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胸部CT及临床特征构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肺脏受累的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侯鸣 李有强 +2 位作者 李雪梅 贾军峰 常军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基于胸部CT及临床特征构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肺脏受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邯郸市中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360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 目的基于胸部CT及临床特征构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肺脏受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邯郸市中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360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分配比例分为建模组252例和验证组108例。建模组患者根据肺脏受累与否分为对照组201例和受累组51例。收集建模组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与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特点,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确定收集信息中影响pSS患者肺脏受累的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以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通过验证组资料收集配合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验证与价值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程、咳嗽、雷诺现象、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SSA抗体、HRCT等为影响pSS患者肺脏受累的相关因素(P<0.05)。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咳嗽及HRCT异常为影响SS患者肺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提示,校准图显示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3;验证组ROC的AUC为0.995。结论pSS患者临床特征与胸部CT结果与患者肺脏受累密切相关,其中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咳嗽及HRCT异常为影响pSS患者肺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对患者后装放疗是否发生肺脏受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高分辨CT 临床特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肺脏受累 因素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对神经精神狼疮磁共振成像特点的分类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军英 郑梅 +3 位作者 刘颖 刘蕊 张警丰 邓晓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SLE)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点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5例NPSLE患者头颅MRI表现和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SLE)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点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5例NPSLE患者头颅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由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以及放射科医生对其头颅MRI表现进行综合分类,分析头颅MRI表现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65例NPSLE患者头颅MRI表现特点被分为6类:脑白质脱髓鞘改变16例(25%)、血管病变15例(23%)[包括大血管病4例(6%)、小血管病11例(17%)]、炎症4例(6%)、水肿4例(6%)、多种病变共存13例(20%)、无异常13例(20%)。除4例头颅MRI表现为水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只有癫痫大发作外,其他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癫痫大发作、狼疮样头痛、精神症状、视物模糊、周围神经病变和意识障碍。头颅MRI表现为水肿的患者癫痫大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5类MRI表现患者,且对于治疗反应时间最短,临床症状缓解最快。结论:多学科协作将NPSLE患者头颅MRI表现分成6类,该分类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预估并在早期干预可能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磁共振成像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的肱骨干骨折52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常军英 周君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4647-4648,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脊椎管内巨大单发神经鞘瘤1例
4
作者 常军英 赵正琦 +3 位作者 侯树兵 张国平 张素珍 姜凤荣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检查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附36例报告)
5
作者 常军英 张国平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度改变,以及融合率和主,客观评价。结果 Steffee手术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法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高度增加,滑脱角改善,脊柱稳定性增加,随访2-2.5a,平均2.25a,矫正度无明显丢失,融合率100%,断钉率1.0%。结论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应充分彻底减压,最大限度复位,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可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ffee椎弓根钢板 椎间植骨融合手术 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炎 常军英 +4 位作者 穆卫庐 贾东昭 王彦志 邢兆国 高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一科接收的160例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45例)和未发生组(115例),应...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一科接收的160例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45例)和未发生组(115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折类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方式、外固定时间、残留关节面不平整、血清磷(P)、钙(Ca)、降钙素(CT)及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组年龄>80岁、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25-OH-D<8.0 ng/mL患者的构成比与未发生组比较显著较高(P <0.05),且均是导致骨折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引起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高度重视并强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桡骨远端骨折 再骨折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贾东昭 王彦志 +5 位作者 穆卫庐 常军英 邢兆国 李炎 侯卫星 李琦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观察PFNA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 目的观察PFNA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统计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测定,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Herbert螺钉微创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治疗Herbert Ⅰb型腕舟骨骨折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穆卫庐 常军英 +7 位作者 贾东昭 付强 冯建书 侯卫星 王彦志 李炎 邢兆国 李琦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微创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治疗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掌侧组(n=19)和...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微创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治疗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掌侧组(n=19)和背侧组(n=18)。掌侧组患者采用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背侧组患者采用背侧经皮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评估2组患者手术后3 a的临床疗效,并计算临床疗效优良率。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a的腕关节功能。采用角度计测量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a的腕关节活动情况,包括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角度。记录2组患者腕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结束至重返工作岗位时间。手术后随访3 a,观察并记录随访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3 a,背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89%(16/18),掌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74%(18/19),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4,P>0.05)。2组患者手术后3 a的疼痛程度、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手术后3 a,掌侧组患者疼痛程度、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及总评分与背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3 a的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手术后3 a,掌侧组患者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与背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后至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均显著低于背侧组(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舟骨坏死、神经损伤、螺钉松动等并发症,仅背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症状,活动受限,但握力良好,经辅助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微创与背侧经皮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远期临床疗效相当,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利于患者早日返回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骨折 HerbertⅠb型 HERBERT螺钉 掌侧入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检测分析及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炎 常军英 +1 位作者 穆卫庐 贾东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0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检测分析及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82例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检测骨代谢指标,统计再发骨折的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检测分析及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82例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检测骨代谢指标,统计再发骨折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Ⅰ)水平分别为(37.56±5.83)U/L、(3.89±1.05)μg/L、(38.47±5.56)nmol/L;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18.68%,高龄、体重指数(BMI)<18 kg/m2、BMI>25 kg/m2、伴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伴下肢关节病、血清ALP<40 U/L、血清BGP<4.8μg/L、血清NTX-Ⅰ>20 mmol/L、独居均为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12、6.265、5.697、6.659、7.776、6.062、7.367、6.699、6.966、7.135,P<0.05);植骨、早期负荷锻炼、服用钙盐均为再发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11、0.457、0.475,P<0.05)。结论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伴有骨代谢异常,且高龄等均可增加再发骨折的风险,骨代谢异常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植骨等则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女性 桡骨远端骨折 骨代谢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微型板结合空心钉轴向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彦志 邢兆国 +7 位作者 贾东昭 董海鹏 高扬 李炎 穆卫庐 李琦军 常军英 侯卫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8期3124-3126,3162,共4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L”形切口及常规内固定治...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L”形切口及常规内固定治疗。统计2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可以很好地固定并维持跟骨后关节面及跗骨窦的解剖复位,联合空心钉轴向固定能有效控制跟骨轴线及体部的稳定,可明显缩短消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微型钢板 空心钉 轴向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神经肽Y对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生成IL-1β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琦军 邢兆国 +6 位作者 常军英 吴永波 张淑丽 王颜志 穆卫卢 李炎 贾东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IL-1β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原代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NPY+LPS组、NPY组和BIBP3226+NPY+LPS组,每组3个样本,培养各组细胞6h。经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IL-1β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原代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NPY+LPS组、NPY组和BIBP3226+NPY+LPS组,每组3个样本,培养各组细胞6h。经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IL-1β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IL-1βm RNA表达水平。结果孵育各组小胶质细胞6h后,LPS组培养液中IL-1β蛋白的含量及细胞中IL-1β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961.00±83.50)pg/m L和5.59±0.87,显著高于Control组的96.33±24.58 pg/m L和1.05±0.12(P<0.05),小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LPS+NPY组IL-1β蛋白含量和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11.33±55.00)pg/m L和1.93±0.45,与LP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IBP3226+NPY+LPS组IL-1β蛋白含量和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886.00±97.53)pg/m L和4.51±0.71,与LPS+NPY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LPS组和IBP3226+NPY+LPS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NPY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Y通过作用于NPY Y1受体降低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活性,抑制其生成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小神经胶质细胞 白介素-1Β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联合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对血清sVCAM-1、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彦志 邢兆国 +7 位作者 贾东昭 董海鹏 高扬 李炎 穆卫庐 李琦军 常军英 侯卫星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联合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使用跗骨窦切口微...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联合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和常规内固定治疗(常规组),比较治疗效果、Gissane角、Bohler角、凝血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均有明显提升,联合组APTT、PT高于常规组[(39.78±2.56)s vs.(36.18±2.17)s、(24.52±0.82)s vs.(19.32±1.13)s](P<0.05);血清sVCAM-1、HMGB1低于常规组[(467.82±30.25)ng/mL vs.(492.26±30.29)ng/mL、(3.16±1.55)μg/L vs.(6.46±1.62)μg/L](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联合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跟骨骨折患者,血清sVCAM-1、HMGB1水平降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钢板 内固定 切口 血清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应用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穆卫庐 常军英 +7 位作者 贾东昭 付强 冯建书 侯卫星 王彦志 李炎 邢兆国 李琦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盆髋臼X射线片、CT三维重建并结合术... 目的:研究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盆髋臼X射线片、CT三维重建并结合术者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CT三维重建并根据其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模型,确定内固定方案并给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2,t=6.914,t=8.608;P<0.05)。研究组患者髋臼复位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χ^(2)=4.021,χ^(2)=4.501;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CT三维重建应用于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CT三维重建 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
下载PDF
神经肽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琦军 邢兆国 常军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全名神经肽酪氨酸,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它和多肽YY以及胰多肽一样,都属于胰多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NPY在海马组织内浓度最高,在海马中,NPY主要由γ-氨基丁酸能...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全名神经肽酪氨酸,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它和多肽YY以及胰多肽一样,都属于胰多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NPY在海马组织内浓度最高,在海马中,NPY主要由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产生,起到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传递、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其次它还分布于大脑皮层、下丘脑、丘脑、脑干及小脑等处,与癫痫、学习、记忆、摄食和内分泌都有着密切关系。现将NPY的受体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细胞保护作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神经肽Y对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生成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琦军 常军英 +3 位作者 吴永波 邢兆国 周红艳 贾东昭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NPY+LPS组、NPY组和BIBP3226+NPY+LPS组,分别用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LPS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NPY和LPS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NPY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和含BIBP3226、NPY和LPS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孵育细胞6 h。经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LPS组TNF-α的含量及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小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LPS+NPY组与LPS组相比,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BIBP3226+NPY+LPS组与LPS+NPY组相比,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LPS组与BIBP3226十NPY+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Y组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Y可以降低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活性,抑制其生成TNF-α,作用机制可能与NPY Y1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小神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骨缺损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彦志 贾东昭 +3 位作者 常军英 黎宁 侯卫星 马国庆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386-1387,共2页
骨缺损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严重时可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导致患者的残疾,所有这些疾病的治疗都涉及到骨的修复与再生。目前骨缺损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自体和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填充、骨段滑移技术及组织工程技术。其中骨组织工... 骨缺损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严重时可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导致患者的残疾,所有这些疾病的治疗都涉及到骨的修复与再生。目前骨缺损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自体和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填充、骨段滑移技术及组织工程技术。其中骨组织工程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组织工程学 骨段滑移技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Ⅳ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东昭 王彦志 +1 位作者 常军英 马国庆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05-406,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病患及骨质疏松,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准确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固定材料,对于保障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锁定加压钢板作为一种新的内置物于21世纪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病患及骨质疏松,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准确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固定材料,对于保障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锁定加压钢板作为一种新的内置物于21世纪应用于临床治疗复杂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Ev-ansⅢ、Ⅳ型骨折20例,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老年人 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维生素C对挤压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兆国 常军英 +3 位作者 贾东昭 王彦志 李炎 李琦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模型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组、CS+VitC-10组、CS+VitC-20组、CS+VitC-40组,复制CS模型,大鼠双...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模型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组、CS+VitC-10组、CS+VitC-20组、CS+VitC-40组,复制CS模型,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h,然后再灌注生理盐水以及不同剂量VitC(10、20、40mg/kg)6h,收集血液用于生化分析,同时收集组织样品用于RT-PCR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挤压伤后CS组血钾(K+)、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P)较对照组升高,但CS组血钙(Ca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CS组相比,CS+VitC-10、20、40组K+、BUN、Cr、CK的含量显著降低,Ca2+、ET-1含量显著升高(P<0.05)。VitC-20组和VitC-40组的生存率高于CS组(P<0.05)。结论 VitC对CS模型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大鼠CS模型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心肌再灌注损伤 抗坏血酸 大鼠
下载PDF
血红蛋白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君琳 朱晓光 +3 位作者 常军英 张桂生 邵新中 张克亮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 (HGB)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 (C)组 ,IR组和HGB预处理 (HGB +IR)组。缺血时间为 1.5h。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后 2h ,...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 (HGB)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 (C)组 ,IR组和HGB预处理 (HGB +IR)组。缺血时间为 1.5h。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后 2h ,采集静脉血 ,检测碳氧血红蛋白 (COHb)、磷酸肌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 (AST)和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和IR组相比 ,HGB +IR组COHb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与C组相比 ,IR组CPK、AST、LDH和MDA均显著增高 (P <0 .0 5 )。HGB +IR组与IR组相比 ,四者均显著减低 (P <0 .0 5 )。结论 HGB预处理可显著降低肢体的IR损伤 ,是防治肢体IR损伤的有效手段 ,其机制与HGB对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预处理 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临床研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穆卫庐 常军英 +7 位作者 贾东昭 付强 冯建书 侯卫星 王彦志 李炎 邢兆国 李琦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骨折外科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创伤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骨盆模型,设计手术入路、骨折复位、置入钢板部位...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骨折外科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创伤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骨盆模型,设计手术入路、骨折复位、置入钢板部位、钢板塑形、螺钉进入方向和位置等,针对使用拉力螺钉部位设计3D打印导板,然后进行模型构建,根据手术方案在模型上置入钢板和螺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进行手术操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骨盆髋臼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长为62~128 min,平均为(83.21±10.3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840 mL,平均为(411.35±63.20)mL。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固定松动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平均为(12.76±1.01)周。所有患者Matta分级为优19例,良9例,可4例,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为(16.26±2.35)分。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在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同时,提高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为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盆髋臼骨折 CT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