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与围绕主体问题的讨论——首届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笔谈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剑葳 高俊 +9 位作者 王雄志 巨洒洒 席雅卿 王思渝 周小凤 金钰涵 杨佳帆 张茜 崔恺祎 疏沛原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
遗产价值是遗产话语和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由专家主导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深刻地影响了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实践。旅游作为遗产利用的方式之一,与遗产保护呈现出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从各自学科的价值观念出发,阐释了对原真性——遗产... 遗产价值是遗产话语和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由专家主导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深刻地影响了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实践。旅游作为遗产利用的方式之一,与遗产保护呈现出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从各自学科的价值观念出发,阐释了对原真性——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的理解。遗产领域更强调对遗产客体(物质遗产本身)的保护,旅游领域则更关注主体(在地居民和游客)的实地体验。遗产的建构或遗产化,往往与建构的文化真实性、地理原真性或历史连续性的社会想象联系在一起。伴随着"遗产热",不同利益的群体逐步介入遗产旅游决策,对遗产价值进行多重的阐释。对遗产的表征性和建构性及其背后的"遗产政治"(即遗产与权力、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等关系)的关注,推动了批判遗产研究的兴起。站在文化遗产本体的角度,对于特定的文化遗产类型来说,特定程度的再利用本身意味着或至少有助于其功能意义上的一种延续,本身可以视为"保护"其价值内涵的方式之一。不同行动者的功能角色与行动作用的对立性是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包容的遗产价值观,是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协调发展的首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 遗产价值 遗产话语 遗产建构 遗产化 遗产保护 遗产利用
下载PDF
从旧风气到新思想——基于北京大学建设史的新型教育空间生成与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席雅卿 张剑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7,共7页
清末民初北京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式学堂开风气之先,其校舍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大学为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校舍以景山以东的马神庙和沙滩为核心区域扩... 清末民初北京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式学堂开风气之先,其校舍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大学为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校舍以景山以东的马神庙和沙滩为核心区域扩展,镶嵌在皇城并向周边蔓延成特别的“大学区”,不仅形成了北京新型教育空间的核心,也促进了皇城的开放与城市社会空间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皇城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