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向东教授穴位埋线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经验探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巫加 秦琳 《四川中医》 2017年第6期26-28,共3页
杨向东(1961~,四川中江人),教授、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泸州医学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博士导师,新中国肛肠外科奠基人黄继川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临床擅长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秉承黄继川老先生“治癌痛固本为主,贯穿通经解毒”... 杨向东(1961~,四川中江人),教授、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泸州医学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博士导师,新中国肛肠外科奠基人黄继川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临床擅长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秉承黄继川老先生“治癌痛固本为主,贯穿通经解毒”的学术思想,尤其擅长穴位埋线。笔者跟师十余年,收获颇丰,现将杨师经验与大家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癌性疼痛 穴位埋线 杨向东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Ⅱ、Ⅲ度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龚文敬 廖治先 +3 位作者 杨向东 张琦 巫加 颜景颖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中度及中度以上直肠前突症(Rectocele)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院5d,...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中度及中度以上直肠前突症(Rectocele)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院5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前突症,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轻微,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痔疮套扎术 RPH 直肠前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向东 陈琴 巫加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方法。但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进展期不能切除及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FOLFOX4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美国的国立综合癌症...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方法。但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进展期不能切除及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FOLFOX4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美国的国立综合癌症网指南(中国版)已经将 FOLFOX4方案确定为结直肠癌手术后化疗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首选方案,同时推荐12周期的化疗最好在6个月内完成。FOLFOX4方案是以奥沙利铂(L-OHP)、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三药联合的化疗方案。虽然化疗效果较以前有显著提高,但仍存在着耐药及毒性反应,影响了化疗的完成率,制约了其疗效。中医药因其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在配合化疗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部分还能增加化疗疗效;术后运用可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就中医药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4方案 标准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 中医药 标准化疗方案 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后化疗
下载PDF
杨向东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钱蒙 巫加 +2 位作者 张桢 张羽 秦琳 《河南中医》 2017年第3期406-408,共3页
杨向东教授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其主要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固本解毒、补虚益气、养阴扶正、通调肠腑等为主要治法,于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杨向东教授认为,癌痛瘤毒的辨证需要紧抓纲、兼顾目。辨证时... 杨向东教授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大肠癌癌性疼痛,其主要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固本解毒、补虚益气、养阴扶正、通调肠腑等为主要治法,于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杨向东教授认为,癌痛瘤毒的辨证需要紧抓纲、兼顾目。辨证时先辨毒,此为"抓纲";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及对药物、治疗方法的耐受能力不同,明确攻毒、解毒或排毒等不同治法。杨向东教授认为目前大肠癌疼痛主流治疗中,化疗为常见手段,化疗虽疗效确切,但其攻伐力剧,多性苦寒致胃气、肾阳受损。正确与之联合的治疗,应该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二是能抑瘤抗癌,三是能固护正气。杨向东教授遣方用药中善用虫类药物,并重视中医外治、针灸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性疼痛 杨向东
下载PDF
盐酸罗哌卡因腰俞穴注射配合扩肛治疗混合痔手术后括约肌失弛缓型切口不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蒙 杨向东 +1 位作者 乔峰妮 巫加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治疗混合痔手术后括约肌失弛缓型切口不愈合的外治方法。方法将90例混合痔手术后括约肌失弛缓型切口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俞穴注射配合扩肛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括... 目的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治疗混合痔手术后括约肌失弛缓型切口不愈合的外治方法。方法将90例混合痔手术后括约肌失弛缓型切口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俞穴注射配合扩肛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括约肌切开清创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肛门症状方面差异。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症状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门坠胀、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腰俞穴注射配合扩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切口恢复快、患者接受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罗哌卡因 腰俞穴注射 括约肌失弛缓 混合痔术后 切口不愈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向东 陈诗伟 +5 位作者 颜景颖 龚文敬 曹暂剑 张琦 巫加 安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7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3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经腹膜外隧道、肛直角重建可控性造口术,对照组124例采用左...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3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经腹膜外隧道、肛直角重建可控性造口术,对照组124例采用左下腹直接经腹膜造口术。观察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造口排便情况;排便前是否有便意;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一周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口感觉指标及自主控制排便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较传统直接经腹膜造口术有更好的控便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造口 对比
下载PDF
翼形切口外切内扎硬化注射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钱蒙 巫加 +1 位作者 张羽 秦琳 《四川中医》 2016年第8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2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翼形切口外切内扎硬化注射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后... 目的:探索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2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翼形切口外切内扎硬化注射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后遗症、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缘水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脱落期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肛门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和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形切口外切内扎硬化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形切口 内扎硬化注射 混合痔
下载PDF
直肠瓣挂线结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超兰 巫加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行应用直肠瓣挂线结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min,平均住院3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直肠瓣挂线结扎术治疗...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行应用直肠瓣挂线结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min,平均住院3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直肠瓣挂线结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瓣挂线结扎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肛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附1例报告
9
作者 安辉 刘金龙 +7 位作者 杨向东 张琦 巫加 龚文敬 屈景辉 彭刚 袁巧 钱蒙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年第6期402-403,共2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呈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术前难以确诊,预后...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呈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术前难以确诊,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神经系统肿瘤 侵袭性生长 脑脊液播散 神经上皮 多向分化 神经嵴
下载PDF
支撑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杨向东 钱蒙 +5 位作者 巫加 曹暂剑 袁巧 庞晓健 尹同川 龚文敬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技术与DST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卫生经济学优劣。方法将60例肿瘤下缘距肛缘约4~6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技术与DST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卫生经济学优劣。方法将60例肿瘤下缘距肛缘约4~6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支撑吻合法,对照组采用DST双吻合技术,对两组疗效做对比。结果术后病理检测提示治疗组患者无远端肿瘤残留,对照组则有2例。肿瘤远端切除距离显示,治疗组平均为(2.81±0.35)cm,对照组平均为(1.73±0.42)c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两年均无吻合口复发,对照组则有4例,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均能在1~3个月内改善。对照组术后排便功能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近期肛门功能恢复上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对照组术后有3例吻合口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费用为(3.17±4.36)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4.40±4.72)万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撑吻合术对比DST双吻合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治疗其疗效肯定,小样本临床观察近期复发率低,且制作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较之双吻合技术能节省1~1.5万元。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式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经济条件、体型、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及其侵犯肠管的周径合理选择支撑吻合技术或DST双吻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吻合法 DST双吻合技术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蒲永平 王欣 +3 位作者 程思俊 陈奕铭 巫加 袁学刚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53-955,共3页
目的:分析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彩超检查在肛周脓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肛周高频浅表器官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肛周常规彩超检查。以手术探查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在肛周脓肿的阳性检出结果、诊断正确率、内口检查、与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关系、感染范围等检查指标的符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肛周脓肿阳性检出结果和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内口检查、与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关系、病灶感染范围等检查指标的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肛周浅表器官联合直肠腔内的彩超检查方法有助于肛周脓肿的诊断以及定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彩超 影像学 浅表器官超声 直肠腔内超声
下载PDF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思俊 袁学刚 +6 位作者 殷红梅 巫加 马传明 王欣 蒲永平 陈奕铭 杨驭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数、创面面积、肛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T... 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数、创面面积、肛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TROPIS改良挂线法)。比较2组疗效、围术期指标、创面恢复、疼痛评分、肛门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便血、脓腐脱落、手术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 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体、液体、固体失禁和卫生垫使用及生活方式改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TROPIS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切开挂线术 高位肛瘘 疼痛指数 创面面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女性便秘从肝论治体会
13
作者 蒲永平 巫加 +3 位作者 王欣 陈奕铭 程思俊 袁学刚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5期36-37,共2页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职,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出不畅的病症。便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女性便秘发病率高于男性[1]。女性也是...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职,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出不畅的病症。便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女性便秘发病率高于男性[1]。女性也是慢性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祖国医学对于论治便秘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女性便秘,从“肝”论治往往显效。1理论渊源肝为血脏,具有“藏血”“疏泄气机”的生理功能,与气血关系十分密切,气能推动,血能濡养,气血调和,则大便排泄通畅,而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调和 从肝论治 慢性便秘 女性便秘 气机 大便秘结 血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杨向东 巫加 +5 位作者 钱蒙 张琦 庞晓健 尹同川 姜亚君 龚文敬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9,共3页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肛门坠胀不适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9.8%),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治疗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胀不适6例(11.8%),对照组15例(2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可减轻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支撑吻合管 管状吻合器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连霉液结肠透析治疗慢性结肠炎85例
15
作者 安辉 朱涛 +6 位作者 张琦 曹暂剑 顾尽晖 马盈盈 巫加 张羽 杨向东(指导)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3-53,共1页
慢性结肠炎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我们采用结肠透析机清洁肠道后配合连霉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8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连霉液 结肠透析 慢性结肠炎 甲硝唑 中药制剂
原文传递
健脾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
16
作者 陈琴 杨向东 +1 位作者 巫加 曹暂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5期7-9,共3页
为比较健脾方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在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WanfangData),收集2000... 为比较健脾方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在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WanfangData),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5月应用健脾方药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比较随机对照研究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C级。纳人肿瘤缓解率、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的研究分别为7、3、5个。与单用化疗相比,健脾方药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肿瘤缓解率(OR—1.57,95%CI:1.03—2.40,P=0004〈0.05),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OR=2.90,95%CI:1.69—4.99,P=0.0001〈0.01)。但在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O.05)。结果表明,健脾方药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有效率上稍好于单纯化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有较显著的优势,但在提高1年生存率上基本无优势,该结论还有待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大肠癌 健脾方 化疗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肛门直肠阴道膀胱复合贯通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同川 巫加 +1 位作者 冷兴川 张琦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1-21,共1页
患者女,16岁。因“肛门外伤3h”入院。3h前患者自高处坠落,硬物从肛门后侧插入,经直肠后壁、直肠前壁、阴道后壁及阴道前壁进入膀胱。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T37.2℃,P81次/min,R19次/min,BP16.0/9.7kPa,活动受限,下腹部... 患者女,16岁。因“肛门外伤3h”入院。3h前患者自高处坠落,硬物从肛门后侧插入,经直肠后壁、直肠前壁、阴道后壁及阴道前壁进入膀胱。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T37.2℃,P81次/min,R19次/min,BP16.0/9.7kPa,活动受限,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 阴道前壁 膀胱 贯通伤 复合 肛门外伤 高处坠落 直肠前壁
原文传递
结肠癌相关miRNA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陈奕铭 蒲永平 +1 位作者 巫加 袁学刚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9-72,共4页
结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3位[1]。据报道,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患病人数新增达51万,死亡人数达24万[2]。即使肿瘤筛查策略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治疗技术不断改良,仍有部分患者确... 结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3位[1]。据报道,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患病人数新增达51万,死亡人数达24万[2]。即使肿瘤筛查策略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治疗技术不断改良,仍有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且部分患者预后较差。目前结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3]。最新的靶向药物主要针对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面生长因子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IRNA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湿润烧伤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难愈性创面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欣 巫加 +3 位作者 蒲永平 陈奕铭 程思俊 袁学刚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2年第2期80-80,共1页
肛周脓肿,中医称肛痈,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组织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此类手术创面一般较大且不缝合,术后容易受粪便污染,另外受创面引流不畅、营养补充不足... 肛周脓肿,中医称肛痈,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组织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此类手术创面一般较大且不缝合,术后容易受粪便污染,另外受创面引流不畅、营养补充不足、创面感染、机械性刺激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停留在炎性阶段而难以再发展,形成慢性难愈性创面,术后1个月甚至数月后仍存在创面久不收口、创面渗液、肛周潮湿瘙痒及创面阵发性牵掣样疼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机械性刺激 创面感染 组织间隙 肛周脓肿 引流不畅 难愈性创面 手术创面
原文传递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伴阴囊瘘1例
20
作者 顾尽晖 张琦 +6 位作者 曹暂剑 马盈盈 安辉 巫加 杨颖 曹吉勋 杨向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年第9期29-29,共1页
患儿男,4d龄,因出生后2d未排胎粪,拒食就诊。患儿腹胀如鼓,哭闹。专科检查:肛门闭锁,肛门隐窝处未扪及搏动感,直肠下前壁至阴囊红肿处有一瘘道,长5~6cm,瘘管及瘘口处红肿,轻压即哭闹,未见搏动感,肛门外括约肌存在。辅助检... 患儿男,4d龄,因出生后2d未排胎粪,拒食就诊。患儿腹胀如鼓,哭闹。专科检查:肛门闭锁,肛门隐窝处未扪及搏动感,直肠下前壁至阴囊红肿处有一瘘道,长5~6cm,瘘管及瘘口处红肿,轻压即哭闹,未见搏动感,肛门外括约肌存在。辅助检查:WBC13.6×10^9/L,RBC5.37×10^12/L。HGB165g/L,LYM40.10%,GRA45.5%。经造影后确诊为直肠阴囊瘘,先天性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直肠阴囊瘘修复术。术中用探针探查瘘管走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先天性肛门闭锁 瘘管 直肠 哭闹 红肿 新生儿 专科 GRA 动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