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钠逆转早期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6
1
作者 管丽华 李明飞 +4 位作者 周达新 常晓鑫 张晓春 潘文志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4-696,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片早期干预由脱氢野百合碱(DHMC)诱导肺动脉高压(PAH)比格犬的疗效。方法 18只比格犬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DHMC组、阿魏酸钠组,每组6只。阿魏酸钠组和DHMC组犬右心房注射DHMC制备PAH模型。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第4、8周...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片早期干预由脱氢野百合碱(DHMC)诱导肺动脉高压(PAH)比格犬的疗效。方法 18只比格犬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DHMC组、阿魏酸钠组,每组6只。阿魏酸钠组和DHMC组犬右心房注射DHMC制备PAH模型。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第4、8周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和心排量(CO)。实验第8周取犬肺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实验第4周(造模后),阿魏酸钠组和DHMC组的PASP、MPAP和PVR均显著高于同组实验前(P值均<0.01),CO均显著低于同组实验前(P值均<0.01)。阿魏酸钠组在实验第8周时的PASP、MPAP和PVR均显著低于同组实验第4周和DHMC组实验第8周时(P值均<0.01);CO显著高于同组实验第4周和DHMC组实验第8周时(P值均<0.01)。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HMC组犬的肺小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和新生内膜形成,肺小动脉增生伴充血,并导致肺泡组织塌陷;阿魏酸钠组犬的肺小动脉内膜增厚程度轻于DHMC组,无明显肺泡塌陷。结论DHMC诱导比格犬PAH模型的形成,阿魏酸钠片早期干预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肺动脉高压 模型 野百合碱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9-13,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概括介绍肺动...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概括介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进展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晓春 龙喻良 +4 位作者 管丽华 潘文志 张蕾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14-18,共5页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左心耳又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不适用或者耐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左心耳又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不适用或者耐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针对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进行了很多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对比左心耳封堵术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认为,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逊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左心耳封堵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6-8,17,共4页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肝毒性 肌肉损害
下载PDF
带孔房间隔限流器在动物实验中的可行性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飞 周达新 +3 位作者 管丽华 梁立龙 孔德红 常晓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带孔房间隔限流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用健康小型猪16头,分为对照组(2头)和实验组(14头)。两组均在心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定位下行房间隔造口术(atrial sep... 目的观察带孔房间隔限流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用健康小型猪16头,分为对照组(2头)和实验组(14头)。两组均在心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定位下行房间隔造口术(atrial septostomy,AS)以进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造模。造模成功后,实验组成功置入带孔房间隔限流器;对照组不予置入。实验组猪于术后立刻、1、3、6个月时间点处死,对照组6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处死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处死后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11头猪成功放置带孔房间隔限流器,另外3头意外死亡。实验组猪处死前超声心动图示限流器上有明显左向右分流,解剖发现限流器表面均无赘生物及血栓形成,未发生移位,限流器边缘内膜化,中间的孔开放良好,行病理HE染色示限流器边缘内皮化。对照组猪处死前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中部未见明显左向右分流,解剖发现房间隔中部造口基本闭合。结论动物实验证实了带孔房间隔限流器具有良好的经导管置入可行性,以及与单纯AS相比具有维持AS并控制造口大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造口术(AS) 房间隔缺损(ASD) 带孔房间隔限流器
下载PDF
房间隔造口术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2 位作者 潘文志 常晓鑫 周达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84-486,共3页
房间隔造口术被认为是对充分药物治疗仍无效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3-4级,有晕厥病史或者有难治性的右心衰)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也被作为心肺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措施[1].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房间隔造口术的... 房间隔造口术被认为是对充分药物治疗仍无效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3-4级,有晕厥病史或者有难治性的右心衰)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也被作为心肺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措施[1].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房间隔造口术的相对禁忌证,因为多数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房间隔造口术会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对2例同样行房间隔造口术但结局不同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造口术 药物治疗 低氧血症 心功能分级 心脏病协会 相对禁忌证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4 位作者 潘文志 张蕾 常晓鑫 龙喻良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11-13,18,共4页
肺动脉高压发展到晚期,患者右心房的血流经肺血管进入左心房会变得极其困难,从而导致右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明显缩小,心输出量明显下降,易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施行房间隔造口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此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经皮房间隔穿刺 房间隔造口术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8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4 位作者 潘文志 张蕾 常晓鑫 龙喻良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7-10,18,共5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腔内血栓机化、纤维化增生和血管重构所引起的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可最终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右心功能衰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慢性...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腔内血栓机化、纤维化增生和血管重构所引起的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可最终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右心功能衰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现状作一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14-17,共4页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介绍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抗凝药物
下载PDF
跑步运动的大学生睡眠状况研究
10
作者 常晓鑫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0年第9期89-90,共2页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问卷、逻辑分析、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太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原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体质相对较差,体质良好者仅占了23%左右,且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经常跑步锻炼的习惯,其次熬夜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问卷、逻辑分析、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太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原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体质相对较差,体质良好者仅占了23%左右,且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经常跑步锻炼的习惯,其次熬夜现象普遍存在,睡眠质量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运动 睡眠状况 大学生
下载PDF
选择性非肽类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晓鑫 周达新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97-402,共6页
托伐普坦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非肽类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拮抗剂,具有诱导自由水的排泄而不明显降低血清钠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其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本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生理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及... 托伐普坦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非肽类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拮抗剂,具有诱导自由水的排泄而不明显降低血清钠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其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本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生理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系统阐述托伐普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伐普坦 心力衰竭 进展
原文传递
新型盘式左心耳封堵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围术期和中期随访情况
12
作者 李双 朱梦云 +23 位作者 葛均波 周达新 张晓春 王建安 樊友启 王琰 常栋 陈义汉 陈发东 付华 胡宏德 蔡衡 张玉顺 周箐 马为 霍勇 任重远 赵冬冬 唐恺 赵逸凡 常晓鑫 刘伟静 陈维 徐亚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组。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 2DS 2-VASc评分(3.5±1.44)分,HAS-BLED评分(2.5±1.18)分。入组患者均植入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左心耳成功封堵标准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封堵周边无或少量残余分流(PDL≤3 mm)。以术后12个月内的复合终点事件(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脏性/不明原因死亡)为主要有效性指标,以术后12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安全性指标。结果:196例患者植入封堵器,余4例未予植入(1例发现左心耳开口>35 mm,1例尝试封堵失败后放弃,2例完成房颤消融后尝试行LAAC出现心脏压塞)。其中房颤一站式手术(消融联合LAAC)133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6(4,11)个月。围术期和随访期均无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SAE均发生在一站式手术患者中,心脏压塞7例,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其中9例发生在围术期,心脏压塞6例,仅2例需要行急诊外科手术;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即刻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78例未见残余分流。累计完成153例随访(79.7%,153/192)已经完成至少1次TEE检查患者中,左心耳成功封堵率为98.7%(151/153),未见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较有效和安全。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术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