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1
作者 章新文 王勇 +3 位作者 金芸芸 常大宇 刘鹏 王优先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深部煤层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钻井、地震和煤心实验分析资料,分析深部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及含气性等关键成藏要素,系统评价了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气... 在充分调研国内深部煤层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钻井、地震和煤心实验分析资料,分析深部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及含气性等关键成藏要素,系统评价了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煤阶高、灰分中等、含气性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太原组煤层气资源量1754×10^(8) m^(3),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旬-宜探区中东部煤层发育、含气量高、断裂不发育、煤层埋深相对较浅,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带;在有利区优选基础上,开展了煤层气老井复查,优选了PZ2井实施太原组煤层压裂试气,压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对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旬-宜探区 深部煤层气 勘探潜力 有利区带
下载PDF
豫西地区晚三叠世盆地原型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大宇 陈燕萍 +1 位作者 侯娟 张红军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豫西地区上三叠统与西部鄂尔多斯,南部北秦岭地区晚三叠世具有较好可对比性,岩性都以暗色细、粉砂岩与泥页岩互层为主,均未出现粗粒边缘相沉积;豫西地区上三叠统厚800~2000m,呈现东北薄、西南厚的变化趋势,与鄂尔多斯地区西北薄东南厚... 豫西地区上三叠统与西部鄂尔多斯,南部北秦岭地区晚三叠世具有较好可对比性,岩性都以暗色细、粉砂岩与泥页岩互层为主,均未出现粗粒边缘相沉积;豫西地区上三叠统厚800~2000m,呈现东北薄、西南厚的变化趋势,与鄂尔多斯地区西北薄东南厚的特征相吻合;洛阳、义马等凹陷上三叠统分布稳定,均未出现楔状减薄尖灭,明显有别于小型断陷盆地;现今隆起均形成于燕山期以后,晚三叠世不存在大的分割构造。因此,豫西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应为一连通的大型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晚三叠世 原型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及周缘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
3
作者 常大宇 张成龙 +3 位作者 陈燕萍 张红军 邢丽娟 曹建康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5期901-908,共8页
在充分汲取前人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精华的基础之上,主要依据旬宜地区及周缘11口探井录井资料及30多口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奥陶系马家沟组划分出5个平均时限为3.54 Ma的三级层序,即SQ1~SQ5,从层序界面性质来看,... 在充分汲取前人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精华的基础之上,主要依据旬宜地区及周缘11口探井录井资料及30多口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奥陶系马家沟组划分出5个平均时限为3.54 Ma的三级层序,即SQ1~SQ5,从层序界面性质来看,层序SQ1底部界面和层序SQ4顶部界面为Ⅰ型,其余层序界面全部为Ⅱ型。根据岩相组合、自然伽马曲线特征、构造运动、沉积演化等将SQ1划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三个体系域,SQ2、SQ3、SQ4、SQ5划分为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尤其是旬宜地区马家沟组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沟组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旬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及目标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建波 常大宇 +2 位作者 汤金虎 张扬 李秋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与鄂尔多斯盆地为同一大型克拉通坳陷,发育有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但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明确了制约南华北地区上古...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与鄂尔多斯盆地为同一大型克拉通坳陷,发育有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但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明确了制约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是后期的构造改造,在构造稳定区开展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是下步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洛伊地区上古生界残存完整、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适中,上覆直接盖层三叠系,且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有利于油气保存;区内已钻探井也于上古生界见良好气显示,综合评价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区,从而为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砂岩油气 区域类比 稳定区 南华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AISI 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Ti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玲 张洁 +3 位作者 李林枝 常大宇 龙航宇 谢友能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39,43,共4页
为了进一步评价医用材料AISI 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掺杂Ti类金刚石薄膜的应用性能,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AISI 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了掺杂Ti类金刚石(DLC-Ti)薄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 为了进一步评价医用材料AISI 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掺杂Ti类金刚石薄膜的应用性能,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AISI 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了掺杂Ti类金刚石(DLC-Ti)薄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及纳米压痕仪对DLC-Ti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与截面形貌,摩擦磨损性能,电化学性能,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LC-Ti薄膜的摩擦系数超低(0.017~0.029)且未出现磨损,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相对于基体向正电位方向移动。DLC-Ti薄膜综合性能较好,在整形外科及刀具等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 Ti掺杂类金刚石薄膜 摩擦系数 耐蚀性 AISI 316L不锈钢
下载PDF
传递构造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高社 常大宇 +5 位作者 邢娜娜 杨慎阔 郭文学 郑爱维 许萌 管贵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状砂体的发育.这些扇状砂体由于靠近凹陷内部的生油岩系,或受传递断层的持续作用将其与生油岩系连通,而成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场所,最终,在传递构造带内同时期形成的各种圈闭中聚集成,所以,传递构造带常常是油气的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构造带 扇状砂体 圈闭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刚 胡艳莎 +2 位作者 任红 常大宇 左丽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霍拉山推覆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控制。该带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层,并且以北西向断层为主。逆冲推覆作用使推覆带前缘掩覆的中生界产生褶皱变形和错断,形成了一系列断鼻、断块等局部构造,为油气聚集成藏... 霍拉山推覆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控制。该带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层,并且以北西向断层为主。逆冲推覆作用使推覆带前缘掩覆的中生界产生褶皱变形和错断,形成了一系列断鼻、断块等局部构造,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前缘冲断带的中生界断鼻、断块群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前缘斜坡区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应加大研究和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带 构造特征 勘探潜力 焉耆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研究
8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1 位作者 何明喜 常大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研究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的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井段和深度。方法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巴村组、永丰组下段、永丰组上段和商水组储层物性依... 目的研究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的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井段和深度。方法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巴村组、永丰组下段、永丰组上段和商水组储层物性依次变好,巴村组为IV类储层,永丰组下段为V类储层,永丰组上段为III类储层,商水组以II类储层为主。结论谭庄凹陷发育原生、次生孔隙,除个别井的个别层段发育较好的剩余原生粒间孔外,大部分井以次生孔隙中的粒内溶蚀孔隙为主,具备较好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谭庄凹陷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下载PDF
W-20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玲 常大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在MPV-1500摩擦试验机上研究水热合成法制备的W-20Cu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样在900℃退火2 h,晶粒有明显的层错条纹,可形成屏障阻碍位错的运动,使位错湮灭困难,亚晶界或晶界增加,导致晶粒细化,... 在MPV-1500摩擦试验机上研究水热合成法制备的W-20Cu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样在900℃退火2 h,晶粒有明显的层错条纹,可形成屏障阻碍位错的运动,使位错湮灭困难,亚晶界或晶界增加,导致晶粒细化,材料硬度提高。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先增大后减小,稳定性总体较好;磨损量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载荷较小时,W-20Cu复合材料磨损面黏附较厚的高含Al层,磨屑呈片状,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随着载荷的增加,黏附层变薄,磨屑呈细小的碎片状及粒状,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和轻微的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0Cu复合材料 载荷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谭庄-沈丘凹陷精细油源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秋博 常大宇 +3 位作者 胡俊卿 侯娟 邓晓梅 赵莹彬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18-21,146-147,共4页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认为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原油具有混源特征,其中原油重烃组分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暗色泥岩,原油轻烃组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煤层和暗色泥岩。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和石炭二叠系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下白垩统自生自储型和古生中储型成藏组合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对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坳陷 谭庄-沈丘凹陷 油岩对比 油油对比 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伊川凹陷三叠系烃源岩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晓梅 胡俊卿 +3 位作者 李秋博 侯娟 赵莹彬 常大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对伊川凹陷三叠系烃源岩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三叠系上统谭庄组和椿树腰组的内陆湖相暗色泥岩为区内三叠系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一般500~800 m,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Ⅲ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 通过对伊川凹陷三叠系烃源岩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三叠系上统谭庄组和椿树腰组的内陆湖相暗色泥岩为区内三叠系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一般500~800 m,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Ⅲ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的演化阶段;燕山早期为三叠系烃源岩主要的生排烃时期,是一套油气兼生且以生气为主的勘探层系,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三叠系优质的烃源岩为区内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良好的封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川凹陷 三叠系 烃源岩特征 勘探潜力 致密砂岩气藏
下载PDF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娟 李秋博 +2 位作者 邓晓梅 常大宇 张茹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41-44,49,共5页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致密,非均质性强,对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的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部署。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等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埋藏史、热史等资料,认为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以岩屑细砂岩、长石细砂岩...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致密,非均质性强,对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的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部署。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等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埋藏史、热史等资料,认为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以岩屑细砂岩、长石细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上三叠统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A期,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油气充注之前的早成岩期储层已经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川盆地 上三叠统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钻探发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交东 曾秋楠 +11 位作者 周新桂 刘旭锋 张宏达 王玉芳 毕彩芹 曹建康 杜建波 于明德 张扬 常大宇 王付斌 苗慧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37-1649,共13页
南华北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历经多年勘探,但始终没有工业性突破。以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上古生界油气为主要目的层,综合考虑太康隆起油气地质条件,重点考虑保存条件,同时参考烃源岩及储层条件,可将太康... 南华北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历经多年勘探,但始终没有工业性突破。以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上古生界油气为主要目的层,综合考虑太康隆起油气地质条件,重点考虑保存条件,同时参考烃源岩及储层条件,可将太康隆起西部地区重新划分为5个次级单元,即:北部斜坡带、中部鼻状构造带、尉氏—薛店南次凹带、通许凸起和新郑凸起。太康隆起西部上古生界残存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三叠系残存较为完整,构造整体比较稳定,圈闭发育,具备早期生烃的保存和成藏条件。从中优选出庄头断鼻部署实施钻探,在上古生界发现气测异常69段,累计厚度为81.3m,气测异常全烃最大值为24.1%;测井综合解释致密气7层,累计厚度为41.6m,其中厚度超过7m的单层为4层;页岩气层9层,累计厚度为72.3m,其中最大单层厚度为28.4m,进一步展示了太康隆起西部新区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推进南华北地区海陆交互相天然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太康隆起 尉参1井 上古生界 天然气成藏条件
原文传递
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绍飞 王华 +4 位作者 严德天 黄传炎 常大宇 李潇鹏 张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83-1695,共13页
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时期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分别是曲流河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 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时期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分别是曲流河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中下三叠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上三叠统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且从上三叠统沉积早期到晚期伴随着湖水面的上涨和湖盆面积的扩大.三叠系的沉积体系演化主要受控与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的影响,印支运动造成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使洛伊地区周边隆起成山,并在洛伊地区形成深水湖盆.在对比洛伊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及圈闭特征基础上,认为洛伊地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洛伊地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为该地区未来的勘探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伊 三叠系 大型坳陷盆地 沉积体系 三角洲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