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巴.布林贝赫 乔津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共7页
黑格尔在其著名的《美学》中谈论史诗对,曾说过这样的话:战争是史诗的最合适的场所。从总体上看情况正是如此。正如没有残酷的征战、英雄的业绩和勇敢的冒险便很难产生各民族的原始史诗一样,如果没有骏马形象,也很难有蒙古民族真正的史... 黑格尔在其著名的《美学》中谈论史诗对,曾说过这样的话:战争是史诗的最合适的场所。从总体上看情况正是如此。正如没有残酷的征战、英雄的业绩和勇敢的冒险便很难产生各民族的原始史诗一样,如果没有骏马形象,也很难有蒙古民族真正的史诗产生。蒙古史诗中的征战和婚姻两大主题,都离不开骏马形象。从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上讲,蒙古英雄史诗的正面人物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体,反面形象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英雄史诗 蒙古史诗 马文化 整一性 反面形象 蟒古斯 文学研究 蒙古民族 艺术形象 审美体验
原文传递
论蒙古厌世主义诗歌
2
作者 巴.布林贝赫 乔津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38,54,共8页
这里发表的文字是巴·布林贝赫教授的专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英雄主义诗歌时期,着重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蒙古英雄史诗是原始游牧民族语言艺术的典范,其人物性格是半神半人化的,基调... 这里发表的文字是巴·布林贝赫教授的专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英雄主义诗歌时期,着重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蒙古英雄史诗是原始游牧民族语言艺术的典范,其人物性格是半神半人化的,基调是英雄主义的,风格是崇高的。紧接着厌世主义诗歌的是民主主义诗歌时期,它是随着历史的迈进,在民族意识强化和创作主体觉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调是人文主义、民主主义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是个性化的。原文为蒙古文,翻译时有删节。(——译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世主义 诗歌审美 蒙古英雄史诗 民主主义 蒙古民族 蒙古地区 英雄主义诗歌 佛教思想 创作主体 俺答汗
原文传递
故乡的风
3
作者 巴.布林贝赫 巴嘎邻 《诗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4,共1页
苇子渡解读:风吹动季节,吹动说唱艺人口中的历史,盘旋于脚下。湿漉漉的脚印通往记忆和今在之乡。像草原飞出五颜六色的鸟,一咏三唱,风声芬芳。它的歌咏性和对比度,通过风血肉丰满的形象,吹遍了草原迥乎不同的时空。
关键词 巴·布林贝赫 说唱艺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