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氯代阻燃剂得克隆对纤细裸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常叶倩
于文汐
+2 位作者
俞爽
刘程曦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克隆(DP)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生长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模式生物检测饮用水源颗粒物的毒性效应
2
作者
常叶倩
顾翔
+2 位作者
乔宇
陈鸿程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82,共9页
悬浮颗粒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大量小颗粒物(粒径<1μm)可吸附、聚集水中多种污染物,从而形成新的复合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已有研究表明,颗粒物粒径越小,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越难以去除,因此,其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也会随之残留...
悬浮颗粒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大量小颗粒物(粒径<1μm)可吸附、聚集水中多种污染物,从而形成新的复合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已有研究表明,颗粒物粒径越小,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越难以去除,因此,其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也会随之残留在水体中,对饮用水安全产生影响。本研究对南京某自来水厂进水和出水中的颗粒物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并选用3种不同种类的模式生物包括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和蚕豆(Vicia faba L.),对饮用水源水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毒性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小颗粒物(粒径<1μm)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经传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仍显著抑制发光菌发光强度以及纤细裸藻生长,对蚕豆的污染指数较高,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隐患;进水中颗粒物粒径<1μm组对发光菌发光强度和纤细裸藻生长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粒径≥1μm颗粒物组,蚕豆根尖的污染指数也更高,毒性更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的生物毒性检测和水处理工艺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纤细裸藻
蚕豆
发光菌
饮用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化石墨烯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5
3
作者
廖苑辰
常叶倩
+2 位作者
徐晨珂
崔益斌
李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9-1305,共7页
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受试生物,考察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对其细胞生长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酶活性、生物膜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究GO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GO浓度高于32mg/L时显著抑制嗜热...
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受试生物,考察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对其细胞生长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酶活性、生物膜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究GO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GO浓度高于32mg/L时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的细胞增殖(P<0.05),细胞存活率低于50%;在0~64mg/L实验范围内,随GO暴露浓度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chE活性受抑;GO抑制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促进细胞质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64mg/L GO导致四膜虫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以上结果显示,中低浓度GO(0~8mg/L)暴露下,氧化应激机制对细胞毒性起主要贡献作用;高浓度GO(32和64mg/L)作用下,四膜虫凋亡现象的产生可能是GO抑制其生长作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GO)
嗜热四膜虫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代阻燃剂得克隆对纤细裸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常叶倩
于文汐
俞爽
刘程曦
李梅
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基金
国家水体重大专项(2014ZX07204-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68)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2016172)
文摘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得克隆(DP)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生长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Keywords
Dechlorane Plus (DP)
Euglena gracilis
toxic effects
growth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tioxidant enzyme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模式生物检测饮用水源颗粒物的毒性效应
2
作者
常叶倩
顾翔
乔宇
陈鸿程
李梅
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20167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3115,41571468)
南京大学“十三五”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SY201911)。
文摘
悬浮颗粒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大量小颗粒物(粒径<1μm)可吸附、聚集水中多种污染物,从而形成新的复合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已有研究表明,颗粒物粒径越小,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越难以去除,因此,其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也会随之残留在水体中,对饮用水安全产生影响。本研究对南京某自来水厂进水和出水中的颗粒物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并选用3种不同种类的模式生物包括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和蚕豆(Vicia faba L.),对饮用水源水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毒性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小颗粒物(粒径<1μm)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经传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仍显著抑制发光菌发光强度以及纤细裸藻生长,对蚕豆的污染指数较高,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隐患;进水中颗粒物粒径<1μm组对发光菌发光强度和纤细裸藻生长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粒径≥1μm颗粒物组,蚕豆根尖的污染指数也更高,毒性更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的生物毒性检测和水处理工艺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颗粒物
纤细裸藻
蚕豆
发光菌
饮用水
Keywords
particles
Euglena gracilis
Vicia faba L.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drinking water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化石墨烯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5
3
作者
廖苑辰
常叶倩
徐晨珂
崔益斌
李梅
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9-130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1468
41773115)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2016736)
文摘
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受试生物,考察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对其细胞生长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酶活性、生物膜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究GO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GO浓度高于32mg/L时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的细胞增殖(P<0.05),细胞存活率低于50%;在0~64mg/L实验范围内,随GO暴露浓度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chE活性受抑;GO抑制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促进细胞质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64mg/L GO导致四膜虫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以上结果显示,中低浓度GO(0~8mg/L)暴露下,氧化应激机制对细胞毒性起主要贡献作用;高浓度GO(32和64mg/L)作用下,四膜虫凋亡现象的产生可能是GO抑制其生长作用导致的.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GO)
嗜热四膜虫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GO)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toxic mechanism
oxidative stress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氯代阻燃剂得克隆对纤细裸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常叶倩
于文汐
俞爽
刘程曦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模式生物检测饮用水源颗粒物的毒性效应
常叶倩
顾翔
乔宇
陈鸿程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氧化石墨烯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廖苑辰
常叶倩
徐晨珂
崔益斌
李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