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的困境与纾解——基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实践调查的视角
1
作者 巫晓慧 贾云洁 《财政监督》 2024年第11期60-64,共5页
监督体系的贯通协同是全面提升监督效能的重要议题。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的贯通协同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系统集成建设、形成监督合力的重要一环。因而,深入调查研究二者贯通协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提升监督体系集成建设成效的... 监督体系的贯通协同是全面提升监督效能的重要议题。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的贯通协同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系统集成建设、形成监督合力的重要一环。因而,深入调查研究二者贯通协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提升监督体系集成建设成效的重点任务与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除各自在履行监督职责上存在的人员力量、信息化手段局限外,二者在工作节奏安排、关注点、思路视野上的差异,以及贯通协同制度保障供给问题,均影响了贯通协同的成效。为此,应强化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加强沟通交流、夯实协同制度保障、整合利用培训资源,充分保障基层监督数据获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监督 财会监督 贯通协同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形成性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君明 张月月 +3 位作者 李亚敏 秦玲玉 巫晓慧 崔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21期141-144,共4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全球疫情的特殊时期以及后疫情阶段乃至当下,在线课堂教学工具课堂派、雨课堂、慕课等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重要的高效应用平台和载体。尽管课堂派、雨课堂、慕课等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已有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全球疫情的特殊时期以及后疫情阶段乃至当下,在线课堂教学工具课堂派、雨课堂、慕课等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重要的高效应用平台和载体。尽管课堂派、雨课堂、慕课等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课程教学中已有较广泛的融入和应用,然而,当前对课堂派、雨课堂、慕课等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评价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中的应用,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课程考核常采用的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实验实训考核、考勤等方式以及在考核过程中融入慕课、课堂派、雨课堂、多媒体等线上教学工具情况的总体评分为83.2分(百分制),说明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中医药课程考核以及融入线上教学工具的总体情况普遍较满意。此外,综合得分排在前5名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依次为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实验实训考核、随堂测试。本研究取得的结果,有望为线上教学工具在中医药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中的深入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工具 课堂派 雨课堂 慕课 形成性考核 考核评价
下载PDF
课堂派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3 位作者 李亚敏 巫晓慧 宋玲玲 崔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18期36-38,共3页
在线课堂教学工具课堂派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重要的高效应用平台和载体,但存在应用不太全面、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和标准缺乏等问题。建议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开展基于课堂派的中医药教学教改及评价体系研究,通过研究促进中... 在线课堂教学工具课堂派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重要的高效应用平台和载体,但存在应用不太全面、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和标准缺乏等问题。建议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开展基于课堂派的中医药教学教改及评价体系研究,通过研究促进中医药教学教改深入发展,为课堂派在中医药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派 线上教学 教学工具 中医药 在线课堂
下载PDF
雨课堂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君明 李亚敏 +2 位作者 张月月 巫晓慧 崔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13期134-136,共3页
在线课堂教学工具雨课堂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高效应用平台和载体。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释在中医药学等课程教学中应用雨课堂的情况,为雨课堂在中医药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和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雨课堂 在线课堂 教学工具 中医药
下载PDF
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优选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彦嵋 王君明 +5 位作者 关月晨 宋玲玲 张月月 弓明珠 李炳印 巫晓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8,I0034,共7页
目的研究旨在优选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并基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炮制减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雷公藤与金钱草的质量比(因素A)、金钱草煎汤煮制液体积(因素B)和煮制温度(因素C... 目的研究旨在优选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并基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炮制减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雷公藤与金钱草的质量比(因素A)、金钱草煎汤煮制液体积(因素B)和煮制温度(因素C)为考察因素,并设立清水煮制雷公藤炮制品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雷公藤生品及以上各炮制品分别以2 g·kg^(-1)(以雷公藤生药计)的剂量灌服小鼠21 d,末次给药后24 h取血和肝组织。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并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肝组织病理切片分析优选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通过对肝NF-κB及其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炮制减毒机制。结果雷公藤生品给药致使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并伴有肝细胞变性及炎细胞浸润,而经炮制品干预后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雷公藤诱导的生化指标及病理异常情况,且以A3B2C1逆转率最高;此外,雷公藤给药还显著上调了肝脏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而不同炮制品干预后可逆转,其中以A3B2C1逆转率最高。结论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炮制减毒的最佳工艺为A3B2C1,即“雷公藤与金钱草质量比为60∶7.5,取37.5 mL的金钱草煎汤煮制液母液稀释至200 mL,煮制温度为110℃”,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肝毒性 金钱草煎汤煮制雷公藤 正交试验设计 炮制工艺 炎症
下载PDF
基于调控生理状态下抗氧化抗炎水平探讨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相杀减毒的生物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君明 蔡泓 +8 位作者 李金花 李金洋 陈辉 刘瑞新 荣春蕾 巫晓慧 李晓冰 李军 崔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考察生理状态下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相杀减毒的生物机制。方法通过对生理状态下小鼠的肝和肾组织抗氧化和部分炎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相杀减毒的生物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被灌胃给药14 d后,极显著降低了小鼠肝和肾... 目的考察生理状态下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相杀减毒的生物机制。方法通过对生理状态下小鼠的肝和肾组织抗氧化和部分炎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相杀减毒的生物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被灌胃给药14 d后,极显著降低了小鼠肝和肾的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介素(IL)-10的水平(P<0.01),并升高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P<0.01);与雷公藤单用组比较,雷公藤-金钱草在质量配比为4∶1、2∶1、1∶1、1∶2、1∶4的各配伍组均能显著升高肝和肾的GSH、GST、GPx、SOD、CAT和IL-10的水平(P<0.05或P<0.01),并显著降低TNF-α的水平(P<0.01)。结论雷公藤配伍金钱草对生理状态下的相杀减毒机制,可能与增强靶器官的抗氧化防御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杀减毒 抗氧化 靶器官 炎症因子 生理状态
下载PDF
地黄及其传统复方防治抑郁症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月月 武占娟 +1 位作者 王君明 巫晓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滋阴清热中药地黄及其传统复方(百合地黄汤、一贯煎、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防治,然而其现代科学内涵尚不太清楚。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探讨地黄及其以上传统复方... 滋阴清热中药地黄及其传统复方(百合地黄汤、一贯煎、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防治,然而其现代科学内涵尚不太清楚。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探讨地黄及其以上传统复方在防治抑郁症的现代研究现状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生地黄粗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可能部分涉及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障碍、增强单胺能神经系统以及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等途径;地黄传统复方(百合地黄汤、一贯煎、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均能产生抗抑郁作用,其中百合地黄汤(含百合地黄粉)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从而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等有关,一贯煎(主要为其加味方)的抗抑郁药理机制涉及5-羟色胺1A受体(5-HT1A)mRNA转录功能,天王补心丹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涉及抑制HPA轴活性、上调海马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和BDNF的蛋白表达,血府逐瘀汤(含血府逐瘀口服液)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提高脑内5-羟色胺(5-HT)水平、上调海马5-HT1A和p-GSK3β的表达等有关。结合地黄及其传统复方在防治抑郁症方面的现代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入开展地黄及其传统复方(百合地黄汤、一贯煎、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等)防治抑郁症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及其体内过程研究、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之对策,以期为地黄及其传统复方在防治抑郁症方面的科学、高效、合理的应用提供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乙醇提取物 地黄复方 百合地黄汤 一贯煎 天王补心丹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基于以梓醇为主要成分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巫晓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77,共3页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常用的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以梓醇为主要成分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的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以梓醇为代表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抑制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抑制...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常用的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以梓醇为主要成分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的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以梓醇为代表的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抑制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抑制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生、抑制骨质流失、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改善神经性疼痛、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障、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急性胰腺炎、保肝、降糖、抗抑郁等众多的生物活性,其中梓醇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发挥以上生物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围绕某一关键分子靶标系统地深入地开展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特别是梓醇发挥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的研究,无疑是后续值得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及梓醇的进一步研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环烯醚萜苷 梓醇 生物活性 药效物质
下载PDF
地黄梓醇抗抑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君明 刘晨 +5 位作者 陈荣幸 巫晓慧 张月月 刘瑞新 宋玲玲 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从抗氧化防御探索地黄梓醇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在前期证实梓醇具有抗抑郁药效的基础上,通过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症大鼠额叶皮层的部分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梓醇抗抑郁的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UMS引起了... 目的从抗氧化防御探索地黄梓醇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在前期证实梓醇具有抗抑郁药效的基础上,通过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症大鼠额叶皮层的部分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梓醇抗抑郁的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UMS引起了大鼠额叶皮层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相关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水平均显著降低;而给予梓醇5周后,CUMS引起的以上指标的异常均被显著逆转。结论梓醇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抑制额叶皮层脂质过氧化并增强其抗氧化水平,进而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抑郁症 额叶皮层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
下载PDF
地黄梓醇对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2 位作者 巫晓慧 宋玲玲 关月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79,共4页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常用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总结近年来关于地黄梓醇对组织或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黄梓醇对肝损伤、肾损伤、心肌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肺损伤、糖尿病或高糖引起的颈动脉...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常用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总结近年来关于地黄梓醇对组织或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黄梓醇对肝损伤、肾损伤、心肌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肺损伤、糖尿病或高糖引起的颈动脉损伤、足细胞损伤或生殖损伤、神经元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损伤、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尼古丁引起的牙槽骨损伤等多种组织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肝损伤、肾损伤、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更为广泛。在对肝损伤的保护方面,梓醇对脂多糖/D-半乳糖胺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损伤、胆管结扎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雷公藤甲素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和大鼠肝损伤等多种模型均呈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剂量主要在2.4~240 mg/kg、给药周期主要在3~28 d不等,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炎症反应、增强Nrf2介导的抗氧化并抑制氧化应激、增强线粒体膜电位、调控Ⅰ相和Ⅱ相的解毒酶、以及干预毒性成分的吸收过程及组织分布等有关;在对肾损伤的保护方面,梓醇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肾损伤、化疗药顺铂引起的大鼠肾损伤和小鼠肾损伤以及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模型均有保护作用,剂量主要在25~120 mg/kg、给药周期主要在3~28 d不等,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PI3K/Akt-eNOS等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内皮损伤、诱导sirtuin 1(SIRT1)介导的经典瞬时受体电势通道6(TRPC6)表达抑制并增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逆转线粒体依赖性途径的耐药性等有关;在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方面,梓醇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糖剥夺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等模型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内质网应激、上调雌激素受体α表达激活自噬等有关。为地黄及其主要药效物质梓醇的进一步研发应用提供了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肝脏保护 肾脏保护 心肌保护 组织损伤 细胞损伤
下载PDF
桔梗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晶 曹灿 +4 位作者 崔瑛 李瑞洁 王晓丹 渠柳 巫晓慧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梳理桔梗本草源流,发现古今差异,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桔梗的记载,对桔梗的产地品种、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常见配伍、使用禁忌与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桔梗古今认识大致一致... 目的梳理桔梗本草源流,发现古今差异,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桔梗的记载,对桔梗的产地品种、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常见配伍、使用禁忌与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桔梗古今认识大致一致,但性味归经上,主要存在“平”和“微温”、“有小毒”和“无毒”的不同观点;功效主治上,桔梗对“腹满肠鸣”“霍乱转筋、心腹胀痛”等病证的治疗作用及“温中消谷”的功效鲜见;炮制上,古代炮制方法多样,现今多生用、炒用及蜜炙用;配伍禁忌上,古代认为猪肉、伏砒等为其配伍禁忌,现不认为桔梗存在配伍禁忌。对于桔梗考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设想。结论考证结果和研究设想可为桔梗的科学合理应用与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本草考证 研究设想
下载PDF
地黄叶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滋阴作用探析
12
作者 王君明 高家乐 +3 位作者 刘晨 张胜楠 巫晓慧 宋玲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叶水提物和地黄叶80%乙醇提取物(醇提物)的滋阴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地黄叶水提物低剂量组(3 g/kg)、地黄叶水提物高剂量组(6 g/kg)、地黄叶醇提物低剂量组(3 g/kg)、地黄叶醇提物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地黄叶水提物和地黄叶80%乙醇提取物(醇提物)的滋阴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地黄叶水提物低剂量组(3 g/kg)、地黄叶水提物高剂量组(6 g/kg)、地黄叶醇提物低剂量组(3 g/kg)、地黄叶醇提物高剂量组(6 g/kg)、六味地黄丸组(0.6 g/kg)各给药组;每天灌服左旋甲状腺素钠持续14 d造小鼠阴虚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同样的造模处理,各给药组在造模的当天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同等容积的溶媒蒸馏水;通过对小鼠大体观察、体质量、饮水量、肛温、肾脏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地黄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滋阴作用。结果造模7~14 d,小鼠出现毛发稀疏、枯槁、大便干燥等不同程度的阴虚症状,小鼠体质量分别显著降低13.7%和17.7%,饮水量分别升高48.1%和79.3%,在造模14 d,小鼠肛温和肾脏指数分别显著升高3.8%和10.9%;在给药7d和14 d,各受试药物(地黄叶水提物低剂量、地黄叶水提物高剂量、地黄叶醇提物低剂量、地黄叶醇提物高剂量、六味地黄丸)均不同程度缓解了造模诱导的阴虚症状,使小鼠体质量分别显著升高5.5%和5.4%、11.8%和13.8%、10.7%和12.1%、12.2%和13.8%、14.0%和19.5%,饮水量分别下降17.5%和32.7%、22.5%和36.5%、20.0%和30.8%、20.0%和34.6%、27.5%和40.4%,在给药14 d,小鼠肛温分别显著下降2.1%、2.9%、1.8%、2.9%和3.2%,而各受试药物对模型引起的肾脏指数升高均无显著影响。此外,地黄叶水提物高剂量组和地黄叶醇提物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比较总体无明显差异,与六味地黄丸组比较也总体相当。结论地黄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滋阴作用,均以高剂量为佳,且在高剂量下,二者的作用相当,均与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叶 地黄叶水提物 地黄叶乙醇提取物 阴虚模型 滋阴
下载PDF
以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在中药单体化合物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乾胜 曹灿 +3 位作者 李玲玲 冯静 巫晓慧 崔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fever”“cough”“pneumonia”“coronavirus”为检索词收集相应靶点,并添加“木瓜样蛋白酶(PLP)”“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合并作为COVID-19相关靶点。UniProt数据库标化靶点基因名,取中药单体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运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单体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用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而预测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然后将所有中药单体化合物与CCL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中药单体成分-靶点网络中包含单体成分2个,交集靶点153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所得GO条目115个,其中涉及CCL2条目有10个,KEGG通路富集所得信号通路97条,其中涉及CCL2有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与CCL2、SARS-CoV-23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力与推荐化药相近。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可与CCL2结合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查加斯病(美国锥虫病)、甲型流感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汉黄芩素 中药单体化合物 靶点
下载PDF
《伤寒论》运用生姜的规律浅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晶晶 曹灿 +4 位作者 崔瑛 渠柳 李瑞洁 王晓丹 巫晓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生姜在《伤寒论》方剂中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含有生姜方剂的运用、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用量规律、加减应用、配伍规律等方面,简要剖析《伤寒论》运用生姜的规律。结果:含有生姜方剂主要用于太阳病的治疗;生姜... 目的:探究生姜在《伤寒论》方剂中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含有生姜方剂的运用、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用量规律、加减应用、配伍规律等方面,简要剖析《伤寒论》运用生姜的规律。结果:含有生姜方剂主要用于太阳病的治疗;生姜在不同方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功效主要集中在止呕、解表散寒等方面;《伤寒论》中大剂量生姜(三两3服以上)主要用于止呕、温里散寒、引药达表,小剂量生姜(三两3服及以下)主要用于解表散寒、止呕;不同方剂中加生姜主要为增强止呕、温里散寒、引药达表等功效;配伍频次高的有甘草、大枣、桂枝、芍药等,配伍药类型多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结论:生姜止呕功效与剂量无关,大剂量偏于温里散寒,小剂量偏于解表散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生姜 用药规律 止呕 临床用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研究
15
作者 杨晶晶 曹灿 +3 位作者 崔瑛 史银玥 楚玉玺 巫晓慧 《中国医药导刊》 2021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研究苓甘五味姜辛汤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化学成分及成分作用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剔除可能性为0的靶点。以"c...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研究苓甘五味姜辛汤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化学成分及成分作用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剔除可能性为0的靶点。以"coronavirus""pneumonia""cough""fever"为检索词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药物和疾病靶点名称,取苓甘五味姜辛汤与疾病靶点交集,进而运用Cytoscape 3.7. 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用靶点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交集靶点作用机制,并进行可视化。将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对接,选取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结合能最小的6个化合物作为核心活性成分,做进一步研究。结果: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5种中药,67个化合物和靶点141个。PPI网络的关键基因涉及AKT1、MAPK1、MAPK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10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个核心活性成分甘草异黄烷酮、卡里宾、甘草素L、夏姆比奥纳、光甘草宁、五味子素R,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结合能普遍较推荐化药小。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中的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和ACE2结合作用于AKT1、MAPK1、MAPK3等靶点,调节朊病毒病信号通路、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感染通路、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和非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等发挥抗COVID-19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苓甘五味姜辛汤 新冠肺炎 分子对接 SARS-CoV-23CL水解酶 ACE2
下载PDF
基于靶器官铁死亡探讨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6 位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刘鸣昊 李亚敏 李炳印 巫晓慧 王彦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2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80 min,100℃炒14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生黄药子及各炮制品组均以3 g·kg^(-1)·d^(-1)的剂量分别灌胃对应的95%乙醇提取物药液,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关键蛋白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生黄药子组与水炙黄药子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病理性损伤明显;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病理性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生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及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生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水炙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FT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绿豆汁炙黄药子2、3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中以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的减毒效果最佳,即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结论:绿豆汁炙法能够缓解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其靶器官肝脏的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绿豆 药汁炙法 肝损伤 炮制减毒 铁死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主要质控成分含量分析并结合古籍记载和现代演变的生地黄特色炮制评价
17
作者 龙冰玉 张月月 +6 位作者 王君明 巫晓慧 刘鸣昊 宋玲玲 李亚敏 何庆文 雷一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1,共5页
目的基于主要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含量分析对生地黄特色炮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古籍记载、闷润烘干、闷润冻干三类炮制方法制备生地黄特色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地黄特色炮制前后主要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含量... 目的基于主要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含量分析对生地黄特色炮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古籍记载、闷润烘干、闷润冻干三类炮制方法制备生地黄特色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地黄特色炮制前后主要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含量并通过熵权法对其赋权评分,基于主要质控成分综合评价生地黄特色炮制品。结果就梓醇、地黄苷D的含量而言,除了焦生地外,生地黄及其各特色炮制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的限量规定;就梓醇含量而言,盐闷冻干品、酒闷冻干品、姜闷冻干品、醋闷冻干品均显著高于生地黄生品(P<0.01),其中尤以盐闷冻干品的含量0.894%为最高,而其他炮制品均显著低于生地黄生品(P<0.01);就地黄苷D含量而言,古籍记载炙法中盐炙品、酒炙品、姜炙品、醋炙品均显著高于生地黄生品(P<0.01)且以盐炙法为高,闷润烘干品中仅盐闷烘干品显著高于生地黄生品(P<0.05),闷润冻干品中仅盐闷冻干品(P<0.01)和姜闷冻干品(P<0.05)显著高于生地黄生品;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的熵权法赋权评分结果显示,盐闷冻干品综合评分最高,姜闷冻干品其次,分别比生地黄生品综合评分高21.4%、16.9%。结论生地黄特色炮制(炙法、闷润烘干、闷润冻干)品中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的含量均达标,不管是古籍记载炙法还是现代闷润烘干、闷润冻干的生地黄各炮制品,均以盐制法(盐炙法、盐闷烘干、盐闷冻干)炮制质控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的含量为高;盐闷冻干、酒闷冻干、姜闷冻干、醋闷冻干法炮制均能够提升生地黄质控成分的含量,尤以盐闷冻干炮制为优,姜闷冻干炮制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古籍记载炮制 盐制法 闷润冻干法 熵权法
原文传递
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助力黄药子的减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8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5 位作者 段雅倩 纪丽婕 何庆文 张天柱 王彦嵋 巫晓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9-2376,共8页
目的:探究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苷(LQ)、甘草酸(GA)对黄药子毒性成分黄独素B(DB)诱导主要毒性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在前期发现甘草药汁制法能够对黄药子主要毒性肝毒和止咳祛痰主要功效起到减毒增效作... 目的:探究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苷(LQ)、甘草酸(GA)对黄药子毒性成分黄独素B(DB)诱导主要毒性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在前期发现甘草药汁制法能够对黄药子主要毒性肝毒和止咳祛痰主要功效起到减毒增效作用且炮制减毒机制涉及引入炮制辅料药甘草汁的主要活性成分LQ和GA以及对DB含量的抑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对DB与LQ和GA联用前后小鼠肝损伤敏感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肝组织病理的检测分析综合验证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LQ和GA对DB诱导的主要毒性肝毒的减毒作用。此外,围绕DB肝毒的主要机制炎症和氧化损伤,初探其减毒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B给药致使小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变性,并伴有炎性浸润及血管瘀血,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肝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p-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经LQ、GA干预均在不同程度上逆转了上述指标的异常(P<0.05,P<0.01)。值得注意的是,对ALT、AST水平的逆转程度分析,LQ比GA对DB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分别高3.3%和2.8%;对ALP水平分析,GA比LQ对DB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高7.1%;对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F-κB、COX-2分析,LQ比GA对DB诱导肝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分别高3.2%和2.5%;对抗氧化信号通路核心分子Nrf2分析,GA比LQ对DB诱导肝脏抗氧化水平低下的上调作用高18.2%。结论:LQ和GA均能够对DB诱导的肝毒性起到减毒作用;减毒机制涉及抑制NF-κB/COX-2信号介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并增强转录因子Nrf2介导的抗氧化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汁活性成分引入 甘草炮制黄药子 成分减毒 甘草苷 甘草酸 黄独素B
原文传递
滋阴清热功效助力生地黄抗抑郁作用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巫晓慧 王君明 +6 位作者 秦玲玉 张天柱 张月月 龙冰玉 段雅倩 弓明珠 宋玲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40-2349,共10页
目的:基于阴虚内热证抑郁模型评价滋阴清热功效在生地黄抗抑郁中的作用及生地黄和梓醇抗抑郁的机制。方法:选用甲状腺素致阴虚内热证模型,并以阳虚、气虚、血虚作为对照,结合对常规抗抑郁药效测试指标、反映抑郁症的一些重要生物分子与... 目的:基于阴虚内热证抑郁模型评价滋阴清热功效在生地黄抗抑郁中的作用及生地黄和梓醇抗抑郁的机制。方法:选用甲状腺素致阴虚内热证模型,并以阳虚、气虚、血虚作为对照,结合对常规抗抑郁药效测试指标、反映抑郁症的一些重要生物分子与滋阴清热功效指标的关联分析,综合评定滋阴清热功效在生地黄抗抑郁中的作用及生地黄和梓醇抗抑郁机制。结果:生地黄逆转了阴虚内热证模型小鼠的阴虚内热总得分,饮食量和体质量,血浆环磷酸鸟苷水平,冷热板中热区比例,肝脏、胸腺系数异常降低,肛温,饮水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环磷酸腺苷、Ca^(2+)-ATP酶、Na^(+)-ATP酶水平,冷热板跨区次数和跨区距离的异常升高(P<0.05,P<0.01)。生地黄和梓醇显著逆转了雌雄阴虚内热证模型小鼠的抑郁行为且没有性别差异,包括逆转了FST不动时间升高和SPT中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P<0.01),但生地黄对阳虚和气虚小鼠的抑郁行为无改善。生地黄和梓醇还显著逆转了阴虚内热证抑郁模型小鼠海马COX-2/NLRP3信号通路的异常上调(P<0.05,P<0.01)和海马齿状轮回区尼氏小体数量锐减和神经核阳性表达降低。此外,生地黄的滋阴清热药效和其对阴虚内热证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海马COX-2/NLRP3信号通路蛋白的下调呈极高度正相关(r>0.8),生地黄和梓醇抗抑郁作用与其对海马COX-2/NLRP3通路的下调呈极高度正相关(r>0.8)。结论:滋阴清热功效助力生地黄的抗抑郁作用,生地黄改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科学内涵可能涉及生地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梓醇下调COX-2/NLRP3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热 生地黄 阴虚内热 抑郁症 中医证型 梓醇
原文传递
生地黄抗抑郁性别差异研究
20
作者 巫晓慧 王君明 +7 位作者 秦玲玉 张天柱 李亚敏 张月月 龙冰玉 何庆文 纪丽婕 宋玲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326-5336,共11页
该文首次基于复合中医阴虚内热证型的经典抑郁症模型评价生地黄抗抑郁作用的性别差异特点及其机制。采用目前相对更公认也是应用最广的甲状腺素致阴虚内热模型复合经典抑郁症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模型)综合建立阴虚内热证型抑郁... 该文首次基于复合中医阴虚内热证型的经典抑郁症模型评价生地黄抗抑郁作用的性别差异特点及其机制。采用目前相对更公认也是应用最广的甲状腺素致阴虚内热模型复合经典抑郁症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模型)综合建立阴虚内热证型抑郁症模型,并利用雌、雄小鼠同时给药,结合对雌、雄动物滋阴清热指标、常规抗抑郁药效测试指标、反映抑郁症发病和防治机制的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及抗抑郁药效与滋阴清热功效和生物机制的关联分析,综合评定生地黄对于阴虚内热证型抑郁症的抗抑郁作用性别差异特点及其机制。生地黄对雌、雄模型小鼠都表现出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效果表现出性别差异性,其中对雌性的抗抑郁效果优于雄性;生地黄对雌性海马神经元损伤、神经核阳性区域、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和突触素的蛋白表达升高效果优于雄性。此外,给药生地黄还显著逆转雌、雄模型小鼠海马核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蛋白表达的异常上调。生地黄对于雌性阴虚内热证型抑郁症模型小鼠的抗抑郁效果优于雄性,其抗抑郁性别差异机制可能涉及改善神经元损伤并增强神经可塑性;生地黄对于阴虚内热证型抑郁症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COX2/NLRP3通路以减少神经元损伤并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生地黄 阴虚内热型抑郁症 抗抑郁 滋阴清热 神经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