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切换与流动性——“2019年南京大学人类学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秋月 常小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流动性日益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焦点。如社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所言之“液态的现代性”,流动性涉及时间与空间,而时间与空间的切换,则定义了流动性的本质。时空切换有着多方面的涵义,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时代”,可谓集中地体现... 流动性日益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焦点。如社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所言之“液态的现代性”,流动性涉及时间与空间,而时间与空间的切换,则定义了流动性的本质。时空切换有着多方面的涵义,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时代”,可谓集中地体现了时空切换的本质性内容。对于人类学者来说,在流动性已经被考虑为主体的当下,“新时代”的提法尤其值得我们的重视。为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于2019年10月19~20日举办了“南京大学人类学高峰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40余位人类学家出席本次论坛,共同就相关议题展开研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和人类学所所长范可分别致开幕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人类学者 时间与空间 高峰论坛 时空切换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亚共同体构建中东盟的作用与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玥 常小竹 《亚非研究》 2017年第2期19-34,共16页
东亚是全球当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可谓由来已久,但建构的过程中阻力不断。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才正式推进东亚共同体的进程。它的模式与欧盟等不同,小国联盟主导大国。其中,东盟成为东亚共同... 东亚是全球当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可谓由来已久,但建构的过程中阻力不断。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才正式推进东亚共同体的进程。它的模式与欧盟等不同,小国联盟主导大国。其中,东盟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推动者,发挥着积极且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自身机制、实力、能力、"东盟模式"和组织内部相互认同低等问题,东盟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无法真正推动东亚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短期内,建构东亚共同体难见成效。因此,另辟蹊径,谋求与新型的合作关系结合,如"一带一路"倡议,对东亚国家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亚共同体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3
作者 杨秋月 常小竹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 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现了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着力点。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学家不仅要关注边缘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也应该关注人类学意义上的都市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明 他我之间 人类学高级论坛 关怀
下载PDF
印尼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反应及中国的应对建议 被引量:25
4
作者 潘玥 常小竹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6,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推进,需要沿线国家,尤其是关键大国的积极响应、支持和理解。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尤为重要。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相当有限,各界的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推进,需要沿线国家,尤其是关键大国的积极响应、支持和理解。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尤为重要。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相当有限,各界的态度和反应两极化,政府层面以支持和欢迎态度为主,但部分军方和反对联盟成员存在较大疑虑;"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的市场,华人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较为支持;而印尼学界普遍持谨慎、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基于此,本文建议中国提高和加深印尼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协商解决纳土纳问题;适当调整中国对印尼的宣传重心和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人文交流与沟通;中企应重视项目质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印尼政治 中国-印尼关系
原文传递
印尼土生印欧人的“荷兰人”身份建构:缘起、途径与困境
5
作者 潘玥 常小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变,分析其社会、经济与法律地位的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对其国家和族群认同的影响。获得白人父亲承认的土生印欧人在法律上属于荷兰籍公民,但其社会地位却非常尴尬,被纯种白人歧视,又被原住民憎恨。为获得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民间、文化、政治等途径为自己发声。其族群认同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当政策不公时,其族群凝聚力增强,争取权益;当政策有利时,他们又渐感宽慰,呼声减弱。然而,待"遣返"荷兰后,他们却发现虽"走近"白人社会,却难以真正"走进"白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生印欧人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印尼 荷兰殖民统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