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1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6 位作者 火睿 孙侃 常向云 李军 朱凌云 董玉洁 罗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协助鉴别APA。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APA的相关性,基于此构建AP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为单侧肾上腺肿物患者493例,根据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APA组155例,无功能腺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资料等。按照GFR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GFR与APA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检测模型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与临床获益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GF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组),Q1组:≥107.4 mL·min^(-1)·(1.73 m^(2))^(-1)(n=67),Q2组:99.7~107.3 mL·min^(-1)·(1.73 m^(2))^(-1)(n=67),Q3组:88.6~99.6 mL·min^(-1)·(1.73 m^(2))^(-1)(n=67),Q4组:≤88.5 mL·min^(-1)·(1.73 m^(2))^(-1)(n=67),各组APA发生率分别为47.8%(32/67)、53.7%(36/67)、58.2%(39/67)、71.6%(48/67)。Logistic回归趋势性检验提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60mmHg(OR=5.209,95%CI=2.531~10.720)、高血压病程≥59个月(OR=4.326,95%CI=1.950~9.595)、血钾<3.25 mmol/L(OR=4.714,95%CI=2.046~10.860)、GFR[Q4组:≤88.5 mL·min^(-1)·(1.73 m^(2))^(-1)](OR=4.106,95%CI=1.492~11.300)、基础血浆醛固酮>13.42 ng/dL(OR=8.756,95%CI=4.320~17.749)为A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6),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9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4.059,P=0.080)。预测概率阈值在0.10~0.90时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基于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血钾、GFR四分位分组、基础血浆醛固酮5种因素构建的APA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帮助识别APA,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小球滤过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降级因素分析
2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2 位作者 李辰璐 罗丽娜 田书信 《农垦医学》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5例与病理降级患者289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结果:纳入研究的38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1;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LGIN组与降级组在性别、发红、粗糙、巴黎分型Ⅱa、Ⅱc与Ⅱa+Ⅱ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黏膜表面粗糙是LGIN降级的保护因素(OR=0.479,95%CI 0.268~0.857),巴黎分型Ⅱa型是LGIN降级的危险因素(OR=2.799,95%CI 1.685-4.650)。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LGIN病理降级方程P=ex/(1+ex),e为自然对数的底,x=0.530-0.736×黏膜表面粗糙+1.029×巴黎分型Ⅱa型;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 (95%CI 0.570~0.7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有较好的拟合度(χ^(2)=0.069,P=0.966)。结论:对于不伴H.pylori感染的LGIN患者存在黏膜表面粗糙与巴黎分型为非Ⅱa型病变时,LGIN复诊诊断为病理降级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降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魏银 陈亚杰 +6 位作者 罗丽娜 常钰朋 谭雪娇 陈卫刚 尚国臣 刘浩 田书信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07-609,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66例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评价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66例患者共切除73处病变,术中发...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66例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评价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66例患者共切除73处病变,术中发生穿孔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出血5例,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0.4%、89.0%、79.5%。术后随访中位数76个月,发生术后感染2例,食管狭窄3例,复发1例,新发1例,随访5年整体生存率96.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7.0%。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表浅食管鳞癌 食管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长期疗效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亚杰 陈卫刚 +5 位作者 魏银 罗丽娜 常钰朋 尚国臣 刘浩 田书信 《农垦医学》 202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随访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和...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随访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随访8~126个月,其中男性26例(72.2%),女性10例(27.8%),平均年龄为(66.17±10.30)岁;病灶部位在胃上中下位置各为4例(11.1%)、12例(33.3%)、20例(55.6%);病灶直径大小中位数为1.5cm(0.8,2);病例中多灶病变3例(8.3%),微小癌1例(2.8%);病灶组织学类型分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例(58.3%)、腺癌13例(36.1%)、印戒细胞癌1例(2.8%)、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2.8%);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7.2%、94.4%、80.6%。随访中1例因异时性癌转移死亡,1例因外科手术并发症死亡,随访五年整体生存率94.4%,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7.2%。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指南规范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疗效分析 eCura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