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新近纪坡折带及其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传桃 帅松青 吴光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0,152,共4页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或水下扇及湖盆底部低水位期浊积扇的发育,并形成透镜状河道砂体岩性圈闭;侵蚀坡折带对侵蚀谷岩性圈闭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讨论了多级坡折带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认为柴西南地区铁木里克—切克里克凹陷三级坡折带由上而下分别控制了侵蚀谷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浊积扇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根据各区块的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对研究区重点区块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阐述了各区块岩性圈闭的类型、层位以及评价等级。总结了重点区块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认为七个泉陡坡带和红柳泉构造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岩性圈闭 成藏模式 古近-新近纪 柴西南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层序地层研究
2
作者 帅松青 肖传桃 +2 位作者 王继纲 范君 李海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11期64-66,共3页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的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Q1、LSQ2、LSQ3),7个...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的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Q1、LSQ2、LSQ3),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Q10~MSQl6),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典型单井绿参1井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