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庸吏庸言》看巴蜀地方社会
1
作者 师桂雪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9期13-14,共2页
刘衡(1775-1841),字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1800),以副榜贡生充任正白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道光三年(1823),授四川垫江知县,又署理梁山,寻调巴县;道光八年,擢保宁知府;九年调成都;十年,擢河南开、归、陈、许道;二十一年卒于家。刘... 刘衡(1775-1841),字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1800),以副榜贡生充任正白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道光三年(1823),授四川垫江知县,又署理梁山,寻调巴县;道光八年,擢保宁知府;九年调成都;十年,擢河南开、归、陈、许道;二十一年卒于家。刘衡是有清一代有名的良吏,在他为官的几十年中,时时刻刻为民着想。由于他所属的巴蜀地区蠹役横行乡里,他便想出了一系列方法,来限制蠹役对百姓的盘剥,如对蠹役严惩不贷,减少其组成人员。此外,他还慎用门丁,防止门丁和蠹役勾结,鱼肉百姓;劝民息讼,劝民切勿轻生,以保全百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衡 蠹役 门丁 好讼 轻生
下载PDF
清末四川课吏馆简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师桂雪 《才智》 2015年第29期273-274,共2页
课吏馆最初为各地督抚大员所设,目的在于整顿吏治,培养人才。1902年,清政府通令全国一体遵行,使课吏馆成为清朝训练、考核候补官员的专门机构。上谕发布之后,锡良于1902年12月在成都设立了课吏馆,意在整顿吏治,培养政治人才。无奈立宪... 课吏馆最初为各地督抚大员所设,目的在于整顿吏治,培养人才。1902年,清政府通令全国一体遵行,使课吏馆成为清朝训练、考核候补官员的专门机构。上谕发布之后,锡良于1902年12月在成都设立了课吏馆,意在整顿吏治,培养政治人才。无奈立宪运动的风行迫使社会对法政人才的需求大增,全国都在开办法政学堂,四川课吏馆也未逃脱被改造的命运,于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改设仕学馆,使其成为四川法政学堂的前身。四川课吏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笔者拟从四川课吏馆设立的背景、基本状况及其后续发展等方面对其做一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课吏馆 新政 背景 基本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