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舱温降低对人体的影响
1
作者 常绍勇 崔代秀 +2 位作者 武建民 邱曼 虞学军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为探讨舱温降低对人体的影响,观察了穿着不同热阻服装的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在20℃、15℃、10℃三种舱温条件下,直肠温度、皮肤温度、皮肤热流、体表红外热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舱温的下降,平均皮温及肢端温度显著降... 为探讨舱温降低对人体的影响,观察了穿着不同热阻服装的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在20℃、15℃、10℃三种舱温条件下,直肠温度、皮肤温度、皮肤热流、体表红外热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舱温的下降,平均皮温及肢端温度显著降低,体表热流明显增高,皮肤红外热图分布也有明显改变。20℃舱温主观感觉舒适;15℃舱温主观感觉较凉;10℃舱温感觉冷,热债增为144kJ/m2,处于轻度冷耐受状态。提示对密闭舱室舱温下限的确定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舱 温度效应 舒适温度 生理影响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不同活动强度人体出汗调节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8
2
作者 邱曼 武建民 +1 位作者 常绍勇 宋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人体出汗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 16℃和 2 1℃两种环境温度下 ,8名受试者进行功率为 2 0W和4 0W、持续 10min和 2 0min的运动 ,测量人体的出汗率、体温、心率、能量代谢率等指标 ,取实验最初的安静状态作为基础值。结果 :环境... 目的 :探讨人体出汗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 16℃和 2 1℃两种环境温度下 ,8名受试者进行功率为 2 0W和4 0W、持续 10min和 2 0min的运动 ,测量人体的出汗率、体温、心率、能量代谢率等指标 ,取实验最初的安静状态作为基础值。结果 :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平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以及能量代谢率与人体出汗率同方向变化 ;在不同活动强度的上肢运动中 ,胸部皮肤温度、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的变化方向相同 ;运动功率 2 0W持续不同时间的运动 ,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 4 0W运动 2 0min时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率明显高于运动 10min ,其能量代谢率未出现相同的变化 ;胸部运动部位皮肤温度达到出汗阈值和由出汗量推测开始显性出汗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但运动中直肠温度没有出现与出汗率相同的变化 ;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 :胸部皮温 (P <0 .0 5 )、能量代谢率 (P <0 .0 1)都与出汗率显著相关 ,后者与出汗率的相关性强于前者。将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进行指数函数的拟合 ,得到二者的关系方程。结论 :运动部位皮肤温度与人体出汗机制的启动关系紧密。出汗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从代谢产热水平和环境温度方面考虑更为合理 ,也更方便实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汗 皮肤温度 人体 能量代谢 运动 胸部 活动强度 方向 安静状态 方程
下载PDF
模拟失重条件下体温调节的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曼 刘武 +3 位作者 刘钢 文计福 刘国印 常绍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为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体温调节的特点,5名健康男性-6°头低位卧床7d、对照3d、恢复2d。结果表明:卧床中体温保持了觉醒-睡眠的昼夜变化规律,但节律发生了一定改变,直肠温度昼夜节律的改变主要出现在卧床初期;卧床期... 为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体温调节的特点,5名健康男性-6°头低位卧床7d、对照3d、恢复2d。结果表明:卧床中体温保持了觉醒-睡眠的昼夜变化规律,但节律发生了一定改变,直肠温度昼夜节律的改变主要出现在卧床初期;卧床期间,淋巴细胞胞浆中热应激蛋白(HSP70)的含量明显增加,头颈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温度分布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体温调节 皮肤温度 温度昼夜节律
下载PDF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不同环境气温对人体头颈部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建民 常绍勇 崔代秀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不同环境气温对人体头颈部皮温的影响武建民,常绍勇,崔代秀(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100094)EffectofEnvironmentTemperatureontheHead-neck-skinT...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不同环境气温对人体头颈部皮温的影响武建民,常绍勇,崔代秀(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100094)EffectofEnvironmentTemperatureontheHead-neck-skinTemperaturebyIR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人体 头颈部 皮温 环境 气温
下载PDF
舱内航天服散热途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虞学军 武建民 +3 位作者 常绍勇 邱曼 文计福 杨天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分析常压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散热性能, 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经分析计算获得了服装各散热途径的散热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及人体活动水平 (安静或运动) 变化的数... 为分析常压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散热性能, 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经分析计算获得了服装各散热途径的散热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及人体活动水平 (安静或运动) 变化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服 通风 传热 舱内航天服 散热
下载PDF
舱内航天服对人体热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虞学军 常绍勇 +3 位作者 武建民 邱曼 文计福 杨天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航天员常压下着舱内航天服时的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计算获得了人体主要热生理指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 目的探讨与分析航天员常压下着舱内航天服时的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计算获得了人体主要热生理指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及人体活动水平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应用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代谢产热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结论 模型反映了人着航天服时的热生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服 通风 热生理学 数学模型 舱内航天服
下载PDF
我国航天环境医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虞学军 祁章年 +2 位作者 常绍勇 梁宏 刘洪涛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38-542,共5页
本文首先对我国航天环境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进而对其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按飞船工程设计的医学要求、飞船舱内环境的医学评价和对飞船舱内有害环境因素的医学和工程防护等部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航天环境医... 本文首先对我国航天环境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进而对其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按飞船工程设计的医学要求、飞船舱内环境的医学评价和对飞船舱内有害环境因素的医学和工程防护等部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航天环境医学在我国未来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环境医学 座舱环境(飞船) 医学要求 医学评价
下载PDF
-6°头低位卧床7d中人的体温变化
8
作者 虞学军 常绍勇 +2 位作者 宋德 武建民 杨天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卧床第 4天 (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 36.5 0± 0 .0 3℃ ,卧床第 7天 (BR7d)时降至 36.38± 0 .0 4℃ ;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 (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 ,卧床第 7天时ΔTsk为 0 .38± 0 .14℃ ;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 (Tforehead)有升高趋势 ;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 :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 (d)均对Tre、Tsk、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结果提示 :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实验 失重模拟 体温 热调节 头低位倾斜
下载PDF
多道生理遥测仪的研制
9
作者 雷晋月 陈瑶 +4 位作者 张学凯 吴静 田蕴青 邱衍勃 常绍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制在实验室和野外现场实时测量人体心电、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的遥测仪器。方法将计算机作为遥测处理终端,系统采用频-时分混合调制方式,慢变数据解调后直接从计算机串口输入,它的测量、控制采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测量采用计算... 目的研制在实验室和野外现场实时测量人体心电、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的遥测仪器。方法将计算机作为遥测处理终端,系统采用频-时分混合调制方式,慢变数据解调后直接从计算机串口输入,它的测量、控制采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测量采用计算机查表法进行测量转换。结果本机能实时遥测、处理心电、体温、风速及多点皮温。在-17℃以及实验室高温条件下(45℃)实际使用,仪器运行良好,取得满意的结果。结论本机具有处理功能强、测量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好、作用距离远、体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串行通讯 生理学测量 遥测设备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对热应激时人血浆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晓萍 虞学军 +1 位作者 常绍勇 费锦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分析 7d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 ,40~ 6 0℃热应激及其复合因素作用下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热应激时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航天热应... 目的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分析 7d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 ,40~ 6 0℃热应激及其复合因素作用下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热应激时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航天热应激的人体反应机理。结果 :①模拟微重力单一因素暴露后 ,5 HT ,NE ,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②热应激单一因素暴露 :40℃ ,5 0℃ ,6 0℃热应激时 ,与对照组相比 ,5 HT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1) ,而NE ,E含量 ,在 40℃热应激时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5 0℃ ,6 0℃热应激时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③热应激与模拟微重力复合因素暴露时 ,与对照组相比 ,5 HT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而NE ,E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P>0 .0 5 )。与热应激单一因素暴露组相比 ,5 0℃ ,6 0℃热应激时 ,NE ,E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5 HT的含量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模拟微重力可使热诱导的NE ,E含量显著降低 ,而对热应激引起的 5 HT含量降低无显著影响。模拟微重力引起热应激时NE ,E含量显著降低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热应激 复合因素 单胺递质 血浆 航空热应激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对热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陈晓萍 范明 +2 位作者 虞学军 常绍勇 费锦学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8-419,共2页
采用RT—PCR方法,观察了-6°头低位卧床7d模拟做重力对热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组与对照相同;高温直立组和高温模拟做重力组hsp70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但高温... 采用RT—PCR方法,观察了-6°头低位卧床7d模拟做重力对热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组与对照相同;高温直立组和高温模拟做重力组hsp70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但高温模拟做重力组明显低于高温直立组.提示模拟微重力可抑制热诱导的hsp70 mRNA表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航天热应激时人体调节能力降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热诱导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热休克蛋白 70mRNA 表达
下载PDF
抗浸防寒服及海上救生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代秀 常绍勇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52-55,共4页
着重综述了服装热阻以及代谢产热、身体致冷率、组织热阻和心血管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对低水温浸泡耐受时间的影响。并介绍了利用暖体假人、诺谟图等预测耐受时间的方法和几种有代表性的抗浸防寒服装备。
关键词 低温 防护服 防寒服 综述 航空 海上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