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3 位作者 王智 常哲兴 常征利 陈晓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72-4875,共4页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分析,以评价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分析,以评价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行128-SCTA检查,并根据CT值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的冠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非钙化斑块)(CT值<60 Hu)、混合斑块(既有非钙化斑块又有钙化斑块)(CT值60~129 Hu)和硬斑块(钙化斑块)(CT值≥130 Hu)。所有患者采集血样,检测hs-CRP、IL-6及MMP-9。结果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在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 01)。在U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2. 9%,硬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7. 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 01);在S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9. 4%,硬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1. 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 01);易损斑块在UAP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 001)。hs-CRP、IL-6及MMP-9与斑块CT值呈负性相关(P<0. 01)。结论 128-SCTA可用于评估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确定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和硬斑块。128-SCTA检查联合hs-CRP、IL-6及MMP-9检测可以提高冠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A 易损斑块 炎症因子 HS-CRP IL-6 MMP-9
下载PDF
冠脉斑块CT值改变及血清炎性因子与冠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3 位作者 常征利 王智 陈晓丽 常哲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价冠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择100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价冠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择100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行冠脉CTA检查,并根据CT值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的冠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CT值<60 Hu)、混合斑块(CT值60-129 Hu)和硬斑块(CT值>130 Hu).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进行炎症因子hs-CRP,IL-6及MMP-9检测.结果 1)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在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2)U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2.9%,硬斑块组占总斑块数的17.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S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9.4%,硬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51.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易损斑块在UAP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001).3)hs-CRP,IL-6及MMP-9与斑块CT值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128-SCTA可用于评估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为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易损斑块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A 易损斑块 炎性因子 HS-CRP IL-6 MMP-9
下载PDF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婷 陈颖 +2 位作者 范秀花 常征利 杜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持续性房颤(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持续性房颤(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每例患者的左房前后径(LAD1)、左室射血分数(LVEF)、静息时心率、运动后心率、步行距离及AFEQT评分改善情况;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降低LAD1、提高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尤其在控制静息时心率及提高6 min步行距离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FEQ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hs-CRP、NT-pro BNP、Al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NTpro BNP及Al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持续性房颤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心房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美托洛尔 持续性房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仲景温阳法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婷 祝小芬 +1 位作者 常征利 胡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 观察仲景温阳法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31例.西医治疗组按CH... 目的 观察仲景温阳法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31例.西医治疗组按CHF常规方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仲景温阳方(熟附片20 g、桂枝20 g、黄芪30 g、党参15 g、炙甘草10 g、茯苓20 g、白术15 g、丹参20 g、白芍15 g、麦冬15 g、生姜10 g、大枣10 g水煎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检测血浆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并记录相关安全性指标(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87.10%(27/31)比64.52%(20/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血浆NT-proBNP、AngⅡ、ALD、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LVEF、SV、ALD、hs-CRP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分):9.16±2.66比10.97±3.30,MLHFQ评分(分):38.00±8.45比43.16±8.26,LVEF:0.57±0.07比0.53±0.09,SV(L/min):58.29±6.93比54.16±7.78,ALD(ng/L):86.26±28.00比102.74±35.41,hs-CRP(mg/L):6.71±3.59比8.58±3.59,均P〈0.05〕;两组治疗后CO和血浆NT-proBNP、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2/31)比3.23%(1/31),P〉0.05〕.结论 仲景温阳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肾阳虚证CHF患者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两条关键途径起到治疗CHF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法 慢性心力衰竭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婷 常征利 +1 位作者 范秀花 杜飚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5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测量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max及Pd均较治疗前缩短,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hs-CRP、NT-pro BNP、Al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NT-pro BNP及Al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缩短Pd及Pmax、降低hs-CRP、BNP、Ald水平从而抑制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胺碘酮 阵发性房颤 心房重构
下载PDF
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陈婷 王君 +1 位作者 常征利 邵雪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1期1807-1809,共3页
目的 观察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心脾肾阳虚)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 目的 观察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心脾肾阳虚)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水法,疗程4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NYHA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心脏彩超;血浆hs-CRP、NT-proBNP、endotoxin含量;并记录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6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比治疗前提高(P<0.01),NT-proBNP比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均可降低血浆endotoxin水平(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著降低血浆hs-CRP水平(P<0.01).结论 温肾利水法显著减少心衰合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利水 慢性心力衰竭 肠屏障 内毒素
下载PDF
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析
7
作者 常征利 王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在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及衢州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住入院的8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均大... 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在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及衢州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住入院的8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均大于等于65岁。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及出血、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出血性卒中或急性脑梗塞、肿瘤及其他脏器及其系统衰竭等疾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人,对照组40人。研究组联合口服吲哚布芬及氯吡格雷,对照组联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开展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进行对照分析,查看患者后期是否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记录不良事件(MACE)发生几率。结果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布芬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阿司匹林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布芬组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机率比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在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方面无差异。但吲哚布芬能降低MACE的发生几率,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肠溶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