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引流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机制
1
作者 邢皓 孟庆峰 常正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6,共6页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困难,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用于伤口治疗的新兴技术,尤其在骨与软组织感染领域疗效显著。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0-2022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 assisted closure,negative pressure,osteomyelitis,bone infection”;中文检索词“负压伤口疗法,局部负压疗法,负压包扎,负压封闭技术,机械力,骨髓炎,骨感染”。共检索到711篇相关文献,其中6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创面辅助治疗方式,相对于单一作用的传统敷料,其稳定创面、减轻水肿、降低细菌载荷、刺激肉芽组织和血管生成、改善组织灌注、调控末梢神经、调节生物免疫、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多重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管理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复杂创面;②现有的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中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感染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创面 细菌 免疫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常正奇 张泽华 +1 位作者 罗飞 许建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 采用BALB/c小鼠建立维生素D(VD)缺乏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组、VD+组及VD-组,测4~10、12周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其运动习性,8、12周期间饮食消耗;12周时测血浆VD、清蛋白水平;将VD缺乏老鼠10只分为组Ⅰ继续遮... 目的 采用BALB/c小鼠建立维生素D(VD)缺乏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组、VD+组及VD-组,测4~10、12周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其运动习性,8、12周期间饮食消耗;12周时测血浆VD、清蛋白水平;将VD缺乏老鼠10只分为组Ⅰ继续遮光加正常饮食,组Ⅱ正常环境加正常饮食,6周后测VD水平.结果 正常组与VD+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与VD-组8周时日平均消耗饲料,有差异,12周时无差异;正常组、VD+组、VD-组血浆清蛋白分别为(33.2±1.04)、(32.4±0.53)、(32.8±0.6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VD+组血浆VD水平无显著差异,VD-组血浆VD水平下降到正常的20%以下;6周后,组Ⅰ、组Ⅱ VD水平分别为(18.46±1.53)、(58.46±5.53)nmol/L(P<0.001).结论 通过控制维生素来源建立维生素D缺乏BALB/c小鼠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生理作用 BALB/C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常正奇 许建中 +2 位作者 梁进 康健 于秀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30-193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培养皿(实验组)及普通培养皿(对照组)分别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统计组织块培养成功率及获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3代细胞的表面分子,并进行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将获取的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DBM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检测细胞与组织工程骨的黏附率,激光共聚焦及总蛋白检测来确定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12 d时组织块漂浮数为0 vs 13;培养成功率为(86.0±2.7)%vs(44±4)%,细胞数量为(24.7±3.6)×104vs(5.1±1.0)×104,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细胞阳性表达CD44+、CD73+、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脂肪、软骨分化潜能。细胞在DBM上的黏附率为(81.3±4.7)%,相容性好,构建TEB上的种子细胞随时间增殖。结论新分离方法可以简化、规范操作过程,提高组织块的利用率,获取大量细胞(提高15~20倍)。细胞与DBM相容性好,可成功构建T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分离法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节段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正奇 刘雪涛 +2 位作者 张成进 王成琪 范启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有肌腱、骨或关节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9月,对5例复杂手掌贯通伤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携带趾伸、屈肌腱,趾固有神经及足背皮瓣、第一足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 介绍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有肌腱、骨或关节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9月,对5例复杂手掌贯通伤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携带趾伸、屈肌腱,趾固有神经及足背皮瓣、第一足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组织瓣全部成活,植骨愈合。经6个月~1年随访,手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6~8mm,手指运动TAM达健侧80%。结论 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可一个供区同时修复手掌、背侧皮肤,骨或掌指关节、肌腱和神经的缺损,为复杂手外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一次性修复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足趾 手掌 贯通伤 移植 修复
下载PDF
带血管蒂骨移植治疗26例先天性假关节
5
作者 常正奇 刘雪涛 +2 位作者 张成进 劳克诚 王成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0-881,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假关节 骨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骨皮瓣移植加置管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
6
作者 常正奇 刘雪涛 +2 位作者 张成进 李忠 曲连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总结利用游离骨皮瓣进行移植+置管冲洗治疗下肢慢性骨髓炎后死骨及窦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01 ̄2007-02对35例下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术中彻底切除死骨,大范围切除窦道周围感染色素沉着皮肤或不健康组织,利用游离骨皮瓣... 目的总结利用游离骨皮瓣进行移植+置管冲洗治疗下肢慢性骨髓炎后死骨及窦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01 ̄2007-02对35例下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术中彻底切除死骨,大范围切除窦道周围感染色素沉着皮肤或不健康组织,利用游离骨皮瓣覆盖创面+置管冲洗进行治疗,随访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随访12~60个月,平均3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 ̄14个月,平均5个月,伤口Ⅰ期愈合30例,Ⅱ期愈合5例;冲洗管留置1~3个月,平均42d拔管,1例冲洗65d夹管后仍有分泌物排出,加用敏感抗生素冲洗15d后变清澈,顺利拔管。骨髓炎复发2例,经二次病灶清除愈合。结论切除死骨及窦道周围不健康组织,切取皮瓣、骨皮瓣、肌皮瓣、骨瓣,设计复合、组合或者联合等多种形式的骨皮瓣进行移植+置管冲洗进行治疗,是临床可行、可靠的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慢性骨髓炎 骨缺损 创面冲洗
下载PDF
大网膜联合胸脐皮瓣治疗深静脉炎伴皮肤溃烂1例
7
作者 常正奇 劳克诚 刘雪涛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大网膜 皮瓣 深静脉炎 皮肤溃烂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雪涛 李忠 +4 位作者 张成进 曲连军 刘学胜 常正奇 王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解剖基础、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1998~2006年,收治12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2例,B型4例,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之内4例,24 h之...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解剖基础、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1998~2006年,收治12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2例,B型4例,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之内4例,24 h之内3例,24~72 h 5例,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拍片复查,3~6周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6周;患肘屈伸活动良好,无1例发生肘内翻。[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可以解剖复位,预防肘内翻,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骨骺分离 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靳慧勇 侯天勇 +5 位作者 罗飞 李志强 易绍萱 常正奇 边巴罗布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31-233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简便易行的标准化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测量小鼠股骨的解剖参数。将30只2~3月龄FVB/N品系的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固定后分别制备长度为1、2 mm和2.5 mm的股骨干中段骨... 目的建立一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简便易行的标准化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测量小鼠股骨的解剖参数。将30只2~3月龄FVB/N品系的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固定后分别制备长度为1、2 mm和2.5 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方法来观察骨缺损的愈合进程。结果术后3个月通过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证实1 mm的缺损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完成骨缺损的愈合,而2、2.5 mm的缺损则无法自行愈合,建模成功率为89.7%。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构建的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在不填充植骨材料的情况下,2 mm以上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临界骨缺损 组织工程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改良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忠 刘雪涛 +4 位作者 张成进 劳克诚 曲连军 刘学胜 常正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解决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更佳方法。[方法]对2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传统手术治疗三原则即尺骨延长、桡骨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的基础上增加桡骨旋转截骨术,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 [目的]探讨手术解决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更佳方法。[方法]对2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传统手术治疗三原则即尺骨延长、桡骨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的基础上增加桡骨旋转截骨术,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优良率为95.7%,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桡骨旋转截骨改良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操作方法简单实用,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折 孟氏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改良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雪涛 李忠 +1 位作者 张成进 常正奇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传统手术尺骨延长、桡骨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的基础上,根据桡骨畸形情况,增加桡骨旋转截骨术。结果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临床与X线检...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传统手术尺骨延长、桡骨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的基础上,根据桡骨畸形情况,增加桡骨旋转截骨术。结果2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临床与X线检查,优17例,良5例,可1例。结论通过桡骨旋转截骨改良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操作方法简单实用,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折 Monteggia骨折/外科学 桡骨/畸形 截骨术
下载PDF
富血小板凝胶促软骨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健 袁文 +2 位作者 常正奇 孙海宁 于秀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利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凝胶,将其与软骨细胞复合,观察软骨细胞增殖与表达,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提供良好支架材料。方法将兔静脉血使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检测其中多种生长因子浓度,并与分离培养的兔软骨细胞混合后以... 目的利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凝胶,将其与软骨细胞复合,观察软骨细胞增殖与表达,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提供良好支架材料。方法将兔静脉血使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检测其中多种生长因子浓度,并与分离培养的兔软骨细胞混合后以激活剂激活,培养并以MTT法观察软骨细胞增殖情况,使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并与普通培养软骨细胞比较,明确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混合后软骨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富血小板凝胶萃取液中PDGF-AB、TGF-β1、IGF-1、VEGF生长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全血(P<0.05)。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普通培养软骨细胞(P<0.05)。培养7 d后检测软骨细胞中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普通软骨细胞(P<0.05)。结论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表达,是优良的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凝胶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药配合显微手术治疗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雪涛 常正奇 +3 位作者 张成进 李忠 范启申 王成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伴有影响手指血运的血管损伤给于修复,外用中药换药,待创面稳定后一期取带血管足背双叶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伴有影响手指血运的血管损伤给于修复,外用中药换药,待创面稳定后一期取带血管足背双叶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结果:随访8 ̄56个月,平均3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移植骨全部愈合,手掌外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药换药能够有效控制创面炎症,缩短病程;微外科技术可以一次性修复两侧皮肤、骨髂、肌腱、神经的缺损,最大程度地恢复手掌的外观、感觉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显微外科 手掌贯通伤 组织缺损 移植
下载PDF
医学实习生骨科临床手术学习的带教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2 位作者 谢肇 侯天勇 常正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5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实习生 教学
下载PDF
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感觉或运动异常突出髓核在椎管内分布的MRI影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磊 于秀淳 +1 位作者 宋若先 常正奇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引起单纯单侧感觉或运动异常时突出髓核在MRI上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2例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并单侧单纯感觉或运动异常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为运动异常组(A组)和感觉异常组(B组),分别将2组... 目的比较研究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引起单纯单侧感觉或运动异常时突出髓核在MRI上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2例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并单侧单纯感觉或运动异常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为运动异常组(A组)和感觉异常组(B组),分别将2组突出髓核的的外侧缘、内侧缘、突出最顶点在横向位上赋值,将突出最顶点在矢状位上赋值,比较2组间赋值的差异。结果 B组突出髓核的外侧缘及突出最顶点,突出髓核的最内侧缘较A组更偏向有症状侧,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B组突出最顶点的矢状位赋值较A组的大。结论感觉异常患者较运动异常患者的突出髓核更偏向受压迫的神经根,且突出髓核在矢状位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运动障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雪涛 常正奇 +5 位作者 刘学胜 曲连军 王蕾 张成进 范启申 王成琪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于胫前皮肤缺损处,修复治疗胫骨骨不连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切取皮瓣大小6cm... 目的:探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于胫前皮肤缺损处,修复治疗胫骨骨不连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切取皮瓣大小6cm×4cm~18cm×9cm。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8个月,平均1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骨不连在术后3~6个月愈合。结论: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是治疗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皮肤缺损 骨膜瓣
下载PDF
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头骨骺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雪涛 张成进 +6 位作者 刘勇 刘光军 刘学胜 李忠 曲连军 常正奇 王成琪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为儿童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头骨骺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2~16岁儿童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 目的为儿童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头骨骺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2~16岁儿童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6±0.5)cm,起始部外径(1.3±0.4)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2.5±0.6)cm,至第一皮支距离(2.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头及相应皮瓣。皮瓣面积最大约为10.0cm×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膝下外侧动脉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合并组织缺损手掌贯通伤一期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雪涛 周祥吉 +3 位作者 张成进 李忠 劳克诚 常正奇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损伤特点和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2001-06~2006-06对22例各种原因导致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患者,急诊行清创一期显微外科修复:两侧皮肤缺损并掌骨干骨折或缺损者16例,行足背双叶皮瓣或第一...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损伤特点和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2001-06~2006-06对22例各种原因导致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患者,急诊行清创一期显微外科修复:两侧皮肤缺损并掌骨干骨折或缺损者16例,行足背双叶皮瓣或第一跖背、跖底串联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取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同时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跖背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两侧皮肤缺损并掌指关节缺损者6例,行携带跖背、跖底皮肤的跖趾关节移植,同时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跖背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随访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2例,随访8~56个月,平均3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全部愈合,手掌外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通过急诊清创并运用显微外科方法一期修复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等各种组织的缺损,可以缩短病程,最大程度的恢复手掌的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贯通伤 显微外科 组织缺损 移植
下载PDF
高能喷丸强化镁合金骨板的显微组织、力学和腐蚀性能(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戍戌 王守仁 +4 位作者 王高琦 于秀淳 刘文涛 常正奇 温道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641-1652,共12页
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采用高能喷丸技术(HESP)对其进行强化。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原位表面纳米结晶(ISNC)显微组织,其形成机制是通过孪晶、位错、亚晶界形成和动态再结晶相互协调作用实现的。在样品表面释放应力... 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采用高能喷丸技术(HESP)对其进行强化。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原位表面纳米结晶(ISNC)显微组织,其形成机制是通过孪晶、位错、亚晶界形成和动态再结晶相互协调作用实现的。在样品表面释放应力的作用下,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增加,从而增加表面钝化膜Mg(OH)2的致密性。此外,腐蚀速率最大降低了29.2%。在极化曲线中,样品的腐蚀电位最大正向偏移量为203 mV,腐蚀电流密度最大下降了31.25%。另外,骨板的抗压性能和抗弯性能得到改善,最大增加率分别达到18.2%和23.1%。因此,HESP显著改善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高能喷丸 原位表面纳米结晶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神经根袖囊肿切除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俊杰 宋若先 +2 位作者 杨阳 常正奇 于秀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94-96,共3页
神经根袖囊肿是一种位于神经根的良性病理病变,其特点是神经根的内膜与束膜之间形成内含脑脊液的囊性结构,是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即Tarlov囊肿)中的特殊类型[1],最初是由Tarlov[2]在尸体解剖研究时首次发现了脊柱囊肿并... 神经根袖囊肿是一种位于神经根的良性病理病变,其特点是神经根的内膜与束膜之间形成内含脑脊液的囊性结构,是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即Tarlov囊肿)中的特殊类型[1],最初是由Tarlov[2]在尸体解剖研究时首次发现了脊柱囊肿并进行了报道,后来有更多的学者发现并报道了不同类型的脊柱囊肿,后经Nabors等[3]的总结及完善,最终将脊柱囊肿分为三型,即:Ⅰ型(硬膜外脊膜囊肿,无脊神经根纤维);Ⅱ型(硬膜外脊膜囊肿伴脊神经根纤维);Ⅲ型(脊髓硬膜内脊膜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囊肿切除术 硬膜外 脊髓硬膜 囊性结构 下腰椎 特殊类型 脑脊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