们开始探索文明的变革之路,致力于追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有机马克思主义把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智慧相融合,向现代性发起批判,开辟"第三条道路",提出了迈向生态文明的纲领...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漫延,人们开始探索文明的变革之路,致力于追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有机马克思主义把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智慧相融合,向现代性发起批判,开辟"第三条道路",提出了迈向生态文明的纲领和原则。中国共产党人把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之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五大发展理念"以有机生态思维为哲学根基,以解决生态问题为共同起点,以人类共同福祉为价值追求,以厚道发展模式为替代生态灾难的可行方案,两者之间高度契合并产生共鸣,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共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五大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 共同福祉:第三条道路 有机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论域 被引量:1
7
作者 巩永丹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6-21,共6页
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既是一个批判性概念,也是一个解释性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概念。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检视和考量资本主义的交换原则和分配原则,从生产方式的整体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进行双重评判,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正义... 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既是一个批判性概念,也是一个解释性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概念。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检视和考量资本主义的交换原则和分配原则,从生产方式的整体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进行双重评判,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正义原则进行反思和重构,论证了实现正义的历史性和高阶正义的实践性。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历史语境中不断开显,在勾绘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中逐渐生成,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不断实践,"批判—重构—实践"构成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正义批判 三重论域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诠释、反思与借鉴 被引量:1
8
作者 巩永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0-13,28,共5页
当学界把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传统智慧相融合的时候,有机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包容开放的体系,有机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嵌入式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也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崭新的实践形式;它向现代性发起... 当学界把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传统智慧相融合的时候,有机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包容开放的体系,有机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嵌入式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也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崭新的实践形式;它向现代性发起猛烈批判,试图用"有机共同体"思想武器摧毁人类中心主义旗帜,呼唤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革命,这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深度契合,然而却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以维护穷人的权益反对资本主义的贪婪,以解决不平等问题拒斥由剥削面纱掩盖着的民主和正义,对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建立"有机联系"作出回应,积极探索跨越资本主义生态难题的替代方案,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现代性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民主体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巩永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科学揭示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根基。科学发展观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能动作用的最高肯定,它从发展观的意义上揭示了社会历... 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科学揭示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根基。科学发展观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能动作用的最高肯定,它从发展观的意义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动力是人民,目的是人民,成果属于人民。这一思想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事业最根本的理论准则和实践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巩永丹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28-32,共5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成功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经历了在思想斗争中缘起、在反...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成功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经历了在思想斗争中缘起、在反思探索中推进和在继承创新中蓬勃展开这样三个阶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历史进程的回顾和成功经验的总结,能够管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大众化的基本规律,能够为进一步推进青年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做好青年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青年群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永丹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2-57,共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科学揭示和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内的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科学揭示和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内的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共产主义与正义”之争及其破解
12
作者 巩永丹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产主义与正义"之争在英美学界渐渐开显,现已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论题:一方把共产主义与正义割裂开来以展现马克思对正义的拒斥,强调正义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变得"多余"或趋向"消亡&quo...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产主义与正义"之争在英美学界渐渐开显,现已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论题:一方把共产主义与正义割裂开来以展现马克思对正义的拒斥,强调正义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变得"多余"或趋向"消亡",正义的环境也会随之超越,因而共产主义不需要正义;另一方认为共产主义内蕴正义的价值,按需分配明示了正义的存在,利益冲突和角色差别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共产主义不会终结正义。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有着不同的意涵和指涉,正义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是高阶正义的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与正义相互兼容、内在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正义 超越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从《共产党宣言》透视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尺度——基于“正义的马克思拒斥正义”的思考
13
作者 巩永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1,共7页
马克思以理性的正义之剑解剖资本主义的机体,以精神的正义能量凝聚变革社会的力量,以未来的正义王国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往往被视作拥护正义的革命者形象。但"塔克—伍德命题"却极力宣扬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把马克思的正义... 马克思以理性的正义之剑解剖资本主义的机体,以精神的正义能量凝聚变革社会的力量,以未来的正义王国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往往被视作拥护正义的革命者形象。但"塔克—伍德命题"却极力宣扬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把马克思的正义形象塑造成虚幻的假象,由此产生了"正义的马克思拒斥正义"的矛盾,给人们造成了似是而非的错觉。《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是评判资本主义是否正义的代表作,既彰显正义批判的科学尺度,更内蕴正义批判的价值尺度。只有坚持以"两种尺度"审视《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评价,才能拨开"剥削正义"的幻象,走出正义批判的迷雾,从根本上化解"马克思与正义"之争的困境和难题,从而还原马克思的正义形象及其正义思想的真相,进一步诠释作为正义的《共产党宣言》的正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正义批判 资本主义 科学尺度 价值尺度
下载PDF
走出“剥削正义”的迷雾——基于“马克思与正义”之争的若干思考
14
作者 巩永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马克思以正义之剑剖开资本剥削隐藏的秘密,以革命的激情谴责和抗议资本主义并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既是正义的批判者,也是正义的建构者。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交易正义、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解剖和归谬,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把资产阶级的正义言说抛在历史的深渊予以掩埋,彰显了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事实批判和价值批判、整体解构与立体建构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还原正义的原相,奠定正义的根基,以期通达正义的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塔克—伍德命题” 正义批判 资本主义
下载PDF
论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
15
作者 巩永丹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中国道路既是中国人民在追梦历程中"试"出来的正路,也是中国人民在筑梦历程中"摸"出来的新路,更是引领中国人民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唯一出路,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既是中国人民在追梦历程中"试"出来的正路,也是中国人民在筑梦历程中"摸"出来的新路,更是引领中国人民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唯一出路,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既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还是中国梦的历史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既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还是中国梦的出场依据,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道路 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浅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16
作者 巩永丹 胡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4期241-241,共1页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是科学的恋爱观,树立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教育,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创新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方式以及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是科学的恋爱观,树立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教育,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创新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方式以及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教育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探析
17
作者 巩永丹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3期6-7,共2页
本文分析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指出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以伦理道德为基点,努力弘扬和谐理念;以公益活动为载体,有效协调“两种文化”关系;以宗教思想建设为核心,充分挖掘优秀文化... 本文分析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指出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以伦理道德为基点,努力弘扬和谐理念;以公益活动为载体,有效协调“两种文化”关系;以宗教思想建设为核心,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必要性 积极作用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正义批判看资本主义的二重性——基于对“塔克尔-伍德命题”的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斌 巩永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共8页
塔克尔和伍德把马克思与正义链接起来,向世人展现了"拒斥正义的马克思"的形象,从起源处论证了"剥削有理"。而马克思用理性的刀子解剖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用精神的正义能量唤醒无产阶级革命的激情,给世人留下了一个&... 塔克尔和伍德把马克思与正义链接起来,向世人展现了"拒斥正义的马克思"的形象,从起源处论证了"剥削有理"。而马克思用理性的刀子解剖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用精神的正义能量唤醒无产阶级革命的激情,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赞成正义的革命者"的形象。实际上,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剥削发起冷嘲热讽的正义批判,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正当性给予肯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正义在历史的旋流中不断开显与实现,资本主义是暂时的历史正当性和剥削事实既定的非正义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资本主义 正义批判
下载PDF
无产阶级何以为“剩余之人”?——由乔蒂·狄恩《共产主义地平线》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巩永丹 张雯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6,共11页
狄恩在《共产主义地平线》中把批判的靶子指向交往资本主义,推出了新共产主义观念,塑造了作为共产主义政治主体的“剩余之人”,并以此对抗资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概念的一种当代阐释。“剩余之人”是被当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化的人,是被... 狄恩在《共产主义地平线》中把批判的靶子指向交往资本主义,推出了新共产主义观念,塑造了作为共产主义政治主体的“剩余之人”,并以此对抗资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概念的一种当代阐释。“剩余之人”是被当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化的人,是被资本筛选、挤压到边缘的“大众”,是极度包容性的概念。但是,作为共产主义的托举者,“剩余之人”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性概念,也不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工人阶级,而是发生了“从抽象到具象”“从无产到无分”“从革命到分裂”“从雇工到诸众”的转变。这种转变改换了无产阶级的存在场域、内在本质、革命特性和身份标识,使之变成“群氓”式的大而全概念,沦为消解共产主义运动的“伪主体”。实际上,在数字化时代,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依然存在,作为“人格化的劳动”,无产阶级不仅在场,而且还面临从“身体从属”到“生命从属”的命运。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托起智能时代共产主义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政治主体 交往资本主义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巩永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22-27,共6页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应该遵循“为何融入”“融入什么”和“如何融入”的宏观思路,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方位和主...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应该遵循“为何融入”“融入什么”和“如何融入”的宏观思路,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发展理念和战略安排、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精准扶贫和保障民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重要论述全面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贯通核心要义与基本观点,坚持解疑释惑与守正创新,强化学理阐释与现实观照,讲清楚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