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拼图式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6
1
作者 常剑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137-138,共2页
文章对拼图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认为拼图式阅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 文章对拼图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认为拼图式阅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边互动,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拼图式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化,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图式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学习动机 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 高校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对语言的后人道主义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剑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在介绍后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分析后人道主义与后现代文学关系的基础上,对美国后现代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诺贝尔奖演讲词和她的小说《宠儿》与《所罗门之歌》所体现的语言观进行后人道主义解读:莫里森对于语言暴力和大男子主... 在介绍后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分析后人道主义与后现代文学关系的基础上,对美国后现代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诺贝尔奖演讲词和她的小说《宠儿》与《所罗门之歌》所体现的语言观进行后人道主义解读:莫里森对于语言暴力和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和一神论的宗教语言的批判,对于语言本质的反思,以及对于语言力量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作家对语言的后人道主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后人道主义 后现代文学 语言观
下载PDF
论《一点慈悲》对美国例外论神话的质疑
3
作者 常剑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托妮·莫里森的近作《一点慈悲》回顾了美利坚民族起源,再现了美利坚民族萌芽阶段发生在蛮荒的北美大陆的宗教、文化冲突与种族、阶级隔阂。小说通过讲述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物经历的生存困境、精神困顿与挣扎,对基于二... 托妮·莫里森的近作《一点慈悲》回顾了美利坚民族起源,再现了美利坚民族萌芽阶段发生在蛮荒的北美大陆的宗教、文化冲突与种族、阶级隔阂。小说通过讲述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物经历的生存困境、精神困顿与挣扎,对基于二元分离原则的例外论神话在美国文化中的潜在逻辑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这一原则的荒谬与危害。《一点慈悲》对美国例外论神话的质疑和解构对于来自不同种族与文化群体的人们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一点慈悲》 美国例外论 二元分离
下载PDF
论《一点慈悲》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4
作者 常剑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X期73-74,共2页
《一点慈悲》讲述了北美殖民地早期一群来自不同种族、宗教与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存困境、精神困顿与挣扎。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中四位女性的主体意识建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解读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从而... 《一点慈悲》讲述了北美殖民地早期一群来自不同种族、宗教与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存困境、精神困顿与挣扎。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中四位女性的主体意识建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解读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从而展现托妮·莫里森小说对于人性的洞察及深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慈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女性主体意识建构
下载PDF
俄狄帕:后现代互文迷宫的一朵奇葩
5
作者 常剑若 《作家》 2015年第6X期63-64,共2页
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49批》通过改写或延异希腊神话、民间传说等雅俗文化文本,隐喻女主人公俄狄帕的主体意识和心路历程,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征。本文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在小说中的运作机制,探寻品钦小说独特的神话品性,解... 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49批》通过改写或延异希腊神话、民间传说等雅俗文化文本,隐喻女主人公俄狄帕的主体意识和心路历程,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征。本文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在小说中的运作机制,探寻品钦小说独特的神话品性,解读品钦对美国后现代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品钦 《拍卖第49批》 互文性 神话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