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袋控缓释对苹果新根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守仕 谢克英 +5 位作者 常介田 徐明辉 韩芳 柴梦颖 乔宝营 孙文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从苹果新根生长、发育角度探讨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本试验以5年生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根管技术对苹果新根生长动态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同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苹果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 为从苹果新根生长、发育角度探讨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本试验以5年生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根管技术对苹果新根生长动态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同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苹果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土壤的NH4+-N和NO3--N浓度维持在12.46 mg·kg^(-1)以上,变异系数小于27.4%。肥料袋控缓释处理苹果新根发生数量比肥料撒施处理提高了34.2%。肥料袋控缓释处理苹果新根褐变时间为58 d,不施肥处理为34 d,撒施处理为41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新根中值寿命为224 d,不施肥处理为142 d,撒施处理为182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新根现存量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新根年周转率显著低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8月底苹果根系活力以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最高(82.54 mg·g^(-1)·h^(-1)),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施肥处理来自肥料的氮占总氮比例(Ndff)显著高于肥料撒施处理,氮素利用率达到23.00%。综上所述,肥料袋控缓释通过影响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氮素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袋控缓释施肥应用于苹果生产,实现苹果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袋控缓释 苹果 新根 生长
下载PDF
肥料袋控缓释对葡萄细根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张守仕 谢克英 +4 位作者 常介田 徐明辉 韩芳 柴梦颖 乔宝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从葡萄细根生长、发育角度分析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原因,以期为葡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根管技术对7年生夏黑葡萄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3 a(年)的观测,15N同位素示踪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葡萄氮... 【目的】从葡萄细根生长、发育角度分析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原因,以期为葡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根管技术对7年生夏黑葡萄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3 a(年)的观测,15N同位素示踪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葡萄氮素吸收影响。【结果】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维持在一个较高浓度,浓度变化幅度小。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比肥料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提高了葡萄细根发生数量,3月和7月或8月是细根发生的主要时期。葡萄细根褐变的时间,不施肥处理为46 d,撒施处理为63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为71 d。细根中值寿命,不施肥处理为140 d,撒施处理为196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为238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细根现存量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细根年周转率显著低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施肥处理来自肥料的氮占总氮比例(Ndff)显著高于肥料撒施处理,氮素利用率为16.69%,显著高于撒施施肥处理的8.38%。【结论】肥料袋控缓释提高了细根数量、延长了细根褐变时间和细根寿命,降低了细根周转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肥料袋控缓释 细根 生长
下载PDF
人工龙须草与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常介田 王喜枝 +1 位作者 杨喜田 李保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为解决豫西南丘陵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种植龙须草、紫穗槐与次生植被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植龙须草、紫穗槐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效果显著(p<0.05),使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9.15%和10.5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0.56%和1... 为解决豫西南丘陵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种植龙须草、紫穗槐与次生植被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植龙须草、紫穗槐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效果显著(p<0.05),使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9.15%和10.5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0.56%和12.28%;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64%和42.93%;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4.78%和5.98%。种植龙须草、紫穗槐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显著(p<0.05),其中土壤毛管最大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5.35%和18.49%,土壤饱和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8.14%和19.57%,土壤饱和贮水量分别增加了4.10%和4.42%。人工种植龙须草、紫穗槐土壤的渗透率提高显著(p<0.05),其分别是次生植被的2.09倍和2.17倍。茎叶吸水率:龙须草>紫穗槐>次生植被。试验还表明,种植龙须草和紫穗槐3a后,地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低于次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草 紫穗槐 水土保持 人工种植 丘陵坡地
下载PDF
豫西丘陵干旱区果园生草土壤培肥效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常介田 闫凌云 +2 位作者 姬天巧 周君 校云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161,共3页
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分析了人工种植紫花苜蓿草与自然生草对果园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与自然生草均能提高土壤(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且以表层土壤增加更为显著;人工与自然生草处理0~30cm土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 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分析了人工种植紫花苜蓿草与自然生草对果园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与自然生草均能提高土壤(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且以表层土壤增加更为显著;人工与自然生草处理0~30cm土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显著增加。表明生草能显著培肥土壤,在干旱区果园紫花苜蓿草的人工种植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 培肥 果园 干旱区
下载PDF
麦秸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培肥土壤效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常介田 张翠翠 +1 位作者 孟祥远 刘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8期213-216,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麦秸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培肥土壤效应,寻求适合本区特点的培肥增产模式,进行单施化肥、麦秸还田不施化肥和麦秸还田加施一定量化肥与对照(无麦秸还田、不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直接还田对后茬作物产... 为了进一步研究麦秸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培肥土壤效应,寻求适合本区特点的培肥增产模式,进行单施化肥、麦秸还田不施化肥和麦秸还田加施一定量化肥与对照(无麦秸还田、不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直接还田对后茬作物产量增产效果显著(P<0.05),麦秸还田加施化肥比单一进行麦秸还田对后茬作物产量增产效果极显著(P<0.01),施化肥配施麦秸还田比单施化肥对后茬作物产量增产效果也显著(P<0.05);麦秸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同时,麦秸直接还田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透水速率,提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麦秸还田加施一定量化肥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杆 还田 作物产量 培肥土壤 效应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民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常介田 马彦令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5期92-95,共4页
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农民教育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与农民教育的作用关系,服务于农民教育的策略、体系构建和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民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教育 作用关系 对策 高等农业院校
下载PDF
枣园间作小麦的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常介田 张翠翠 +1 位作者 乔保营 李保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4-277,共4页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间作 小麦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香菇废料栽培鸡腿蘑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常介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装袋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香菇废料 鸡腿蘑
下载PDF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及效益 被引量:2
9
作者 常介田 雷清泉 姬长新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6期12-12,共1页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是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态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它是以沼气为纽带,由蔬菜日光温室、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组成的.实现了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是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态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它是以沼气为纽带,由蔬菜日光温室、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组成的.实现了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多样、物流循环畅通、能量转化效益高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 设计 效益分析 建造 沼气池 畜禽舍 施工
下载PDF
设施番茄增氧型缓释肥肥芯设计及施肥技术
10
作者 常介田 梁芳芳 +1 位作者 张守仕 梁新安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7期44-45,共2页
以番茄为例,研究适合番茄生长发育的增氧型缓释肥,通过多次试验筛选出适合设施番茄生长的增氧型缓释肥肥芯,同时,总结出增氧型缓释肥配套施肥技术,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增氧型 缓释肥 施肥技术
下载PDF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人工食物链加环与解链设计
11
作者 常介田 徐明辉 袁桂英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7期35-36,39,共3页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人工食物链 加环设计 解链设计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陈世昌 常介田 +2 位作者 吴文祥 徐明辉 邱立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27,共7页
在7年生梨树行间进行10、12.5和15kg/m23种投料量的覆土栽培平菇试验,将出菇后的菌渣还田,以探明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0~4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7.3%~14.9%(P<0.05),土壤空... 在7年生梨树行间进行10、12.5和15kg/m23种投料量的覆土栽培平菇试验,将出菇后的菌渣还田,以探明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使0~4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7.3%~14.9%(P<0.05),土壤空隙度增加4.2%~11.5%(P<0.05),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32.7%~56.0%(P<0.01),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39.2%~92.5%(P<0.01),并提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比例;(2)与对照相比,0~40cm土层细菌数量提高12.1%~47.0%,放线菌数量提高19.5%~82.8%;真菌数量68.7%~163.6%(P<0.01),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13.4%~32.2%(P<0.01)和9.3%~37.1%;(3)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3.2%~47.6%(P<0.05),蔗糖酶活性提高25.7%~58.6%(P<0.01),磷酸酶活性提高14.8%~33.6%(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8%~20.2%,且随菌渣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4)菌渣还田使梨单果重提高9.2%~15.0%(P<0.05),硬度增加3.9%~5.3%(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1.7%~19.5%(P<0.0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4.2%~6.3%(P<0.05),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1%~7.7%。在梨树行间按15kg/m2投料量覆土栽培平菇,还田后的菌渣可显著提高梨园0~40cm土层土壤肥力,并改善梨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梨园 土壤性状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硅处理对镉锌胁迫下水稻产量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翠翠 常介田 +1 位作者 高素玲 赵全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6-941,共6页
以郑稻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锌(Zn)污染胁迫和硅(Si)处理对水稻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揭示硅缓解Cd、Zn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Cd、Zn毒害时,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产量、叶片叶绿... 以郑稻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锌(Zn)污染胁迫和硅(Si)处理对水稻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揭示硅缓解Cd、Zn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Cd、Zn毒害时,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POD)活性显著增加。施硅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对重金属的抗性,主要反映在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产量显著增加,说明硅缓解植株体内重金属毒害的代谢机制与其对抗氧化酶系统的调控作用及作物抗性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苗 生理
下载PDF
菌糠复合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效果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世昌 常介田 张变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5,79,共4页
以发酵菌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菌糠与草炭、蛭石、炉渣以不同比例(V/V)混合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并以复合基质进行了番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菌糠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比草炭低11.8%、36.8%,通气孔隙度比草炭高41.9%,电导率比草炭高1... 以发酵菌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菌糠与草炭、蛭石、炉渣以不同比例(V/V)混合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并以复合基质进行了番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菌糠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比草炭低11.8%、36.8%,通气孔隙度比草炭高41.9%,电导率比草炭高12.5倍。菌糠以30%~70%的比例与蛭石、草炭混合后,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与CK(草炭∶蛭石=7∶3)相近。在番茄育苗试验中,以T3(菌糠∶蛭石=7∶3)表现最好,T4(菌糠∶草炭∶蛭石=5∶2∶3)、T5(菌糠∶草炭∶蛭石=3∶4∶3)育苗效果均优于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基质 理化性质 育苗
下载PDF
叶面施硒对西瓜镉和铅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翠翠 常介田 赵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以京欣一号西瓜为试材,用0(清水对照),0.5,1.0,2.0,4.0,8.0 mg/L Na2SeO3喷施叶面,定期采样监测西瓜叶片和果实中硒、镉和铅等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后重金属镉和铅在西瓜生物体内的积累和代谢机制,以及硒对重金属镉和铅的... 以京欣一号西瓜为试材,用0(清水对照),0.5,1.0,2.0,4.0,8.0 mg/L Na2SeO3喷施叶面,定期采样监测西瓜叶片和果实中硒、镉和铅等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后重金属镉和铅在西瓜生物体内的积累和代谢机制,以及硒对重金属镉和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西瓜坐果期叶片喷施Na2SeO3,叶片有机硒含量最高,对硒吸收能力最强。4.0 mg/L Na2SeO3处理叶片镉含量最低,对镉抑制效果最好,2.0 mg/L处理对铅抑制效果最好,2.0~4.0mg/L处理对丙二醛(MDA)积累抑制效果最好。1.0~8.0 mg/L Na2SeO3处理西瓜果实中硒的积累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不同质量浓度Na2SeO3处理对镉积累抑制效果大小为4.0 mg/L>2.0 mg/L>1.0 mg/L>0.5>8.0 mg/L>清水对照,对铅积累抑制效果大小为2.0 mg/L>1.0 mg/L>0.5 mg/L>4.0 mg/L>8.0 mg/L>清水对照。因此,叶片喷施硒肥是西瓜补硒的一种有效措施,质量浓度为2.0~4.0 mg/L的Na2SeO3,既能提高西瓜硒含量,又能降低果实内镉和铅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叶片 果实 重金属 拮抗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素玲 刘松涛 +1 位作者 杨青华 常介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4期114-118,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0)、习惯施氮(N300/2)、减量施氮(N240/2)、减量后移施氮(N240/3)、减量后移施氮(N200/3),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种植密度75000株/... 为了进一步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0)、习惯施氮(N300/2)、减量施氮(N240/2)、减量后移施氮(N240/3)、减量后移施氮(N200/3),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种植密度75000株/hm2。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处理(N240/2)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相比叶片SPAD值、PN及产量均有所降低,Dualex值则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显著,减量施氮在生产上应切实可行的;减量后移施氮处理(N240/3)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和减量施氮处理(N240/2)在出苗后30天和45天的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也均有所降低,Dualex值则有所增加,表现差异也并不显著,但与减量后移施氮(N200/3)差异显著。减量后移施氮(N240/3)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减量施氮处理(N240/2)和减量后移施氮(N200/3)在出苗后60天和75天的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均有所增加,Dualex值则有所降低,表现差异显著。氮肥减量后移(N240/3)处理的玉米植株氮素不但能满足于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降低投入、提高氮素利用率且产量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光合速率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冷棚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丽 乔宝营 +2 位作者 高素玲 常介田 黄海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120,共3页
以冷棚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盛花末期喷施不同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末期使用20%赤霉酸可溶性粒剂7 500倍液+施特优375倍液进行保果,10 d后用20%赤霉酸可溶性粒剂4 000倍液+施特优200倍液+72%链霉素... 以冷棚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盛花末期喷施不同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末期使用20%赤霉酸可溶性粒剂7 500倍液+施特优375倍液进行保果,10 d后用20%赤霉酸可溶性粒剂4 000倍液+施特优200倍液+72%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600倍液蘸穗膨大是适宜的配方,在此条件下,葡萄单粒质量、果形指数、果蒂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8.12 g、1.13、0.071 g、16.0%,比清水对照增加96.6%(P<0.05)、1.80%(P>0.05)、273.68%(P<0.05)、-11.11%(P>0.05),果粒着色好,综合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 夏黑葡萄 果实品质 保果 膨大
下载PDF
白云山落叶阔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萍 王楠 +4 位作者 周紫羽 王婷 袁志良 常介田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本研究基于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内的白云山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取样点达到120个时,检测到的细菌类群达到51门、173纲、325目、482科、707属和12852个O... 本研究基于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内的白云山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取样点达到120个时,检测到的细菌类群达到51门、173纲、325目、482科、707属和12852个OTU;120个土壤样品中所检测出的细菌类群平均有38.76门、124.7纲、223.02目、319.13科、417.29属和3549个OTU;其中门、纲、目分类水平上的优势类群(所占比例)分别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8.82%)、Spartobacteria(16.05%)、Chthoniobacterales(16.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N、P、含水量、坡度和海拔对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生态过渡区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食用菌生产防杂“九要”
19
作者 常介田 《河南农业》 2002年第8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食用菌 生产 污染防治 原料 季节 配料 拌料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河南省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喜枝 常介田 +2 位作者 王立河 郑义 葛树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在豫东潮土区进行了5a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探索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墒情总的变化规律是:6、7、8月份土壤墒情充足,其他月份欠缺,特别是4、5月份,正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不能... 在豫东潮土区进行了5a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探索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墒情总的变化规律是:6、7、8月份土壤墒情充足,其他月份欠缺,特别是4、5月份,正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从单个栽培模式看,青砂土果园,从4月份到10月份,各层土壤水分含量比较高,其他月份则整体下降,20~40cm土层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夹壤淤土大蒜-玉米(西瓜)栽培模式,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最高时段出现在雨季的8月份,最低时段出现在来年的3月份;体砂小两合土小麦-玉米栽培模式,各土层水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特别在4、5月份和8、9月份,小麦、玉米需水量大,而土壤水分却供应不足;底壤砂土花生(西瓜套玉米)-冬休闲(小麦)栽培模式,各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0~20cm土层墒情不足;夹黏青砂土小麦-胡萝卜(花生)栽培模式,7、8、9月份各土层水分充足。4-5月份各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亏缺时,均应加强水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变化规律 监测方法 灌溉条件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