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歼击飞行员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萍 谢国乾 +9 位作者 孟令龙 朱军波 周京明 潘世鑫 常镜 刘俊 陈正 樊龙中 勉闻光 李民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歼击飞行员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比浊法、苦味酸法、酶两点动力法测定歼击飞行员及地勤人员血清Cys C、Scr、BUN浓度。结果:歼击飞行员与地勤人员各项指标比较,... 目的:了解歼击飞行员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比浊法、苦味酸法、酶两点动力法测定歼击飞行员及地勤人员血清Cys C、Scr、BUN浓度。结果:歼击飞行员与地勤人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代机飞行员与三代机飞行员各项指标比较,血清Cys C及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代机飞行员BUN比二代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z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肾脏有一过性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评价歼击飞行员的肾功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歼击飞行员 血清胱抑素C 血肌酐 尿素氮 肾功能
下载PDF
应用分子伴侣探索e23sFv/His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常镜 欧阳清 +3 位作者 杜晓 杨安钢 赵晶 阎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伴侣实现e23sFv/His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分子伴侣质粒pGro7、pKJE7与e23sFv原核表达载体共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16℃诱导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比较可溶性表达产物相对于常规包涵体不溶形式表达产物...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伴侣实现e23sFv/His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分子伴侣质粒pGro7、pKJE7与e23sFv原核表达载体共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16℃诱导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比较可溶性表达产物相对于常规包涵体不溶形式表达产物在产量和抗原结合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可溶性表达的e23sFv/His产量较小,纯化得率低,其抗原结合活性没有明显优于包涵体表达纯化产物。结论应用pGro7、pKJE7有助于e23sFv/His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但其表达和纯化得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3sFv 可溶性表达 分子伴侣
下载PDF
军事飞行员血清尿酸与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萍 孟令龙 +5 位作者 周京明 潘世鑫 常镜 刘俊 陈正 樊龙中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对南部战区某部军事飞行员血清尿酸与脂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军事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 目的:对南部战区某部军事飞行员血清尿酸与脂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军事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UA与TC、TG、HDLC、LDLC、ApoA1、ApoB等的相关性。结果:飞行员组UA与HDLC水平负相关(t=-4.527,P<0.05),与ApoA1水平正相关(t=4.805,P<0.05);相比地勤人员组,飞行员组LDLC、ApoB显著减低,ApoA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员组中,高UA组的TC、TG、ApoB比正常UA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事飞行员尿酸水平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密切相关,各项指标之间趋炎和抗炎的转化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尿酸 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某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旭 朱正洪 +6 位作者 樊龙中 刘俊 欧晓灿 潘世鑫 张甜城 王萍 常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4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检验科PCR室检测的1 722例婚检、孕检、疑似患者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基因分型。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检验科PCR室检测的1 722例婚检、孕检、疑似患者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基因分型。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采用PCR联合膜杂交法。结果1 722例受检标本中共检测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13例,检出率12.37%,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50例,占8.71%,最常见的基因型是东南亚型基因缺失--SEA、右侧缺失型-α3.7、左侧缺失型-α4.2,占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52.67%、22.00%、8.67%;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3例,占3.66%,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型是CD41-42M、CD17/N、IVS-Ⅱ-654/N,占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41.27%、14.29%、12.69%。结论湛江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检出率在广东省较高,以--SEA和-α3.7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主,其次是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D41-42M突变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明显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为该病的防治、遗传咨询、携带者筛查、优化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丹参液联合水分补充对高温强训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俐勇 樊龙中 +4 位作者 朱正洪 谭燮伦 王萍 陈正 常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0-242,254,共4页
目的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 目的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丹参液,后期6h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可随时口服补充水分,队员训练前、中、后各取1次血标本。检测凝血功能5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结果①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桨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强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红细胞沉降率与强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强训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给水分可补充血容量,红细胞比积不会明显增高,注射丹参液可增强红细胞的柔软性,改善红细胞变形和聚集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可防止海军陆战队员强训时高粘、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水分 高温环境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
下载PDF
舰艇官兵护航前后体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8 位作者 何俐勇 陈正 王萍 谭燮伦 刘俊 常镜 潘世鑫 徐海秀 秦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0-520,522,共2页
某舰艇赴索马里护航官兵,历经九个月护航数万海里,在克服海上环境及物质生活困难的同时,完成了多次海盗打击任务。作者对护航官兵护航前、后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旨在为后勤卫生保障系统制定科学保障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舰艇官兵 大洋远航 电解质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南海官兵驻岛礁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5 位作者 何俐勇 姜兴禄 马丽莎 谭燮伦 张甜成 常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3-224,229,共3页
目的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 目的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 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睾酮(testosterone,T)、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 m-ulating hormone,TSH)、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肾上腺髓质激素(adrenal medullary hormone,ADM)测定。结果驻岛官兵守礁后与守礁前相比,FSH、LH、GAS显著降低(P<0.01或P<0.05),T、ANP、NT、ADM显著升高(P<0.01或P<0.05),E2、PROG、PRL、TSH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礁2个月后与守礁前相比11种内分泌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驻岛礁官兵部分内分泌激素发生显著改变,对驻岛官兵的身体、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但下礁2月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不会造成长久的激素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南海岛礁 激素
下载PDF
南海驻岛礁官兵血液流变和凝血分析改变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5
8
作者 樊龙中 何俐勇 +6 位作者 陈正 刘长续 刘俊 王萍 姜新禄 杨通 常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目的分析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血凝分析和血细胞指标改变,探讨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166名成建制守礁、男性健康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分析守礁前... 目的分析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血凝分析和血细胞指标改变,探讨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166名成建制守礁、男性健康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分析守礁前血流变和凝血分析、血细胞指标。结果未干预组守礁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血浆黏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P〈0.05),其它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血凝和血细胞指标发生明显改变,综合干预后指标可恢复正常,建议增加维生素K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南海驻岛官兵 血液流变学 血凝分析
下载PDF
热带平原急进高原寒区集训人员血细胞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樊龙中 王萍 +6 位作者 何俐勇 刘长续 杨通 陈正 刘俊 常镜 潘世鑫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热带平原急进高原寒区集训后,血细胞36项参数的变化,评估集训后人员身体状态,为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海空军某部男性飞行员和地勤人员51名(其中飞行人员11人,地勤人员40人),经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合格... 目的探讨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热带平原急进高原寒区集训后,血细胞36项参数的变化,评估集训后人员身体状态,为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海空军某部男性飞行员和地勤人员51名(其中飞行人员11人,地勤人员40人),经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合格,在海拔3800m高寒训练环境集训前后,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36项参数。结果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ow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ratio,L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igh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HFR)升高(P<0.01或0.05);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thrombocytocrit,PCT)、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reticulocyte absolute number,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ulocyte percentage,Ret%)、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iddle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MFR)比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IRF)比率、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RMI)、幼稚粒细胞(immature granulocyte,IG)百分比降低(P<0.01或0.05);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与集训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寒区环境下集训3个月后,来自热带平原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白细胞系统无明显变化;RBC系统显著升高,RBC的质量降低,携氧功能下降;网织红细胞生成下降,血液中主要以LFR为主,提示大量未成熟红细胞存在,其细胞变形功能下降,进入微动脉变形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士兵 训练 血细胞参数
下载PDF
南海官兵所驻岛礁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龙中 许辉 +5 位作者 何俐勇 李裕标 周赤龙 姜兴禄 刘俊 常镜 《海军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官兵所生活岛礁的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分布情况。评估感染风险度,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1)上礁前,采集158名将上岛守礁官兵血清样本,进行常规肝炎病毒检测。(2)无菌采集上述158名上岛礁3个月后官兵的血液样本和礁...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官兵所生活岛礁的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分布情况。评估感染风险度,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1)上礁前,采集158名将上岛守礁官兵血清样本,进行常规肝炎病毒检测。(2)无菌采集上述158名上岛礁3个月后官兵的血液样本和礁上物体表面生理盐水样本390份,共548份。收集后保存于-20℃冰柜中,立即随补给船送回实验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和甲、丙、戊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 (1)158名守礁官兵上礁前检出血清甲肝抗体(lgG)阳性5人(3.1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和戊型肝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上礁3个月以后,158份血清样本检出甲肝抗体阳性7份(4.43%),其中lgG阳性5份,lgM阳性2份(甲肝RNA为阳性);乙肝DNA检测有2份阳性(1.27%)。丙肝和戊型肝炎病毒RNA均为阴性。390份礁上的物体表面样本:检出甲、丙、戊肝病毒RNA阳性分别为24份(6.15%)、3份(0.77%)、2份(0.51%);乙肝病毒DNA阳性5份(1.28%)。结论守礁官兵所驻岛礁生活环境中存在甲、乙、丙、戊肝传染源,卫生部门要提高认识,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培养官兵良好的生活习惯,切断传染途径,预防守礁官兵病毒性肝炎传播和流行,并制定相应的病毒性肝炎流行治疗预案,配备治疗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礁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守礁官兵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1
作者 杨小霞 何俐勇 +7 位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李裕标 姜兴禄 谭燮伦 常镜 陈正 王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南海岛礁,远离大陆,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分,生存空间狭小。为改善驻岛礁官兵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守礁官兵身体健康,作者对某部官兵守礁前、后主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南海岛礁 肠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在术中应用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镜 朱正洪 +2 位作者 樊龙中 柯雪峰 贺玉莹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44-345,358,共3页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常被应用到急性创伤、肿瘤以及手术等引起的血液丢失性患者中。当术前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600-800ml时,则需行术中输血。目前,仍以同种异体输血较为常见,存在的弊端也较多,包括感染、溶血反应、过敏...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常被应用到急性创伤、肿瘤以及手术等引起的血液丢失性患者中。当术前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600-800ml时,则需行术中输血。目前,仍以同种异体输血较为常见,存在的弊端也较多,包括感染、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因此,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对60例术中行限制性输血患者和48例行开放性输血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旨在了解限制性输血方式的优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术中
原文传递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正洪 常镜 +2 位作者 樊龙中 贺玉莹 陈丽娟 《军事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2份融化后4℃保存不同时间的FFP样品进行检测,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2份融化后4℃保存不同时间的FFP样品进行检测,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的变化情况。结果于4℃保存12 h后,FFP的APTT开始显著延长,但PT、TT及FIB均在24 h内均无显著变化;对凝血因子的检测结果表明,除凝血因子Ⅸ在融化后12 h显著衰减外,Ⅴ、Ⅶ及Ⅷ在融化后6 h内即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衰减,衰减率分别为17.2%、9.47%和12.5%,但在融化24 h后Ⅷ最不稳定,衰减率达52%,而Ⅸ的衰减率最低,为21.1%。结论 FFP融化后,凝血因子的活性随时间逐渐衰减,因此融化后应越早输入越好,以确保临床用血的疗效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融化 凝血因子 活性
原文传递
南方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感染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龙中 何俐勇 +4 位作者 谭燮伦 袁新荣 陈正 刘俊 常镜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5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近两年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群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月经周期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后稳定趋势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8 099例阴道炎患者进行念珠菌检测,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染色及念珠菌培养。结果南方高... 目的探讨近两年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群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月经周期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后稳定趋势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8 099例阴道炎患者进行念珠菌检测,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染色及念珠菌培养。结果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为24.694%(2000/8 099);育龄妇女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夏、秋比冬、春季节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9,P<0.01);月经后1周患病率高于其它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治疗后,阳性率随末次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趋势χ2=47.78,P<0.01)。结论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有所上升;与生育年龄呈正相关;夏、秋季节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高;月经后1周,念珠菌的阳性率最高,应重点预防。复查应选停药5 d后,因其结果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 阴道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