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黄牛品种基因频率抽样估计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2 位作者 武彬 李写一 陈幼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30-37,共8页
本文给出基因频率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差无偏估计值的算式,并论述各种抽样方法的相对精确度。讨论基因频率估计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证明当类别数、抽样群数、标准离散度和... 本文给出基因频率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差无偏估计值的算式,并论述各种抽样方法的相对精确度。讨论基因频率估计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证明当类别数、抽样群数、标准离散度和标准偏差分别为d、k、θ和λ_(st)时,基因频率整群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为β_(stc)=pr{-(dk)^(1/2)(2θ)^(-1)≤λ_(stc)≤(dk)^(1/2)(2θ)^(-1)}。研究肯定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的有效抽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牛 系统随机整群抽样 标准离散度
下载PDF
新遗传资源林芝猪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常洪 米玛次仁 +4 位作者 李相运 任战军 顿旺 德吉央宗 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调查了林芝猪的地理分布、产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按系统内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正规畜牧学和生化遗传学工艺检测了林芝猪的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繁殖性能、胴体性状、肉质、肌肉保鲜特性和编码酶 -蛋白质的19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 调查了林芝猪的地理分布、产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按系统内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正规畜牧学和生化遗传学工艺检测了林芝猪的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繁殖性能、胴体性状、肉质、肌肉保鲜特性和编码酶 -蛋白质的19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 ,根据藏、汉、英文史籍、史料、藏学文献、民间口头记事分析了林芝猪的起源 ;拜询喇嘛教高僧、藏医、本人或亲友曾接受治疗的农牧民 ,记录归纳了林芝猪产品作为藏药材的应用。结果肯定 ,林芝猪具有潜在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猪 遗传资源 地理分布 起源 体型外貌 繁殖性能 肉质 藏药材
下载PDF
秦川牛抽样遗传检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3 位作者 武彬 陈幼春 曹红鹤 王毓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57-62,共6页
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3个系统9个地域群(共224头)的6个血液蛋白、6个毛色位点的基因频率、7种外形特征的表型频率,检测了产区1988年秦川牛群体(共642913头)的遗传结构。肯定了秦川牛具有中国黄牛的典型特征。列表... 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3个系统9个地域群(共224头)的6个血液蛋白、6个毛色位点的基因频率、7种外形特征的表型频率,检测了产区1988年秦川牛群体(共642913头)的遗传结构。肯定了秦川牛具有中国黄牛的典型特征。列表详示了各频率值及其估计可靠性、精确度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系统随机整群抽样 陕西关中 频率
下载PDF
秦岭两侧黄牛群体遗传检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1 位作者 武彬 陈幼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以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对分布在秦岭两侧的秦川、西镇、平利3个地方黄牛品种(总头数各为642931、72848,13648)就下列遗传标记进行了检测:1..β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 以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对分布在秦岭两侧的秦川、西镇、平利3个地方黄牛品种(总头数各为642931、72848,13648)就下列遗传标记进行了检测:1..β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后运铁蛋白(Ptf)、碱性磷酸酶(AKP)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2.B(黑色)、D(稀释毛色)、S(白斑的有无与类型)、Br(黧毛)、Ps(皮肤黑斑)、In(下腹部白斑)、W(晕毛)7个毛色位点的表型频率;3.头型、耳端形、体型、额部长毛,肩峰、胸垂、脐垂7项形态标记的类别分布;4.高、长、围度3维空间中体量的类别分布。定量分析了23项总体频率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精确度,并据此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3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确认:秦岭是不同类型黄牛群体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两侧黄牛血液蛋白型的变异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模糊聚类分析 遗传 群体抽样
下载PDF
肩胛背神经卡压致颈肩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常洪 戴煜龙 +3 位作者 何伟 蒋选丽 李灵勇 王睿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9-569,共1页
关键词 肩胛背神经卡压 颈肩痛 手法松解 神经阻滞 治疗
下载PDF
盘外注射胶原酶溶盘疗法三种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洪 黄乐天 +4 位作者 戴煜龙 韩卫江 刘兵 何伟 杜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胶原酶 置管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梭菌肽酶A 蛋白酶 入路 硬膜外腔 硬脊膜外腔 侧隐窝 突出型 前间隙 骶裂孔
下载PDF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常洪 佟德惠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 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12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镜检时随机分别接受异丙酚(A组)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B组)麻醉,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各时点的SpO_2、HR、AMP等。结果 ... 目的 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12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镜检时随机分别接受异丙酚(A组)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B组)麻醉,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各时点的SpO_2、HR、AMP等。结果 镇静结果显示两组有差异(P<0.05)。各时点SpO_2、HR、AMP的结果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间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苏太尼麻酸后减少了用药量并减少了呛咳、屏气引起的检查中断,产生了良好的镇静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组;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值得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纤维支气管镜 肺疾病 无痛检查
下载PDF
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抽样方法的研究(续) 被引量:7
8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2 位作者 武彬 李写一 陈幼春 《中国牛业科学》 1989年第4期1-5,共5页
四、抽样效率分析 (一)随机整群抽样如以相同的总头数n分别用纯随机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两种方式从同一总规模为N、由k个含量均为n(?)的小群组成的品种中进行抽样,并以S<sub>T</sub><sup>2</sup>和S<sub&... 四、抽样效率分析 (一)随机整群抽样如以相同的总头数n分别用纯随机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两种方式从同一总规模为N、由k个含量均为n(?)的小群组成的品种中进行抽样,并以S<sub>T</sub><sup>2</sup>和S<sub>?</sub><sup>2</sup>分别代表纯随机抽样均方和群间均方,则两方法抽样方差无偏估计量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方法 无偏估计量 随机抽样 随机整群抽样 样本规模 遗传检测 抽样效率 抽样方差 均方 抽样方式
下载PDF
中亚以东南家牛亲缘系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常洪 苗泽荣 +1 位作者 耿社民 武彬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中亚以东南即东亚、南亚、东南亚42个地方牛群体控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变异的3个基因座18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以下式计算群体间对模糊相似关系的隶属函数,构建模糊相容关系矩阵R,合成模糊等价关系,籍以对... 根据中亚以东南即东亚、南亚、东南亚42个地方牛群体控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变异的3个基因座18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以下式计算群体间对模糊相似关系的隶属函数,构建模糊相容关系矩阵R,合成模糊等价关系,籍以对42个群体进行模糊聚类:μR(k,k′)=12lnJkk′JkJk′+1。其中Jk、Jk′、Jkk′分别代表从第k个、第k′个以及同时从2个群体随机获得相同等位基因之概率的(座位间)均值。42个群体在μR41(k,k′)≥0.984的水平聚落为“蒙古利亚”、“南岛”和“中间”三大集团以及不属于任何集团的美国婆罗门牛及巴厘牛。中国长城以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群体属“蒙古利亚”集团;中国台湾、东南亚沿海、半岛、岛屿以及南亚群体属“南岛”集团;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陆群体属“中间”集团。三大集团在μR41(k,k′)≥0.975的水平聚扰,表现出相当密切的关系。巴厘牛直到μR41(k,k′)=0.847的水平仍游离于所有群体。“中间”集团在μR41(k,k′)≥0.989的水平值区分为南、北两翼。其北,大体上由黄河中、下游流域、汉江上中游各支流沿岸的群体组成,其南乃长江流域其它地域和以南的群体。这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牛 亲缘系统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下载PDF
滚动轴承振动评估的灰色理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洪 夏新涛 +1 位作者 王中宇 王景夏 《轴承》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9-32,共4页
提出了优化工艺方案、评估滚动轴承振动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本依据 ,允许很少的试验数据及所研究系统的概率分布未知。并以 32 30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振动 评估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中国黄牛考源——中国黄牛源流考之一(下)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1 位作者 武彬 陈幼春 《中国牛业科学》 1991年第1期3-9,共7页
二、就物种的层次阐述中国黄牛的血统来源这个问题涉及家牛起源的世界背景。虽然后者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学术领域,但考古学发现、史料记载以及畜牧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成果足以肯定:中国黄牛有两个基本血统来源,一是原牛(Bos primigenius... 二、就物种的层次阐述中国黄牛的血统来源这个问题涉及家牛起源的世界背景。虽然后者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学术领域,但考古学发现、史料记载以及畜牧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成果足以肯定:中国黄牛有两个基本血统来源,一是原牛(Bos primigenius)的亚洲变种,现代长额牛(Bos Longifro-ns)的始祖;一是瘤原牛(Bos namadicu-s)。 (一)我国史前时代驯化的原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牛 家牛 群体遗传学 畜牧学 印度野牛 模式种 南阳牛 史前时代 厘牛 考源
下载PDF
中国黄牛考源——中国黄牛源流考之一(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1 位作者 武彬 陈幼春 《中国牛业科学》 1990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认为中国黄牛是由一系列具有密切血缘联系,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演化的品种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品种集团。并在系统分析既有考古学成果、历史文献、畜牧学与民俗学资料的基础上,确认中国养牛史始于纪元前8000年前后的伏羲时... 本文认为中国黄牛是由一系列具有密切血缘联系,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演化的品种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品种集团。并在系统分析既有考古学成果、历史文献、畜牧学与民俗学资料的基础上,确认中国养牛史始于纪元前8000年前后的伏羲时代。并论证:黄河中下游流域是瘤原牛和原牛亚洲变种的早期驯化中心之一;两者是中国黄牛的基本血统来源;原牛模式种血统对中国黄牛的影响可能来自纪元前匈奴人与斯基泰文化的接触;以能育的杂种母牛为孔道,黄牛集团也吸收了一些牦牛、爪哇牛(但不是巴厘牛)的血液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牛 模式种 厘牛 畜牧学 役用性能 泌乳性能 考源 匈奴人 家牛 短角
下载PDF
复方薄荷脑穴位注射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洪 张玉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6,共1页
目的:观察对直肠癌经肛局切术后患者复方薄荷脑止痛剂行穴位止痛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后治疗组取复方薄荷脑止痛剂10~20mL,长强穴注射,对照组肌泣吗啡5mg。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作长... 目的:观察对直肠癌经肛局切术后患者复方薄荷脑止痛剂行穴位止痛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后治疗组取复方薄荷脑止痛剂10~20mL,长强穴注射,对照组肌泣吗啡5mg。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作长强穴封闭,可延长镇痛时间,术后止痛效果良好,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复方薄荷脑 长强穴 止痛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药物阻滞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洪 戴煜龙 +3 位作者 刘兵 黄乐天 何伟 李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03年第6期99-100,共2页
目的 观察有创性药物星状神经阻滞 (Stellateganglionblock ,SGB)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Superganglionlizer ,SGL)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6 9例随机分为A ,B ,C三组 ;A组行... 目的 观察有创性药物星状神经阻滞 (Stellateganglionblock ,SGB)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Superganglionlizer ,SGL)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6 9例随机分为A ,B ,C三组 ;A组行SGB +SGL治疗 ,B组行SGB治疗 ,C组行SGL治疗 ;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A ,B二组患者眩晕、头痛、脑血流图与治疗前相比疗效均较佳 ,而C组均较差 ;A组较B组副反应少 ,C组无副反应。结论 有创性药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头痛的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超激光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下载PDF
中亚以东南牛群血统判别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洪 苗泽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在将中亚以东南,即东亚、南亚、东南亚家牛划分为“蒙古利亚”、“中间”、“南岛”三大集团的既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根据群体遗传学原理和模糊集合理论,论证了这一地域家牛血统的三个判别式;以9个已知群体3个基因座18个等位基... 在将中亚以东南,即东亚、南亚、东南亚家牛划分为“蒙古利亚”、“中间”、“南岛”三大集团的既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根据群体遗传学原理和模糊集合理论,论证了这一地域家牛血统的三个判别式;以9个已知群体3个基因座18个等位基因频率的实例对这些判别式进行了验证。根据验证结果,确认了其中最理想的判别式;并检查以该式判别两个未知群体血统的结果是否符合已知的畜牧学逻辑。在该式的论证中,从遗传学、数学的角度,将1—线性遗传模糊度定义为“遗传贴近度”,即:(I~,X~)=1-ξ(I~,X~)=1-2K∑kj=1|μI~(pj)-μx~(pj)|其中,μI~(pj)为第j等位基因对第i已知集团的隶属函数,μX~(pj)为第j等位基因对受判别的X群体的隶属函数,亦即该基因分别在第i集团和X群体中的频率;K为所依据的等位基因数;ξ(I~,X~)为线性遗传模糊度。该式也适用于其它遗传标记。结果肯定,群体与已知集团之间的遗传贴近度是血统判别的可靠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式 血统 牛群 遗传贴近度
下载PDF
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抽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2 位作者 武彬 李写一 陈幼春 《中国牛业科学》 1989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阐述中国黄牛品种的群体地理学特点。提出基因频率的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和系统随机整群抽样的定义,並给出计算各种方法的基因频率抽样方差的算式,作为估计值精确度的标志。论证基因频率估计值精确度、可靠性与... 本文阐述中国黄牛品种的群体地理学特点。提出基因频率的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和系统随机整群抽样的定义,並给出计算各种方法的基因频率抽样方差的算式,作为估计值精确度的标志。论证基因频率估计值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並根据相对精确度比较各种抽样方法的效率。本研究肯定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的适宜抽样方法。这种方法也可推广于其它家畜的同类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方法 样本规模 遗传检测 随机抽样 随机整群抽样 基因频率 估计值 总体比例 无偏估计量 抽样估计
下载PDF
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疼痛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洪 刘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围手术期 心理疼痛 治疗探讨
下载PDF
山羊的毛色遗传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洪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毛色遗传 基因型 显性基因 等位基因 野生型 基因座 隐性基因 遗传共适应 遗传基础 座位
下载PDF
试评茂陵东侧出土的西汉鎏金铜马——兼论天马和现代中亚马种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洪 王仁波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347-355,420,共10页
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西汉)一号无名塚一号从葬坑的鎏金铜马,不仅展现了我国西汉前期高度发达的冶金、铸造技术和艺术家的卓越才华,而且为研究汉代马的体型、来源提供了又一个实证。这匹铜马的造型,使人联想到50年... 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西汉)一号无名塚一号从葬坑的鎏金铜马,不仅展现了我国西汉前期高度发达的冶金、铸造技术和艺术家的卓越才华,而且为研究汉代马的体型、来源提供了又一个实证。这匹铜马的造型,使人联想到50年代在四川彭山县出土的陶马和70年代在贵州兴义县出土的铜马。其艺术风格虽然与前出两件迥然不同,然而马体质的干燥、细致和悍威勃然的神态却如出一格。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古代养马业空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据《汉书》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西汉前期 艺术风格 出土 大宛 现代 中亚 品种 体型 第一个高峰
下载PDF
积雪苷霜软膏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洪 赵晓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6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软膏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收治的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软膏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收治的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积雪苷霜软膏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2个月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及瘢痕权重评分(ECCA),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6.413,P=0.011);治疗1次、2次后,2组ECC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4.937,P=0.026);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vs.5.00%,χ^(2)=0.091,P=0.764)。结论积雪苷霜软膏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面部凹陷瘢痕状态,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凹陷性瘢痕 积雪苷霜软膏 CO_(2)点阵激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