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华南红色风化壳 被引量:92
1
作者 席承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色粘土的成因、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土壤,并论述了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时代划分问题。
关键词 红色 风化壳 富铁铝 风化 时代划分
下载PDF
全国土壤普查科研项目成果简介 被引量:22
2
作者 席承藩 章士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1979年起,执行“六五”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土壤调查制图时,受到中央重视,国务院发专文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该项目由基层(乡)做起,逐级汇总成县、地、省级土壤报告与图件。各省分别完成分省土壤专著与系列分省图件;全国已汇... 1979年起,执行“六五”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土壤调查制图时,受到中央重视,国务院发专文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该项目由基层(乡)做起,逐级汇总成县、地、省级土壤报告与图件。各省分别完成分省土壤专著与系列分省图件;全国已汇总成:《中国土壤与土壤资源”专著与六本分大区《中国土种志》及1:100万全国土壤图与1:400万土壤系列图。并对全国土壤资源按质与量(面积数)分别论述其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普查 土壤制图 土壤资源 中国
下载PDF
土壤是气候变化的长期记录者 被引量:16
3
作者 席承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1期82-90,共9页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要素之一。反过来,从土壤及其风化壳可论证气候变迁。中国南方的红色风化壳是第四纪形成物。其上均质红色风化壳及红壤是晚更新世形成物,延续至今,而澳大利亚、非洲大陆红色风化壳是在第三纪的古陆上形成的,但现代土壤...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要素之一。反过来,从土壤及其风化壳可论证气候变迁。中国南方的红色风化壳是第四纪形成物。其上均质红色风化壳及红壤是晚更新世形成物,延续至今,而澳大利亚、非洲大陆红色风化壳是在第三纪的古陆上形成的,但现代土壤不少是气候变干旱后形成的。北欧、北美是12000a B.P.才从冰川下裸露成陆,形成了灰化土、泥炭土等。黄土层、火山灰下埋藏了多层古土壤,记录了第四纪气候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变化 古土壤 物候学
下载PDF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综合考察三十年的成就 被引量:1
4
作者 席承藩 那文俊 《资源科学》 1986年第3期31-40,共10页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经济开发而开展的,多学科野外考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一项科研工作。这种考察,一般都是根据特定的任务,组织地学、生物...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经济开发而开展的,多学科野外考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一项科研工作。这种考察,一般都是根据特定的任务,组织地学、生物、经济、技术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各种有关学科与专业技术力量,共同对一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考察 科学考察 千烟洲 柑桔生产 中亚热带 考察队 亚热带地区 考察研究 宜林地 丘陵山区
下载PDF
正本清源系统开发整治长江各支流网系的山丘土地 被引量:3
5
作者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长江流域泥沙问题仍值得重视。长江不同于黄河.黄河年输沙量16亿t,主要为悬移质;长江多年测得输沙量5.4亿t,这仅是长江的部分泥沙量-悬移质,还有数据不详的推移质随急流滚动位移。防治泥沙的良策是上游绿化造林,但还有很... 长江流域泥沙问题仍值得重视。长江不同于黄河.黄河年输沙量16亿t,主要为悬移质;长江多年测得输沙量5.4亿t,这仅是长江的部分泥沙量-悬移质,还有数据不详的推移质随急流滚动位移。防治泥沙的良策是上游绿化造林,但还有很大面积的陡玻耕地,以及紫色土丘陵坡耕地与石灰岩区坡耕地等,仍应重点防护;至于广大的荒山、荒坡,更应多途径合理经营,从各大、小流域;溯江而上到源头径流发生处,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节节设防,将泥沙来源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好利用大坝兴建的空隙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节节设防,以延长大坝寿命,当地居民亦可获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开发整治 山丘土地 泥沙 长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席承藩 邓静中 黄华翰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5年第3期5-5,共1页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近几年来农业发展很快,粮棉油生产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粮食油料已经自给有余,棉花大量积压滞销。但是,在农业迅速发展小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在空前高产中还存在着低产因素,农业经济结构的薄弱...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近几年来农业发展很快,粮棉油生产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粮食油料已经自给有余,棉花大量积压滞销。但是,在农业迅速发展小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在空前高产中还存在着低产因素,农业经济结构的薄弱环节很多,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发展 若干问题 综合治理 空前高产 低产因素 涝年 低产区 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持续
下载PDF
耕地土壤的监测、养护与粮食增产 被引量:3
7
作者 席承藩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7年第4期261-263,共3页
作者根据长期从事土壤普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的经验,论述了系统积累土壤资料、节约保护耕地、因地制宜改良利用土壤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耕地 土壤 粮食生产 监测 养护 科学研究
下载PDF
系列开发江南红壤山丘,促进农业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江南多山丘,占总面积70%以上。红壤丘陵及割切阶地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两侧。这一带人口密集,主要从事单一粮食生产,广大丘陵只作为樵材、取肥的场所。致使天然植被荡然无存,甚至发生严重水土流失。试点证明:立足沟谷水田增产... 江南多山丘,占总面积70%以上。红壤丘陵及割切阶地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两侧。这一带人口密集,主要从事单一粮食生产,广大丘陵只作为樵材、取肥的场所。致使天然植被荡然无存,甚至发生严重水土流失。试点证明:立足沟谷水田增产的同时,开发整治山丘。在保蓄当地降水的基础上,采用农、林、牧、渔业措施,全面综合开发山丘;并选定1~2项主导商品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建成立体农业生产体系,从而获得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水田 立体农业布局 红壤山丘
下载PDF
从河流网系整体出发开发整治长江流域 被引量:1
9
作者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10,共6页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 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整个流域大部分位于湿润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45%,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流域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下游地区的发展超过中游...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 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整个流域大部分位于湿润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45%,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流域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下游地区的发展超过中游和上游,干流沿岸城市的发展超过丘陵山区。因此,从河流网系整体出发,均衡开发长江流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长江流域 资源
下载PDF
我国南方山区大有发展前途
10
作者 席承藩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1年第2期15-18,45,共5页
地球陆地表面的北回归线南北,大都属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水量的差异,出现了三种不同景观:一为干旱热带、亚热带,多形成红沙漠,如北美南部的亚里桑那沙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澳洲的维多里亚沙漠等;一为半干旱热带、亚热带,称“萨... 地球陆地表面的北回归线南北,大都属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水量的差异,出现了三种不同景观:一为干旱热带、亚热带,多形成红沙漠,如北美南部的亚里桑那沙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澳洲的维多里亚沙漠等;一为半干旱热带、亚热带,称“萨瓦那”,属稀树草原,如中美墨西哥中部、非洲有些地区;一为湿润热带、亚热带,大都位于沿海一带,有大量湿润气流输入处,均可见及。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位于北纬18°~33°间的北回归线南北,由于东南两面临海不断有湿润气团输入,因而形成广大面积的湿润热带、亚热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南方 发展前途 南方山区 柑桔生产 湿润热 亚热带地区 薪炭 新茶园 猕猴桃 合理利用
下载PDF
深度开发利用长江流域的土壤资源
11
作者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长江流域河流网系中,沿河谷平原两侧为起伏丘陵与岗地,其上分布着以红壤为主、也有黄褐土与黄棕壤及多种类型的石灰岩风化发育的土壤。过去在单一粮食生产格局下,往往破坏岗丘上的土壤,促使严重退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应立足沟谷... 长江流域河流网系中,沿河谷平原两侧为起伏丘陵与岗地,其上分布着以红壤为主、也有黄褐土与黄棕壤及多种类型的石灰岩风化发育的土壤。过去在单一粮食生产格局下,往往破坏岗丘上的土壤,促使严重退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应立足沟谷农田的不断增产,并合理经营与开发岗丘上的土壤,建立立体衣业与生态农业生产格局,使其相互协调,增加丰盛的物质财富,改善生态环境,养育更多的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开发 立体农业 长江流域 应用
下载PDF
试论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化
12
作者 席承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依据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及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不同性状,论证长江流域河流网系的台阶性特征,抬升的结果使高原东侧与北部高大山系足以阻隔西北寒流的冬季入侵,同时又强化了东南湿润气流的深入与阻滞于四川盆地西部及云贵高原北侧,因而使湿... 依据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及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不同性状,论证长江流域河流网系的台阶性特征,抬升的结果使高原东侧与北部高大山系足以阻隔西北寒流的冬季入侵,同时又强化了东南湿润气流的深入与阻滞于四川盆地西部及云贵高原北侧,因而使湿润亚热带生态环境得以深入上游地区。根据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的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特征,论证了整个地区均受到新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并在漫长的时期里处于湿润亚热带环境,成为孑遗陆生、水生物种得以长期存活的条件,同时使长江流域形成水热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河流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环境 演化
下载PDF
海南岛综合自然资源特点与热带农业生产的发展
13
作者 席承藩 《自然资源学报》 1986年第1期56-64,共9页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约34000km^2(5077万亩)。北临琼州海峡同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扼守着祖国的南大门。本岛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岛屿,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海南岛生产建设的发展,对我国国防、经济、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约34000km^2(5077万亩)。北临琼州海峡同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扼守着祖国的南大门。本岛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岛屿,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海南岛生产建设的发展,对我国国防、经济、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海南岛总面积占我国热带、南亚热带面积的7%。面积虽不大,但其自然条件却相当复杂。岛内东、南、西、北气候不同,中部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农业 资源特点 生产的发展 经济作物 热带雨 合理利用 雷州半岛 防风效果 红树林
下载PDF
应对中国环境作出确切的评价
14
作者 席承藩 《资源科学》 1986年第4期92-96,91,共6页
198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怀特教授(G.F.White)来华,他赠送我一本斯米尔(V.Smil)著的名为《劣地——中国的环境退化》(The Bad Ear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China)的新书;开邀我写一篇书评,以表示中国科学家对此书的看法。 ... 198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怀特教授(G.F.White)来华,他赠送我一本斯米尔(V.Smil)著的名为《劣地——中国的环境退化》(The Bad Ear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China)的新书;开邀我写一篇书评,以表示中国科学家对此书的看法。 那时,我已知有些外国友人对《劣地》一书持不同的见解,并有书评发表。当我翻阅此书后,感到不能不对他的论点发表意见,于是我写了《中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一文。承蒙《环境》杂志的责任编辑怀特教授在我的书评前加了按语——《中国环境的变迁》。他客观地对中国环境评价的不同看法,作了扼要的论述。 我的论点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复杂多样,有它独特之处,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有付克服的问题。但绝不会同意《劣地》作者所持的充满悲观失望的观点,似乎中国的环境已恶劣到毫无希望的境地。因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并不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而应继续努力,整治我们广阔而多样的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生产建设有更大的发展。 为了方便于读者,《环境》杂志摘录了不同论点,和我的书评对照起来发表。本译稿也对照摘录一并由郑文钦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 米尔 问题及对策 土壤侵蚀 自然资源 书评 毫无希望 关环 环境退化 毁林
下载PDF
调查研究全国土壤 因土制宜开发利用
15
作者 席承藩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6年第4期273-275,共3页
进行土壤调查,挖掘土壤生产潜力,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必需的基础。文章就全国土壤调查研究方法及如何因土制宜进行开发利用作了阐述.
关键词 土壤 开发 利用 因土制宜 中国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20
16
作者 卜兆宏 孙金庄 +2 位作者 周伏建 唐万龙 席承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应用实验和结果,并讨论了它的实质和应用前景等。该法的监测模型虽有与USLE和RUSLE相同的表达形式,但其因子算式算法系由我国实测资料所建,故有更合我国流失实际的应用效果,尤其它适用于遥感和GIS... 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应用实验和结果,并讨论了它的实质和应用前景等。该法的监测模型虽有与USLE和RUSLE相同的表达形式,但其因子算式算法系由我国实测资料所建,故有更合我国流失实际的应用效果,尤其它适用于遥感和GIS数据的微机处理。其应用结果不仅有比常规调查法和定性遥感法更准确实用的流失总量、各级面积的统计数据和流失现状图,而且还有流失治理规划的防治强度预报图。实验区的应用结果,得到当地水保部门的肯定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遥感 监测模型 像元流失量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卜兆宏 唐万龙 +4 位作者 杨林章 席承藩 刘复新 吴嘉裕 唐合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结果。显示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省钱和实用的特点。建成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太湖流域苏皖区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系统 ,还有 1 996、1 997、1 999年的全区、分县... 本文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结果。显示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省钱和实用的特点。建成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太湖流域苏皖区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系统 ,还有 1 996、1 997、1 999年的全区、分县市统计的土壤年流失量、侵蚀模数、流失强度等级面积、防治强度类型面积和相应最终成果图等。依据太湖流域苏皖区的监测结果 ,讨论了水土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应用领域等。土壤年流失量及流失面积的增减 ,与监测年的降雨侵蚀力R密切相关。凡土壤年流失量大的年份 ,次年很可能出现水质恶化和蓝藻爆发 ,表明监测结果将在太湖水质面源污染增量监测与治理中发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定量遥感方法 太湖流域 应用
下载PDF
南方花岗岩侵蚀区土壤退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万勇善 史德明 席承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0-87,共8页
本文通过对区内侵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发生学性质的研究,说明在侵蚀早中期,抗蚀性强的红土层仍保留,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养分的减少和结构的恶化;一旦当下部抗蚀性差的砂土层、碎屑层露出地表,侵蚀迅速成倍增加,这种砂质侵... 本文通过对区内侵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发生学性质的研究,说明在侵蚀早中期,抗蚀性强的红土层仍保留,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养分的减少和结构的恶化;一旦当下部抗蚀性差的砂土层、碎屑层露出地表,侵蚀迅速成倍增加,这种砂质侵蚀土壤极为贫瘠,植物有效水分枯竭,生产力的恢复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土壤中的原生矿物(长石和云母)初经风化,从而呈现出土壤逆向发育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退化 土壤侵蚀 花岗岩
下载PDF
淮北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其与颗粒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38
19
作者 沈思渊 席承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文研究了淮北主要耕作土壤的持水曲线、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等物理性质,发现经验方程θ-AS^(-B)在中、低吸力段对土壤持水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F检验都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由此推导出比水容量为:Cθ=-(dθ/ds)=ABS^(-(B+1)),用... 本文研究了淮北主要耕作土壤的持水曲线、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等物理性质,发现经验方程θ-AS^(-B)在中、低吸力段对土壤持水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F检验都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由此推导出比水容量为:Cθ=-(dθ/ds)=ABS^(-(B+1)),用解析法计算出各吸力值下不同土壤的比水容量,并认为AB值可作为土壤持水性能好坏的评价指标。同时尝试了以对数S型曲线的I型:拟合土壤的颗粒大小分配曲线,以Ⅱ型:N(μ_(?)σ)=(?)+b_2 lg D拟合微团聚体分布曲线,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分析了土壤水分性质与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以及这三个拟合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与相互关系,说明该区域土壤持水性能与颗粒组成、微团聚体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持水性能 颗粒组成
下载PDF
南方花岗岩区不同侵蚀土壤治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万勇善 席承藩 史德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9-426,共8页
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其中的红色粘土层质地粘重且被铁铝氧化物胶结,与其下部的砂土碎屑层相比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对该区侵蚀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保留红色粘土层和砂石碎屑层裸露两种类... 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其中的红色粘土层质地粘重且被铁铝氧化物胶结,与其下部的砂土碎屑层相比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对该区侵蚀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保留红色粘土层和砂石碎屑层裸露两种类型的侵蚀土壤在治理过程中保持措施的选择、植被和土壤肥力的恢复与土壤发育特点进行对比,说明了花岗岩区的侵蚀土壤在保留红土层时,土壤退化的程度轻,治理较容易,植被和土壤生产力的恢复较快;一旦红土层被侵蚀贻尽,侵蚀的速度加快,治理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生产力的恢复也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