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巫华玉 彭来勤 +3 位作者 叶云 李丽容 吴丽兰 张迎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孕产妇,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9例)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治疗仪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孕产妇,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9例)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盆底肌力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训练 盆底治疗仪 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妊娠期血清铁、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与贫血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翠娜 黄沛嫔 巫华玉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期血清铁(SI)、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与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1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纳...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期血清铁(SI)、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与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1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纳入贫血组,另选同期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非贫血妊娠期妇女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SI、SF、sTfR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不同孕期的贫血组患者的SI、SF、sTfR、Hb、RBC等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对比。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贫血组SI、SF、sTfR与Hb、RBC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贫血组患者的SI、SF、Hb、R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TfR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在贫血组患者中,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患者随着孕期的延长,SI、SF、Hb、RBC水平呈降低趋势,而sTfR水平呈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I、SF与Hb、RBC呈正相关性,sTfR与Hb、RBC呈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贫血妇女的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并与患者所处的孕期有关,提示上述指标可能参与到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妊娠期贫血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贫血 血清铁 铁蛋白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下载PDF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良喜 王纯叶 +1 位作者 林金友 巫华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对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120例孕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补充叶酸法与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补充叶酸... 目的:分析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对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120例孕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补充叶酸法与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补充叶酸法,对比两组孕妇叶酸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以及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叶酸浓度和血浆Hcy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Hcy水平(9.8±2.5)μmol/L,叶酸浓度为(6.8±1.4)μg/L,对照组的Hcy水平(7.9±1.9)μmol/L,叶酸浓度(8.4±2.2)μg/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是5.0%,对照组为18.3%,观察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能够有效地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叶酸 胎儿神经管缺陷
下载PDF
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来勤 叶云 巫华玉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PFD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大小变化进行评价,同... 目的:分析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PFD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大小变化进行评价,同时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对患者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明显较治疗前提高,盆底肌在4~5级的人数较治疗前增加,盆底肌力0~2级人数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的评分上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PFD孕产妇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效果探究
5
作者 巫华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253-254,25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0例进行了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这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手...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0例进行了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这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的成功率为93.3%。这28例患者均在手术结束一周后进行了常规清宫手术,其进行清宫手术时的出血量在10~70毫升之间。这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手术失败。这2例患者转去外科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效果确切,不仅能使患者子宫内的胚胎组织快速死亡,还能减少其进行清宫手术时的出血量。因此,进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妊娠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效果
下载PDF
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剌激疗法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叶云 彭来勤 +3 位作者 巫华玉 李丽容 吴丽兰 张迎愉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剌激疗法预防产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复查的80例产后42 d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 目的探讨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剌激疗法预防产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复查的80例产后42 d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剌激疗法)和对照组(电刺激治疗),每组40例。治疗后,比较两组产后PFD发生率、盆腔状态[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结果观察组PF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OP-Q[(0.82±0.43)分]、PFIQ-7[(28.31±3.14)分]均低于对照组[(1.69±0.50)分、(30.09±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电剌激疗法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发生PFD疾病发生风险,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腔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强化盆底肌功能训练 电剌激疗法 盆底肌功能
原文传递
孕期各应激源对先兆流产的影响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丽香 陈洁芬 +1 位作者 巫华玉 黄良喜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3期91-93,共3页
目的 了解引起孕妇孕期先兆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保证母婴的生命健康.方法 调查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接受孕期健康体检的320例孕妇(包含61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 目的 了解引起孕妇孕期先兆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保证母婴的生命健康.方法 调查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接受孕期健康体检的320例孕妇(包含61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他内容的差异.结果 基本资料上,年龄26~35岁、以体力劳作为主、经济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既往有流产史、二胎孕妇是引起先兆流产的重要应激源;生活习惯上,孕期不保持健康饮食、有吸烟情况、睡眠差及孕期应用药物的孕妇为引起先兆流产的应激源;其他因素上,以家庭为社会支持来源、忧虑胎儿健康为引起孕妇先兆流产的应激源.结论 孕期诸多应激源均可引起先兆流产,为此需指导孕妇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保证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应激源 先兆流产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