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缺失的阅读教学——评韩军老师的《背影》
1
作者 常福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6年第3期26-28,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强调了阅读教学要进行多重对话,即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者和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可现实是有的教师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强调了阅读教学要进行多重对话,即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者和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可现实是有的教师以我为中心,全然不顾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无视学生实际及存在,无视文本的教学价值,只顾激情挥洒,任意发挥,致使"对话"缺失,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标理念,而且违背了阅读教学基本原则,使阅读教学陷入“异化”的泥淖。韩军老师的《背影》这一案例就很有典型性、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背影》 教学价值 韩军 全然不顾 新课标理念 单元教学 写作意图 教学任务 三单元
下载PDF
语文教师要学点逻辑知识——以《中国石拱桥》为例
2
作者 常福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在语文教学,常常出现有的教师表达不严密,思路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这是缺乏逻辑修养的典型表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点逻辑知识,它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教学思想,有利于严密地进行论证。下面笔者就以《中国石拱桥... 在语文教学,常常出现有的教师表达不严密,思路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这是缺乏逻辑修养的典型表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点逻辑知识,它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教学思想,有利于严密地进行论证。下面笔者就以《中国石拱桥》为例简单介绍一些逻辑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拱桥 逻辑知识 缺乏逻辑 钢筋混凝土拱桥 拱石 前后矛盾 思维过程 真包含关系 浅显易懂 思维对象
下载PDF
教学文本解读的基本原则
3
作者 常福胜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9期11-12,共2页
教学文本解读主要指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弄清楚一篇文章的主旨和支撑这个主旨的语言形式。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么缺乏整体意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肢解文本,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要么缺少文本细读,在已知的层面上滑行,... 教学文本解读主要指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弄清楚一篇文章的主旨和支撑这个主旨的语言形式。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么缺乏整体意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肢解文本,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要么缺少文本细读,在已知的层面上滑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浅尝辄止。如何摈弃文本解读的表面化、标签化、模式化倾向,那就必须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文本解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文本细读 标签化 于勒 语言文字 言语形式 瑟夫 解读文本 反问句 阅读障碍
下载PDF
“不相见”——作者的情感密码——《背影》文本细读
4
作者 常福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第1期88-89,91,共3页
在分析《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的作用时,大多教师的解释是:"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1]这一句的确"为全文定下... 在分析《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的作用时,大多教师的解释是:"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1]这一句的确"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是作者的情感密码,但笔者认为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思念",而是愧疚之情,悔歉之意,"使读者产生悬念"的不仅仅是"背影",而是"不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感情基调 文本细读 散文写作 文眼 朱自清先生 文章合为时而著 人物形象分析 共叔段 朱自华
下载PDF
“三重奏”,将“比较”进行到底——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5
作者 常福胜 《基础教育课程》 2014年第21期66-67,共2页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基于这种...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基于这种“比较”的理念,从教材编写体例、课后“阅读练习·探究”问题设计到“词语品味·积累”语句选择,无不把“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极致,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方法的学习,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鉴赏能力 乌申斯基 个性化阅读 文章结构 拓展阅读 编写体例 教学步骤 邹韬奋
下载PDF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6
作者 常福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第4期3-4,共2页
在小说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管教几年级的学生,都从小说"三要素"教起,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四种描写人物方法的概念指认,情节结构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分辨划分。如此缺少新意的课堂教学,学生势必会对小说学习失去兴趣。而最... 在小说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管教几年级的学生,都从小说"三要素"教起,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四种描写人物方法的概念指认,情节结构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分辨划分。如此缺少新意的课堂教学,学生势必会对小说学习失去兴趣。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象、最具穿透力的文学语言、最具感染力的审美体验,对学生来说,没有感受与体验,那么,小说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人物形象 法的概念 情节结构 课堂教学 艺术形象 文学语言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7
作者 常福胜 《教育艺术》 2014年第2期33-33,共1页
随着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风靡全国,我县教研室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模式的学习研究中,大胆进行尝试,努力探寻这些教学模式与我们实际教学的碰撞点。在这个学习、模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在“四环... 随着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风靡全国,我县教研室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模式的学习研究中,大胆进行尝试,努力探寻这些教学模式与我们实际教学的碰撞点。在这个学习、模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在“四环六步”上下功夫。我们称之为“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研究 教学范式 高效课堂 实际教学 实践过程 教研室
下载PDF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8
作者 常福胜 《课外语文(下)》 2014年第4期36-37,共2页
“四环六步”的“四环”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线;“六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的六个步骤,即:读读、议议、展示... “四环六步”的“四环”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线;“六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的六个步骤,即:读读、议议、展示、点评、练习、反思:四环与六步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本文侧重介绍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和存在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 五步 高效 模式 研究
下载PDF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以《细菌的启示》为例
9
作者 常福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4年第2期41-44,共4页
语文教学既不能为了理解文本纯粹"教教材",也不能为了考试纯一教应试技巧,只能用"语文"的方法纯正地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个"例子",以"例"教"言",以"例"教"法",以"例"教"巧"... 语文教学既不能为了理解文本纯粹"教教材",也不能为了考试纯一教应试技巧,只能用"语文"的方法纯正地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个"例子",以"例"教"言",以"例"教"法",以"例"教"巧",以"例"教"能",即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法,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法则,教给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应试 方法 能力
下载PDF
如何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渔夫的故事》为例
10
作者 常福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3年第5期18-20,共3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明确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认识到教科书编者把某个作品选入教材所赋予的教学价值.这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明确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认识到教科书编者把某个作品选入教材所赋予的教学价值.这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与之配套的学生练习用书,选择有助于学生个性身心全面发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力水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者 体例 意图 对话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11
作者 常福胜 《课外语文(下)》 2012年第11期37-37,共1页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语文课堂进行艺术教育。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艺术
下载PDF
“知人论世”,让“背景材料”为解读文本服务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福胜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6年第1期20-21,共2页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与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与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仅要“知人”,只有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动态,了解作者的社会交往和政治遭遇,了解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解读文本 背景材料 服务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批评 社会时代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一词一句总关情——《那树》创意设计之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福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设计思想】 《那树》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草木有情”中的比较探究篇目,是当代著名散文大师王鼎钧的力作。本教学设计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关键词 创意设计 初中语文教材 设计思想 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 九年级 王鼎钧 大师
原文传递
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语文教研员?一名合格教研员的“六度”空间
14
作者 常福胜 孙永奇 聂晓素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共3页
常福胜(以下简称常):河南省襄城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省市课题结题6项,其中2项获省教研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50多篇,辅导的教师有6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或二等奖。
关键词 语文教研员 才能 空间 教研成果 发表论文 一等奖 副主任 教研室
原文传递
因为追求,所以幸福
15
作者 常福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19,共1页
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每一步都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每一次蜕变都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1978年高中毕业,正好“公社”统一招聘民师,经过考试,我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在当时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窘境下,我... 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每一步都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每一次蜕变都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1978年高中毕业,正好“公社”统一招聘民师,经过考试,我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在当时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窘境下,我能谋得一个教师的职业挣“工分”无疑是一大幸事,无怪乎我母亲逢人便骄傲地说:“我儿子能挣‘分’养活我了。”我也打心眼里喜欢上了教师这一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从教生涯 高中毕业 教师 工分 母亲 职业 考试
原文传递
文本解读三法
16
作者 常福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9,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模式化、功利性、标签式的解读。那么,如何走出误区,使文本解读更深入有效呢?笔者以为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解读方法。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解读能力 解读方法 模式化 功利性 课改 教师
原文传递
从《渔夫的故事》的“结局”说开去
17
作者 常福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7,共2页
日前,在我县举行的赛课活动中,五名选手执教了《渔夫的故事》,他们教学内容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先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课文内容,接着理清课文结构(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投瓶入海),然后概括人物特... 日前,在我县举行的赛课活动中,五名选手执教了《渔夫的故事》,他们教学内容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先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课文内容,接着理清课文结构(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投瓶入海),然后概括人物特征。并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归纳主题(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渔夫的故事》
原文传递
我以温暖换温暖
18
作者 常福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5,共1页
我家立柜里一直挂着一件羽绒服,每当我穿上它,一股暖流就会溢满我的全身;每当看到它,我的心中就充满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每当想起它,我的思绪就会回到那温暖的“大家庭”。
关键词 温暖 职业幸福感 羽绒服 大家庭
原文传递
“不相见” 作者的情感密码——《背影》文本细读
19
作者 常福胜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5年第9期30-32,共3页
在分析《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的作用时,大多教师的解释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笔者认为这一句的确"为全... 在分析《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的作用时,大多教师的解释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笔者认为这一句的确"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是作者的情感密码,但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思念",而是愧疚之情、悔歉之意,"使读者产生悬念"的不仅仅是"背影",而是"不相见"。如果我们能够分析作者"不相见"的用意,了解"不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感情基调 文本细读 散文写作 课堂教学 文眼 学习活动 朱自清先生 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分析
原文传递
此处无声胜有声
20
作者 常福胜 《语文学习》 2015年第5期26-27,共2页
《最后一课》结尾的镜头非常值得品味.师:认真读读小说的结尾部分,说一说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阅读,思考)生:听到“钟声”而“面色惨白”,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从此他将不能再教法语,学生们也... 《最后一课》结尾的镜头非常值得品味.师:认真读读小说的结尾部分,说一说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阅读,思考)生:听到“钟声”而“面色惨白”,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从此他将不能再教法语,学生们也将不能再学法语。生:不仅仅是听到“钟声”,还有“号声”,那“号声”是普鲁士兵的操练声,说明法国已经被占领,暗示着德语将代替法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一课》 教学艺术 镜头 结尾部分 学生阅读 爱国情 钟声 法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