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田燕 席连东 张启华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联合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发生频率、血脂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交界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矩阵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席连东 刘亚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各50例,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取冠状动脉血,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A组,慢血流患者外周静脉血设为B组,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C组。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和内皮损伤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炎性反应 内皮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席连东 刘亚娟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113-113,共1页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128 例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3 组,将依那普利治疗的45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42 例患者设为复合组;将依那普利片+叶酸...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128 例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3 组,将依那普利治疗的45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42 例患者设为复合组;将依那普利片+叶酸联合治疗的41 例患者设为联合组, 观察3 组疗效.结果:3 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合组 SBP 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组DBP 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Hcy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Hcy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较好的控制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降低Hcy 血浆浓度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席连东 郑婕 郑伯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探究心力衰竭使用螺内酯(醛固酮拮抗剂)的实践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心内科,为60名心衰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研究对象:30人,使用螺内酯)、对照组(研究对象:30人,使用常规药物),... 探究心力衰竭使用螺内酯(醛固酮拮抗剂)的实践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心内科,为60名心衰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研究对象:30人,使用螺内酯)、对照组(研究对象:30人,使用常规药物),收集研究各项数据,对比病人心功能、炎性因子、实验室指标以及最终用药反应。结果:治疗前,心功能对比无意义,治疗后,除LVEF和CO两项,其余指标均为研究组数值偏小,统计学分析可得 P值<0.05;治疗前,细胞炎性因子对比无意义,治疗后,指标均为研究组数值偏小,统计学分析可得 P值<0.05;治疗前,实验室指标(血钾和肌酐)对比无意义,治疗后,指标均为研究组数值偏高,统计学分析可得 P值<0.05;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不良用药反应发生事件较少,发生率偏低,统计学分析可得 P值<0.05。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疾病上,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药物的治疗效果超出常规抗心衰药物,适合在该疾病治疗中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醛固酮 拮抗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对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分析
5
作者 席连东 《益寿宝典》 2022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分析两种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对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情况。 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 204 例,就诊于我院的时间区间[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治疗的方案均为氯... 分析两种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对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情况。 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 204 例,就诊于我院的时间区间[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治疗的方案均为氯吡格雷联合 PCI,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以患者入院时、术前使用负荷剂量(600mg)服用氯吡格雷后的第 6 个小时(后文简称术前)、PCI 术后 3d 为检测的时间点,所采用的仪器为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型号分别为 PL-11 和 SC-2000,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两种仪器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绘制,并对 PL-11 诊断氯吡格雷抵抗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相比 SC-2000,对患者采用 PL-11 进行检测,检测的时间点为入院时、术前、术后 3d 时,获得的 MAR 范围较大,均值较高(P<0.01)。 SC-2000 与 PL-11 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 3d 时MAR 值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种仪器检测术后 3d 时 MAR 值与入院时的比较,明显降低(P<0.05)。SC-2000 与 PL-11 检测患者入院时 MAR 值、术前和术后检测 MAR 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 PL-11用于诊断氯吡格雷抵抗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95% CI:0.65~0.97,P<0.01)。 结论:对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两种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仪(PL-11 与 SC-2000)对 PCI 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 PL-11 的检测结果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中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