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与现代的错位及理想的迷失——论毕飞宇的《两瓶酒》
1
作者 席思博 李金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20-122,126,共4页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两瓶酒》以酒隐喻人生,追述了父亲和巫叔两家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生活遭遇和心灵伤痛,抒发了对底层群体卑微地位和悲屈生活遭遇的悲悯同情。小说以“我”为本位,揭示了年轻一代在人生理想和精神价值塑造中对传统伦理道...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两瓶酒》以酒隐喻人生,追述了父亲和巫叔两家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生活遭遇和心灵伤痛,抒发了对底层群体卑微地位和悲屈生活遭遇的悲悯同情。小说以“我”为本位,揭示了年轻一代在人生理想和精神价值塑造中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背离,以及对父辈寄予希望的漠视,引发了对现代性视阈中底层精神世界裂变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审视。小说以简洁的素描手法,试图从一个视角展示两代底层人不同的哀乐,突显了两代人之间价值理想的疏离,在淡然的叙述之中寄寓了悲凉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精神世界 价值分离
下载PDF
论文学中“两面人”的形象及审美意义
2
作者 席思博 李金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不论是中国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都不乏“两面人”。文学中的“两面人”呈现出分裂的性格特征和矛盾的道德价值取向,成为文学警示世人的一种特殊喻象。文学通过塑造“两面人”形象既有丰富人物形象的效果,同时也在... 不论是中国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都不乏“两面人”。文学中的“两面人”呈现出分裂的性格特征和矛盾的道德价值取向,成为文学警示世人的一种特殊喻象。文学通过塑造“两面人”形象既有丰富人物形象的效果,同时也在实现着文学对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试图从反面为世人提供一种不可为的小人示范,劝诫世人追求君子人格和风范,以此来表达一种文学对生存价值的社会性思考,以及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性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两面人 道德教化 审美观照
下载PDF
浅谈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三”的审美意蕴
3
作者 席思博 李金泽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50-152,共3页
在中国传统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三”来设置故事情节,形成“三段式”叙事模式,突显一波三折的艺术表达效果。“三”是中国老庄哲学中的基本哲学元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强调有了“三”矛盾对立才能形成。运用到文学叙事之... 在中国传统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三”来设置故事情节,形成“三段式”叙事模式,突显一波三折的艺术表达效果。“三”是中国老庄哲学中的基本哲学元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强调有了“三”矛盾对立才能形成。运用到文学叙事之中,三段式的故事情节,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形成曲折变化的艺术效果;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富有多面性和个性化;可以深化主题内涵,揭示事物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从文学表现艺术手段角度来说,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情节模式,在有意重复之中形成变化,也是尊重了中国文学写作“犯中见避”的艺术表现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情节 三段式 “犯中见避”
下载PDF
细节阅读对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席思博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第6期96-97,101,共3页
《大学语文》作为各高校的公共课,应通过在课堂上的高质量教学,运用细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作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和语言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作品,达到增强学生文学修养的教学目的,真正起到公共... 《大学语文》作为各高校的公共课,应通过在课堂上的高质量教学,运用细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作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和语言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作品,达到增强学生文学修养的教学目的,真正起到公共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细节阅读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超越生死与悲乐的生命范式--《兰亭集序》的生命意蕴刍议
5
作者 席思博 潘天英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兰亭集序》叙述了王羲之与众位贤士修禊事的活动,在“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魏晋时代,作者用修禊事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这种追问之中实现了两次情感的升华,并借此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现实状态和实质意义的深入思考。作者在享受自然... 《兰亭集序》叙述了王羲之与众位贤士修禊事的活动,在“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魏晋时代,作者用修禊事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这种追问之中实现了两次情感的升华,并借此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现实状态和实质意义的深入思考。作者在享受自然美景之乐的基础上,书写了人生变化无常、人生短暂的悲叹之情。而《兰亭集序》最高的价值在于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思考,在对人生存在状态和意义的思考过程中,寻求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又坚守生命的现世价值,寄寓了作者超越尘俗的生命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生命意蕴 超越尘俗
下载PDF
中国日耳曼学代表人物考证——关于《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的一个问题
6
作者 席思博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9-92,共4页
围绕叶隽新著《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对陈铨、冯至两人在日耳曼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评论问题,揭示学术界的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与学术的纠缠。认为学术研究与评价不应简单地与现实政治牵连,而应交由学术界自由争鸣,并对学术与学者... 围绕叶隽新著《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对陈铨、冯至两人在日耳曼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评论问题,揭示学术界的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与学术的纠缠。认为学术研究与评价不应简单地与现实政治牵连,而应交由学术界自由争鸣,并对学术与学者人格的关系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铨 冯至 日耳曼学
下载PDF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思博 《家教世界》 2016年第Z2期62-64,共3页
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结构单纯、语言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的特点,为孩子们所喜爱和认同。幼儿文学的教学直接服务于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对幼儿园其它课程的教学也能起... 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结构单纯、语言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的特点,为孩子们所喜爱和认同。幼儿文学的教学直接服务于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对幼儿园其它课程的教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现实中幼儿园幼儿文学的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文学的影响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够广泛,渗透层次不够深入。我走访了几个幼儿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促进作用 教学互动 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 语言能力 阅读对象 教学热情 另一种生活 教学手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