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体制转换的温度场效应及其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席先武 杨立强 +4 位作者 王岳军 邓军 林舸 王建平 雷小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5,共9页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岩浆底侵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矿物质运移和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构造热体制转换可驱动深部流体活动 (大规模侧向运移或向上运动 ) ,导致壳幔物质活化 ,控制流体循环和水岩作用过程 ,形成热液矿床 ;(3)矿床 (体 )往往赋存于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由极大向极小转换的构造部位 (或时段 ) ,而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区域 (或时段 )均不利于成矿 ;(4 )由于不同构造部位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场扰动的差异 ,其成矿效应明显不同 ,从而形成金属矿床的韵律性分带结构 ;(5 )这种空间上的分带结构可能反映了其成矿作用时间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和剥蚀程度的差异 ,印支期W Pb Zn或Sn和Cu矿的形成与中地壳片麻岩类岩石部分熔融关系密切 ,而燕山期Cu Au矿的形成主要与基性岩浆底侵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并直接受控于该区中生代早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一认识可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制转换 温度场效应 耦合成矿效应 深部动力学 地壳 成矿物质 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下载PDF
煤层压裂液滤失系数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席先武 郑丽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压裂液滤失系数是压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对煤层进行压裂设计时 ,如果直接利用试井和测井测得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值代入该滤失系数计算公式 ,算出的结果将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煤层中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等物性对应力极为敏感 ... 压裂液滤失系数是压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对煤层进行压裂设计时 ,如果直接利用试井和测井测得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值代入该滤失系数计算公式 ,算出的结果将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煤层中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等物性对应力极为敏感 (相对砂岩而言 )。当压裂液注入煤层时 ,煤层中极度发育的原始天然裂缝(割理、节理等 )重新开启 ,导致渗透率和孔隙度大大增加 ,而试井和测井只能测得有限范围内的这些原始天然裂缝闭合状态下的地层渗透率和孔隙度。文章通过考虑煤层物性的应力敏感性 ,对石油上成熟的压裂液滤失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压裂液 滤失系数 计算方法 渗透率 孔隙度 储层气体
下载PDF
就XS—02井压裂情况谈煤层气井完井及增产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席先武 宋生印 +1 位作者 张群 韩宝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28,共4页
在对 XS- 0 2井完井压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 3种完井方式和 3种压裂液在煤层气井中的适应性 ,结合 XS- 0 2井压裂施工的具体情况 ,解释煤层气井压裂时高滤失和高施工压力的原因 。
关键词 煤层气 完井 压裂 增产措施
下载PDF
松动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席先武 邵铁全 +1 位作者 彭建兵 雷小青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黄河大柳树坝址两岸山体中广泛分布着断层、软弱岩层和松动架空的岩体,且该区地震强度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松动岩体高边坡在天然条件下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但表层坡... 黄河大柳树坝址两岸山体中广泛分布着断层、软弱岩层和松动架空的岩体,且该区地震强度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松动岩体高边坡在天然条件下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但表层坡体存在岩体卸荷松动现象,沿断层有集中剪切现象;地震动作用下,因岩体强度软硬相间而进一步发生松动,导致边坡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岩体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集地区及外围煤层气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席先武 彭格林 雷小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新集地区所在坳陷的沉积史和热演化过程,并研究它们与煤层气的关系。由此得出:新集地区煤系上覆厚度应在2600m左右,但到白垩纪末已被剥蚀殆尽;中生代以来共发生了三次热事件(240~220Ma、160~120Ma、80~60M... 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新集地区所在坳陷的沉积史和热演化过程,并研究它们与煤层气的关系。由此得出:新集地区煤系上覆厚度应在2600m左右,但到白垩纪末已被剥蚀殆尽;中生代以来共发生了三次热事件(240~220Ma、160~120Ma、80~60Ma),其中240~220Ma和160~120Ma的热事件对本区煤化作用和煤生气影响最大,奠定了本区煤层气的生储格局;然而长达160Ma的盖层剥蚀导致了本区热成因煤层气的大量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构造-热演化 新集地区 数值模拟 生储格局
下载PDF
桩体复合地基的拉格朗日法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席先武 邵铁全 +2 位作者 彭建兵 王岳军 雷小青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 ,将桩体复合地基分解为桩体、土体和桩土界面 3个分离式单元 ,模拟了非均质地层中复合地基各种应力的分布 ,以及 3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 ,复合地基各种应力的分布受承台大小、桩体间距 ,及其弹模、土...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 ,将桩体复合地基分解为桩体、土体和桩土界面 3个分离式单元 ,模拟了非均质地层中复合地基各种应力的分布 ,以及 3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 ,复合地基各种应力的分布受承台大小、桩体间距 ,及其弹模、土体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方法 桩体复合地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彭头平 席先武 +2 位作者 王岳军 彭冰霞 江志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 (约 16 5Ma)SiO2 =6 5 .4 %~ 6 9.6 5 % ,K2 O +Na2 O =6 .0 %~ 7.17% ,K2 O≈Na2 O ,A/NKC =0 .96~ 1.13,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该花岗闪长岩 (La/Yb) CN=12 .75~ 37.5 0 ,(Gd/Yb) CN =1.2 8~ 2 .90 ,E...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 (约 16 5Ma)SiO2 =6 5 .4 %~ 6 9.6 5 % ,K2 O +Na2 O =6 .0 %~ 7.17% ,K2 O≈Na2 O ,A/NKC =0 .96~ 1.13,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该花岗闪长岩 (La/Yb) CN=12 .75~ 37.5 0 ,(Gd/Yb) CN =1.2 8~ 2 .90 ,Eu/Eu =0 .6 2~ 0 .90 ,以富集LILE和亏损Nb Ta、Ti、P为特征。初始87Sr/ 86Sr =0 .7114 5 8~ 0 .7174 6 1,εNd=- 9.0~ - 12 .3,其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被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派生岩浆有关的湘东南高钾花岗闪长质岩石。暗示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在华南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中 /下地壳物质深熔作用的产物。湘东北早中生代代表性花岗闪长质岩石不能与湘东南同期花岗闪长质岩石一起构成一条连续的高εNd、低TDM钾质岩石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花岗闪长岩 地壳深熔 陆内伸展 早中生代 湘东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能源矿产成藏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36
8
作者 潘爱芳 赫英 +1 位作者 黎荣剑 席先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内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盆地元素地球化学场以及与能源矿产关系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内基底断裂控制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分布特征,盆地北部以天然气、大中型煤田为主,南部以油田、中小型煤矿为主,断裂带... 对鄂尔多斯盆地内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盆地元素地球化学场以及与能源矿产关系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内基底断裂控制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分布特征,盆地北部以天然气、大中型煤田为主,南部以油田、中小型煤矿为主,断裂带发育地段以油-气混合区为主,铀矿富集受基底断裂或深断裂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场与基底断裂关系密切,不同高、低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场展布位置、走向或扭曲变形与相应地段的基底断裂存在有关,基底断裂控制了地球化学场和元素组合特征;基底断裂的存在与活动、地球化学场特征反映出盆地内存在深部流体活动的迹象,基底断裂的活动为深部流体的运移并参与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断裂 能源矿产 地球化学场 深部流体
下载PDF
FLAC数值模拟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龚纪文 崔建军 +1 位作者 席先武 林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FLAC是以拉格朗日差分法为基础的一种数值模拟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岩土力学工程。近年地质学家将其应用到地质构造和块体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中,以证实或证伪地球学家们提出的相关地球动力学模型。本文初步介绍了FLAC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 FLAC是以拉格朗日差分法为基础的一种数值模拟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岩土力学工程。近年地质学家将其应用到地质构造和块体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中,以证实或证伪地球学家们提出的相关地球动力学模型。本文初步介绍了FLAC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它在国内外地质学上的几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软件 数值模拟 地质构造 块体运动学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递进式隆升的力学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润勇 席先武 +2 位作者 彭建兵 赵法锁 李喜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根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高原区喜马拉雅山等五大山脉之间的几何关系,及其在地貌构造上的褶皱结构特点、岩石圈的分层特征,提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递进式隆升特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壳层递进... 根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高原区喜马拉雅山等五大山脉之间的几何关系,及其在地貌构造上的褶皱结构特点、岩石圈的分层特征,提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递进式隆升特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壳层递进式弯曲隆升的力学模型,并利用FLAC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软件,近似采用平面应变条件,模拟了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地壳层递进式挤压弯曲隆升的过程。根据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认为,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动力源是印度板块北北东方向的推挤力,地壳层依照自南而北的次序逐步产生一系列弯曲隆起,从平面、剖面上均具有密切的时序因果关系;高原隆升与活动构造的发育、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断裂活动强度自南向北递进式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进式隆升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淮南煤田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小明 彭格林 席先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1,共7页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淮南煤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探讨其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 :研究区自晚古生代以来 ,至少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 ,分别在 2 40 ,1 40和 80Ma左右 ;古地温梯度比现地温梯度低 ,估计本区整个剥蚀厚度...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淮南煤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探讨其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 :研究区自晚古生代以来 ,至少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 ,分别在 2 40 ,1 40和 80Ma左右 ;古地温梯度比现地温梯度低 ,估计本区整个剥蚀厚度大于 2 0 0 0m。从该区的构造热演化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该区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 2 40~ 1 40Ma之间 ,即中生代以来的第一、二次构造热事件使晚古生代煤逐渐变质为气煤级 ,少部分达肥煤级。煤层气生气量不是太高 ,白垩纪晚期的构造热运动导致热成因煤层气逸失 ,构造发育的地区逸失较多 ,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能不大 ;构造不发育的地区逸失较少 ,可能是煤层气开发较为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构造热演化 煤层气 淮南煤田
下载PDF
铁法盆地煤变质作用及煤层气生成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慧 郑玉柱 席先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铁法盆地的地质背景、煤系上覆地层和埋藏史、岩浆活动、煤体结构、煤阶分布、煤变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铁法盆地的煤变质以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主;煤层热解气生成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受煤变质过程控制;
关键词 煤化作用 煤层气 岩浆侵入 铁法盆地 煤变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递进式隆升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润勇 彭建兵 +2 位作者 席先武 邵铁全 卢全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41-45,共5页
根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高原区喜马拉雅山等五大山脉之间的几何关系,及其在地貌构造上的褶皱结构特点、岩石圈的分层特征。作者提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递进式隆升的特征的观点。利用FLAC有限差分法数... 根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高原区喜马拉雅山等五大山脉之间的几何关系,及其在地貌构造上的褶皱结构特点、岩石圈的分层特征。作者提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递进式隆升的特征的观点。利用FLAC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软件,近似采用平面应变条件,模拟了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地壳层递进式挤压弯曲隆升的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认为,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动力源是印度板块NNE方向的推挤力,地壳层依照自南而北的次序逐步产生一系列褶皱隆起,从平面、剖面上均具有密切的时序因果关系;高原隆升与活动构造的发育、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断裂活动强度自南向北递进式扩展,因此,祁连山脉是高原最年轻的新生活动山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递进式隆升 数值模拟 逆冲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铁全 刘云焕 +2 位作者 席先武 谢星 杨兴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东天山 新疆 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特征 内生金矿床 成矿环境 系统分析 超临界态 高温高压 地幔流体 SiO2 运移过程 成矿元素 成矿机制 溶解态 氧化硅 异源性 硅质 上升 成因
下载PDF
应力与变形的数值模型方法——数值模拟软件FLAC介绍 被引量:36
15
作者 龚纪文 席先武 +1 位作者 王岳军 林舸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20-227,共8页
FLAC软件是进行应力与变形的一种专业软件 ,特别适合求解岩土力学工程中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 ,在地质构造及块体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FLAC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FLAC 数值模型 岩土力学 地质力学 应力 变形 软件
下载PDF
金矿床中硅质流体侵位方式及演化与成矿关系
16
作者 邵铁全 刘云焕 +1 位作者 席先武 谢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8-441,446,共5页
根据对形成石英脉的硅质流体在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中与围岩的作用方式分析,将硅质流体的侵位方式分为主动侵位和被动侵位,并结合莫尔圆理论论述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同时根据不同侵位方式的硅质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交换程度的不同,论述和... 根据对形成石英脉的硅质流体在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中与围岩的作用方式分析,将硅质流体的侵位方式分为主动侵位和被动侵位,并结合莫尔圆理论论述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同时根据不同侵位方式的硅质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交换程度的不同,论述和分析了硅质流体侵位方式及演化与成矿的关系。最终,形成和建立了硅质流体的侵位方式及演化与成矿模式,初步讨论了影响硅质流体侵位方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流体 主动侵位 被动侵位 导矿构造 容矿构造 金矿床
下载PDF
关于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廖义玲 毕庆涛 +1 位作者 席先武 赵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31-1934,共4页
土力学传统理论认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受控于应力历史,与曾经受到的压力有关。然而,通过室内试验发现,红黏土这类区域性特殊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所表现出的规律与传统理论相悖。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主要受土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制... 土力学传统理论认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受控于应力历史,与曾经受到的压力有关。然而,通过室内试验发现,红黏土这类区域性特殊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所表现出的规律与传统理论相悖。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主要受土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制约,上覆压力对其影响甚微。笔者分析了土力学传统观点在解释红黏土特性时存在的缺陷,探讨了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真正含义,提出了对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土力学 先期固结压力 压缩曲线 结构强度
下载PDF
湖南印支期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岩浆底侵与地壳加厚热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4
18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3 位作者 席先武 郭锋 林舸 Y.H.Zhang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9,共9页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模拟结果表明,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模拟结果表明,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当加厚因子达1.3,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从而形成花岗岩基;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底侵 地壳加厚 热效应 数值模拟 过铝质富钾花岗岩 深熔作用 热-应力数值模型 印支期 湖南
原文传递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formation of Indo-Sinian peraluminous granitoids in Hunan Province:Basaltic underplating versus tectonic thickening 被引量:55
19
作者 王岳军 Y.Zhang +3 位作者 范蔚茗 席先武 郭锋 林舸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11期1042-1056,共15页
The genesis of Indo-Sinian granitic plutons with peraluminous and potassium-rich affini-ties from Hunan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the numericalcode FLAC. On the basis of the reg... The genesis of Indo-Sinian granitic plutons with peraluminous and potassium-rich affini-ties from Hunan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the numericalcode FLAC.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we employed a real-istic numerical model in an attempt to unravel the influences of basaltic underplating and tectoniccrustal thickening on the crustal anatexis. Heat production derived from basaltic underplating (e.g.ca. 220 Ma gabbro xenoliths) can result in dehydration melting of fluid-bearing minerals in crustalrocks such as gneisses and metapelites, but its effect is limited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span (5-15 Ma) and on a small scale, Accordingly,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basaltic underplating to generate thelarge-scale Indo-Sinian granitic bathliths unless voluminous mafic magmas had been underplatedat the lower/middle crust during this period. Alternatively, crustal thickening induced by tectoniccompression can also lead to geothermal elevation, during which the temperature at the boundarybetween lower and middle crusts can be up to or greater than 700℃, triggering dehydration melt-ing of muscovite in gneiss and metapelite. The proportion of melts from muscovite-induced dehy-dration melting is close to critical melt percentage (≥20%) once the thickening factor reaches 1.3.These melts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to the crust-level magma chamber and form large-scalegranitic batholith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o-Sinian convergent tectonic setting in South Chinaas well as sparse outcrops of contemporary mafic igneous rocks, we consider that tectonic crustalthickening is likely to be the pre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er-aluminous and potassium-rich granitoids in Hun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Sinian granitoids dehydrated melting BASALTIC undedrplating TECTONIC thickening NUMERICAL modeling Hunan Provi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