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北路墓地发展阶段研究
1
作者 佟建一 马健 常喜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70,共12页
本文在整理天山北路墓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墓葬地层关系、器物组合与新获碳十四测年数据,对墓地出土典型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进而对墓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路墓地物质文化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并与... 本文在整理天山北路墓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墓葬地层关系、器物组合与新获碳十四测年数据,对墓地出土典型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进而对墓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路墓地物质文化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并与河西走廊西部人群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吸纳、融合了西城驿文化、四坝文化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哈密绿洲独特的青铜时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山北路墓地 青铜时代 发展阶段
下载PDF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颅骨的测量性状 被引量:8
2
作者 魏东 赵永生 +1 位作者 常喜恩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6,共12页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该人群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共性的体质特征,但人群内部也存在些许差异,尤其是在男性个体数据之中。二是该人群是由分别具有东、西方体质特征的祖先人群混杂融合而成,是处于当时大人种分布过渡地带的过渡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新疆 表现型 测量性状 过渡人群
下载PDF
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出土人骨的创伤、病理及异常形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东 曾雯 +1 位作者 常喜恩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古代人骨的病理、创伤及异常形态的综合研究。通过检查,笔者发现齿科疾病、关节疾病、创伤等病理现象在该人群中都有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病理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古代人骨的病理、创伤及异常形态的综合研究。通过检查,笔者发现齿科疾病、关节疾病、创伤等病理现象在该人群中都有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病理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反映出该批人群的生活状况做出推论。文中同时对骨骼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尝试性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沟梁墓地 人骨 创伤 病理 功能压力
下载PDF
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梅建军 刘国瑞 常喜恩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对新疆东部地区出土的早期铜器的冶金技术分析研究表明 ,锡青铜的普遍使用是该地区青铜时代冶金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而砷铜的早期出现和使用 ,肯定了新疆东部与甘肃西部地区的密切联系 。
关键词 铜器 冶金史 新疆东部地区
下载PDF
洛浦县山普拉出土颅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邵兴周 崔静 +2 位作者 杨振江 王博 常喜恩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1期26-38,99-100,共15页
本文研究洛浦县山普拉公社出土的成人颅骨59例(男26、女33),其时代为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三世纪。山普拉人显示出既有大蒙古人种的大部分特征,也有欧罗巴人种的许多特征。山普拉人是一个混血的民族。根据发掘情况,可以肯定他们是当地土... 本文研究洛浦县山普拉公社出土的成人颅骨59例(男26、女33),其时代为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三世纪。山普拉人显示出既有大蒙古人种的大部分特征,也有欧罗巴人种的许多特征。山普拉人是一个混血的民族。根据发掘情况,可以肯定他们是当地土著。经t值检验有半数测量性体征在两性之间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形态观察 颅骨测量 洛浦县 新疆
下载PDF
天山北路古墓出土人颅的种族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博 常喜恩 崔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文章研究了哈密市天山北路古墓出土人颅13具,其中6具男颅骨中5具趋向于蒙古人种东北亚类型,1具属欧罗巴人种类型。7具女性颅骨中5具属蒙古人种类型,2具属欧罗巴人种类型。天山北路古墓的年代是公元前19~13世纪。
关键词 天山北路 古墓 人颅 种族 形态 种系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潜伟 孙淑云 +2 位作者 韩汝玢 常喜恩 亚合甫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9,共11页
通过对新疆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89件铜器的成份分析和组织检验,发现器物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含砷铜器也占有较大比例。铜器有多种制作方法,锻造的比铸造的略多。这些铜器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联系紧密,特别是与甘肃四坝文化的铜器有... 通过对新疆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89件铜器的成份分析和组织检验,发现器物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含砷铜器也占有较大比例。铜器有多种制作方法,锻造的比铸造的略多。这些铜器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联系紧密,特别是与甘肃四坝文化的铜器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 出土 考古发现 墓地 遗址 帕米尔高原 年代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巴里坤县黑沟梁墓地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全超 常喜恩 刘国瑞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9,136-137,共7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应用该技术对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应用该技术对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黑沟梁早期铁器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羊肉,应该是当时居民较为普遍的肉食来源,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以C_3类植物为主,很可能来源于小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早期铁器时代哈密地区居民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沟梁墓地 C、N同位素 食物结构 新疆 哈密地区 巴里坤 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全超 常喜恩 刘国瑞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对新疆哈密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动...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对新疆哈密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居民日常饮食中保持着相当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羊肉应该是当时居民较为普遍的肉食来源,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以C3类植物为主,很可能来源于小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青铜时代哈密地区居民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 C N同位素 食物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