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能主义政治与后全能主义社会的国家构建 被引量:28
1
作者 席晓勤 郭坚刚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全能主义政治 后全能主义社会 中国 意识形态 监督管理机制 政治制度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晶
2
作者 席晓勤 周圣亮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6-67,65,共3页
本文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决定》抓住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主题;包含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提出了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党的建设新要求;因此,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本文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决定》抓住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主题;包含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提出了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党的建设新要求;因此,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理论贡献,是新世纪党的纲领性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科学发展观 经济体制
下载PDF
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3
作者 席晓勤 《党史文苑》 2004年第8期55-58,共4页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旗帜;邓小平理论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大成,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旗帜;邓小平理论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大成,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强民富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旗帜 精神 指南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坚刚 席晓勤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157-159,共3页
全能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点。文章以邹谠关于全能主义及全能主义政治的概念为前提 ,描述了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及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 ,以新的视角诠释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文章认为 ,全能主义政... 全能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点。文章以邹谠关于全能主义及全能主义政治的概念为前提 ,描述了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及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 ,以新的视角诠释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文章认为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产生直接根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所面临的全面危机 ,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 ,而被国家与社会达成协议 ,趋于分离、遇事谈判的二元政治形态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能主义政治 二元政治形态 全球化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浅谈“共同富裕”与浙江人民的实践
5
作者 周圣亮 席晓勤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突破;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浙江人民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伟大实践,就是对这一科学思想的有力证明。
关键词 邓小平 共同富裕 浙江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下载PDF
机构改革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6
作者 席晓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1982、1988、1993、1998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大的机构改革,而每一次机构变动都体现了其非终极而属过渡性措施的特点。基于这样一段史实背景,本文试图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去探索机构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机构改... 1982、1988、1993、1998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大的机构改革,而每一次机构变动都体现了其非终极而属过渡性措施的特点。基于这样一段史实背景,本文试图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去探索机构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机构改革所具有的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这一功能的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政治发展 当代中国 互动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与政治发展
7
作者 席晓勤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4-49,共6页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政治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但它最终又没有完成战争的政治民主化要求。其复杂的发展逻辑背后,有两大政治因素:一、国家能力的增强以应付战争;二、扩大政治参与以满足参政需求。由于国民党内部组织的离散以及对政治体系...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政治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但它最终又没有完成战争的政治民主化要求。其复杂的发展逻辑背后,有两大政治因素:一、国家能力的增强以应付战争;二、扩大政治参与以满足参政需求。由于国民党内部组织的离散以及对政治体系之外政治力量整合的孱弱,再加上战争状态下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国民党成功地协调国家能力——政治参与关系的可能性日趋低下。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国民参政会特殊的存在状态和发展逻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政治发展 政治民主化 政治一体化 政治制度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