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破裂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1 位作者 马文芳 路会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1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破裂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临床诊断为"肝癌破裂出血"的8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对...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破裂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临床诊断为"肝癌破裂出血"的8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术后使用止痛药及止吐药次数、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再出血率以及甲胎蛋白(AFP)下降率。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及止吐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且术后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胃肠道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治疗组术后骨髓抑制率及肝功能损害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肿瘤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AFP下降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生存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提高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肝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肝癌 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 生存率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均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内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比较2...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对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均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内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比较2组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以甲胎蛋白(AFP)浓度评估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和抑制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及AF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水平及AFP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介入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具有增强杀伤力及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肝癌 肝功能 介入
下载PDF
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08—2015-10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观察2组...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08—2015-10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观察2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以卡氏(Karnofsky)评分评估]及1a随访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治疗后1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 精确放疗
下载PDF
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血清Caspase-8、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1 位作者 马文芳 路会林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157-158,共2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05~2019-05诊治的80例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分...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05~2019-05诊治的80例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spase-8、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2.50%,较对照组的37.50%显著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aspase-8、VEGF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采取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清Caspase-8、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肝癌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2例,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27例动脉瘤腔完全填塞;3例非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颈部残留,1例填塞失败。结论颅内破裂患者需要经过DSA...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2例,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27例动脉瘤腔完全填塞;3例非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颈部残留,1例填塞失败。结论颅内破裂患者需要经过DSA的全面检查确诊颅内瘤的存在,在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可靠、适应证广等诸多优点,特别是针对于危险区域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脑转移瘤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
6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1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14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均采用支气管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4例原发肿瘤为原发性肝癌者均采用肝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1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14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均采用支气管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4例原发肿瘤为原发性肝癌者均采用肝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肝动脉栓塞术。结果 18例脑转移瘤患者中,CR 5例,PR 11例,SD 2例,PD 0例,有效率为88.9%。全组无严重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灌注 化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 被引量:3
7
作者 岳文涛 寇志平 +2 位作者 牛永超 常祖宽 李世兴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78-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瘤 介入性 放射学 支架
下载PDF
CT和MRI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肿瘤消融率及复发情况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世兴 娄雪磊 常祖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随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RFA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共128个病灶),术后定期行增强CT及MRI以评价治疗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28个病灶,增...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随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RFA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共128个病灶),术后定期行增强CT及MRI以评价治疗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28个病灶,增强CT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9.84%,增强MRI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0.05),且有着极好一致性(kappa值=0.858,P <0.001)。术后12个月内,CT复查发现复发病灶25个(19.53%),MRI复查发现复发病灶24个(18.75%),两种影像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结论增强CT与增强MRI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有着较高一致性,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术 疗效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SA对颅内动脉瘤形态与体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慧 何文龙 常祖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与体积的诊断,统计各型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直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我院120例经CTA、MRA、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A、MRA确诊者再行DSA检查,根据颅内动...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与体积的诊断,统计各型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直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我院120例经CTA、MRA、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A、MRA确诊者再行DSA检查,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及大小,总结各型的检出率。结果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分型:囊状动脉瘤(包括圆形、椭圆形、球形、葫芦形、漏斗形、哑铃型、分叶形、多角形、腊肠形、不规则形)检出率94.0%,梭形动脉瘤检出率4.2%,夹层动脉瘤检出率0.8%。根据颅内动脉瘤大小:小动脉瘤(直径<0.5cm)检出率47.9%,一般动脉瘤(0.5cm≤直径<1.5cm)检出率42.2%,大型动脉瘤(1.5cm≤直径<2.5cm)检出率7.7%,巨型动脉瘤(直径≥2.5cm)检出率2.2%。结论 DSA对动脉瘤形态与体积作出准确诊断与直观显现,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DSA 形态 体积 诊断
下载PDF
不同材料介入栓塞止血术救治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会林 常祖宽 寇志平 《临床研究》 2020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材料介入栓塞止血术救治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区别。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100例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根据患者自愿以及随机原则分为弹簧圈组(26例)、明胶海绵组(34例)、弹簧圈+明胶海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材料介入栓塞止血术救治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区别。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100例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根据患者自愿以及随机原则分为弹簧圈组(26例)、明胶海绵组(34例)、弹簧圈+明胶海绵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弹簧圈+明胶海绵组患者1周后再出血情况明显低于于明胶海绵组、弹簧圈组(P<0.05),三组患者在即时出血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弹簧圈+明胶海绵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弹簧圈组(P<0.05)。结论弹簧圈+明胶海绵介入栓塞止血术治疗腹部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可以有效止血,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栓塞止血术 腹部手术 术后迟发性出血
下载PDF
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1 位作者 马文芳 路会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41个病灶,MRI诊断符合率100%;MR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对直径≤5cm的病灶肝癌包膜显示率.均高于T;加权像(T;WI)和T;加权像(T;WI)序列(P<005),T;WI序列对直径.≤5cm的病灶肝癌包膜显示率高于T;WI序列(P<005);MRI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术后对残留.或复发病灶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TACE介入治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肝动脉化疗栓塞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17名宫颈癌患者中有10例为Ⅱb期,4例为Ⅲa期,1例Ⅲb期,通过1~2次介入治疗后均顺利手术切除;在8名Ⅱb期宫体癌以及9名卵巢癌患者中,通过介入治疗后盆腔肿块明显缩小,介入治疗后3周实施肿瘤根治术;本组患者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均发现大量的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本组患者中有1名Ⅲb期侵蚀性葡萄胎并腹腔大出血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得到痊愈。结论: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将部分肿瘤细胞杀灭,可使一部分患者临床分期得到逆转以获得手术机会,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45例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常祖宽 王晓伟 寇志平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1期154-154,共1页
目的:分析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胆道支架介入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 目的:分析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胆道支架介入治疗,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胆道支架介入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有43 例治疗成功,2例不成功,并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治疗.有27例患者放置金属支架,另外18例放置塑料支架. 通过放置胆道内支架七天之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ALT、AST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27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的患者中有4例在手术后两个月内出现支架阻塞,经再次放置之后得到改善;另外23名患者支架通畅时间9个月-10个月,平均(9.01±0.34)个月.另外18名放置塑料内支架的患者中有3名患者在-个月内支架移位和梗阻,通过重新置入后得到改善;另外15名患者支架通畅时间3个月-4个月,平均(3.12±0.44)个月.2例实施经皮经肝途径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通过保守治疗后得到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2年的随访,有34名患者存活时间超过三个月. 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支架介入 恶性胆道梗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继发感染患者区域灌注与全身给药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娄雪磊 寇志平 +2 位作者 李世兴 常祖宽 石超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的治疗效果,以了解区域灌注对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的影响,旨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的治疗效果,以了解区域灌注对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的影响,旨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76例,将其按照随机单盲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区域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血淀粉酶(AMY)、血糖、胰高血糖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全身给药,可迅速改善急性胰腺炎指标、改善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继发感染 患者 区域灌注 全身给药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娄雪磊 寇志平 +2 位作者 李世兴 常祖宽 石超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442-3443,344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为糖尿病PA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8月住院治疗120例患者,按疾病分为PAD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率及炎...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为糖尿病PA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8月住院治疗120例患者,按疾病分为PAD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率及炎症因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者PAD组37例、对照组22例,感染率分别为61.67%、36.67%;入院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水平PAD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vWF、ET水平PAD组术后24h时高于入院时。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比较Hp感染率更高,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紊乱更明显,介入手术可加重内皮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微球对肝癌大鼠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祖宽 路会林 +2 位作者 娄雪磊 李世兴 刘金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微球对肝癌大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4只肝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15只)、去甲斑蝥素组(15只),另设正常组(15只)。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肝动脉注入载去甲...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微球对肝癌大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4只肝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15只)、去甲斑蝥素组(15只),另设正常组(15只)。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肝动脉注入载去甲斑蝥素的聚乙烯醇微球10 mg·kg^(-1),去甲斑蝥素组仅注入去甲斑蝥素0.43 mg·kg^(-1),模型组和正常组经导管分别注入1.5 mL·kg^(-1)生理盐水。干预7 d后,测大鼠体重、肿瘤重量及抑瘤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肝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p-IκB-α、Bcl-2和Bax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大鼠体重减轻,肿瘤重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p-NF-κB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p-IκB-α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去甲斑蝥素组比较,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组大鼠体重减轻,肿瘤重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p-NF-κB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p-IκB-α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对肝癌大鼠具有抑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聚乙烯醇 去甲斑蝥素 大鼠 抑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