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云裳 常玉枝 +1 位作者 张应鹏 王利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1,125,共4页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 吸附
下载PDF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继义 王利平 常玉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335-343,共9页
研究了麦草吸附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 ir和Freund 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G)、等量吸附焓变(△H)和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同时采用拟一级动力学和拟... 研究了麦草吸附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 ir和Freund 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G)、等量吸附焓变(△H)和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同时采用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扩散方程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试验平衡数据更符合Freund lich模型,其极限吸附容量(323K)为6.0mg.g-1。等量(0.2 mg.g-1~2.5 mg.g-1)吸附焓变△H为13.58kJ.mol-1~22.34 kJ.mol-1,△G〈0,△S〉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拟合最好,平衡吸附量qe和初始吸附速率h0,2随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麦草吸附苯胺经历了快速表面富集、微孔内扩散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麦草吸附苯胺初期,吸附速率由边界层扩散控制,吸附后期则由微孔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苯胺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L-组氨酸锌螯合物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云裳 常玉枝 +1 位作者 张应鹏 王利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以L-组氨酸与硝酸锌为原料制备L-组氨酸锌螯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对L-组氨酸锌螯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反应温度为50℃,pH为5,L-组氨酸∶Zn(NO3)2·6H2O为2∶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理论值为9... 以L-组氨酸与硝酸锌为原料制备L-组氨酸锌螯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对L-组氨酸锌螯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反应温度为50℃,pH为5,L-组氨酸∶Zn(NO3)2·6H2O为2∶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理论值为93.22%,验证实际螯合率为93.19%。通过比较螯合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了组氨酸锌螯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组氨酸 硝酸锌 螯合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1986—1987年国内外微细粒分选进展述评
4
作者 韦大为 常玉枝 《有色矿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4-26,共3页
微细粒物料的分选和处理一直是选矿研究的主要课题。近两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有增无减。对微细粒回收存在的问题、分选的某些途径及发展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物料粒径微细,用常规的选矿方法难以分选的问题,... 微细粒物料的分选和处理一直是选矿研究的主要课题。近两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有增无减。对微细粒回收存在的问题、分选的某些途径及发展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物料粒径微细,用常规的选矿方法难以分选的问题,在如何利用矿粒的界面特性,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微细物料增大其表现粒径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方法归结起来有选择性絮凝、剪切絮凝浮选、油团聚及载体浮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 浮选
下载PDF
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常玉枝 常善雄 《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为解决水中苯胺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问题,同时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本实验采用炭化小麦秸秆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苯胺。考察了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苯胺的表观吸附动力学以及苯胺初始浓度、初始pH值、炭化温度等因素对炭化小麦秸秆吸... 为解决水中苯胺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问题,同时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本实验采用炭化小麦秸秆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苯胺。考察了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苯胺的表观吸附动力学以及苯胺初始浓度、初始pH值、炭化温度等因素对炭化小麦秸秆吸附苯胺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800℃下的炭化小麦秸秆在60 min时的吸附量为7.12 mg.g-1,平均吸附速率为0.119 mg.g-1.min-1;在初始pH为5时,对苯胺的去除率最大;吸附量随着苯胺初始浓度和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能够很好的描述炭化小麦秸秆对苯胺的吸附,800℃下的炭化小麦秸秆对苯胺的极限吸附量约为112.36 mg.g-1,且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小麦秸秆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小麦秸秆 吸附 苯胺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生态环境建设分析
6
作者 常玉枝 郝晓慧 《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集宁区政府积极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对集宁区近年大气降尘、PM10、硫酸盐化速率和噪声等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宁区生态建设显著改善了...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集宁区政府积极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对集宁区近年大气降尘、PM10、硫酸盐化速率和噪声等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宁区生态建设显著改善了该区的生态环境,栽种的大量植被不仅美化了居民生活环境,而且有效地削减了大气降尘,实现了沙尘暴的有效防治,同时能够有效的吸收环境中硫化物等污染物,降低了城市环境噪声。积极发展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城市,是提高城市品位和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大气降尘 PM10 硫酸盐化速率 噪声 集宁区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近年沙尘天气演变特征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常玉枝 王利平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9期173-177,共5页
本文利用2012-2016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沙尘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AQI数据,分析了近五年乌兰察布市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对乌兰察布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乌兰察... 本文利用2012-2016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沙尘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AQI数据,分析了近五年乌兰察布市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对乌兰察布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乌兰察布市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年均PM10浓度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年均浓度限值;春冬季节是乌兰察布市沙尘天气发生的高发时段,五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34.02%和32.78%,其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约占全年不达标天数的68.60%;在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的天数占到了近1/3;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五年平均贡献率为8.69%,除2012年外,春季中均以3月份沙尘天气对PM10的贡献率最大,五年平均值为36.02%,从2012年到2016年,沙尘天气对PM10的年均贡献率由28.71%下降到了11.22%,说明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在应对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影响的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环境空气质量 贡献率 乌兰察布市
下载PDF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利平 张继义 +1 位作者 武英香 常玉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55-2760,共6页
通过对苯胺初始浓度、流速、初始pH值和吸附床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BDST模型和Thomas模型对动态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研究了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麦草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苯胺,随着吸附床高度增... 通过对苯胺初始浓度、流速、初始pH值和吸附床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BDST模型和Thomas模型对动态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研究了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麦草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苯胺,随着吸附床高度增加,穿透时间延长;而随着苯胺初始浓度、流速和pH值的增大,穿透时间急剧缩短。BDST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新的操作条件下的穿透时间,误差均<5%;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麦草对苯胺的动态吸附动力学,由Thomas模型获得的麦草吸附柱对苯胺的动态吸附量与实验值相符。对吸附饱和后的麦草可用0.6 mol/L盐酸进行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麦草 动态吸附 穿透曲线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