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骨-成血管耦联”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科学内涵
1
作者 郭雪峰 于睿 +2 位作者 任艳玲 张成亮 常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SNOFH中医病机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病,痰阻为渐,毒聚为损。“成骨-成血管耦联”机制与“瘀去-新生-骨合”中医理论存在高度契合性。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SNOFH不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优势,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促进股骨头血管重建与再生以及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用于SNOFH防治,运用“成骨”之健脾补肾药,“成血管”之活血化瘀药,祛除“抑制因素”之化痰药、祛湿药,有步骤、有层次的治疗SNOFH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从“成骨-成血管耦联”角度探讨SNOFH中医药干预的科学内涵已成为当今研究新热点,能够为后续SNOFH的防治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成骨-成血管耦联 瘀去-新生-骨合 中医药 科学内涵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从虚而始,因虚致瘀,瘀痹骨络”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核心病机观
2
作者 郭雪峰 任艳玲 +2 位作者 于睿 张成亮 常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4,共4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激素应用率提升其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随着“久病入络”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特此提出“从虚而始,因虚致瘀,瘀痹骨络”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激素应用率提升其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随着“久病入络”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特此提出“从虚而始,因虚致瘀,瘀痹骨络”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病机,强调药邪是SONFH的致病因素,肝脾肾三脏亏虚是SONFH发病基础,脏腑亏虚,功能减退,血行涩滞导致SONFH进展,瘀血痹阻骨络是SONFH的病机关键,以期建立“从虚而始,因虚致瘀,瘀痹骨络”的特色辨治体系,为中医药治疗SONFH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泥石流实验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鸣 向兰兰 +1 位作者 蔡国军 刘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81,193,共4页
从室内理论教学、野外实验教学、教学后拓展反思3个环节出发,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泥石流实验教学模式。以解决传统泥石流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将该模式注入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 从室内理论教学、野外实验教学、教学后拓展反思3个环节出发,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泥石流实验教学模式。以解决传统泥石流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将该模式注入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表明,任务驱动下的泥石流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成功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任务驱动 野外教学 室内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常鸣书法
4
作者 常鸣 《大江南北》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基于动势能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动态最小安全间隔
5
作者 常鸣 崔科 +1 位作者 王维旸 汪小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 根据安全制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虚拟编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将实际项目数据作为前车的运行曲线,仿真计算了后车根据能量转换防护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小安全间隔,并讨论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能力对安全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车的紧急制动率差异是决定安全间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列车 自动列车控制 列车自动保护(ATP) 安全制动距离
下载PDF
结果性次要谓语的事件-构式合一框架
6
作者 常鸣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42-46,共5页
通过分析事件结构理论和构式相关理论的优势与缺陷,论证了事件-构式合一框架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框架对英汉结果性次要谓语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两者在功能上的共性和结构上的差异。研究表明,结果性次要谓语结构是一个由使因子事件及其引... 通过分析事件结构理论和构式相关理论的优势与缺陷,论证了事件-构式合一框架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框架对英汉结果性次要谓语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两者在功能上的共性和结构上的差异。研究表明,结果性次要谓语结构是一个由使因子事件及其引发的结果子事件共同构成的具有因果联系的复合事件结构。典型的英汉结果性次要谓语结构几乎是对等的。两者在功能上是相似的,句法差异表现在英语及物型结果性次要谓语的主要谓语和次要谓语通常是分离的,而汉语中的主要谓语和次要谓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法表征分别为SVOR和SV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性次要谓语 事件结构 构式合一 事件-构式合一框架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圭利滑坡发育特征及运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璐 常鸣 +2 位作者 武彬彬 刘沛源 周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3,共9页
金沙江上游构造破碎、岩体结构复杂,区内大型-巨型滑坡发育,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滑坡堵江事件。圭利滑坡位于西藏江达县金沙江西岸,滑坡变形严重,大小拉裂缝、垮塌几乎覆盖整个滑坡,变形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失稳后将对金沙江下游造成巨... 金沙江上游构造破碎、岩体结构复杂,区内大型-巨型滑坡发育,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滑坡堵江事件。圭利滑坡位于西藏江达县金沙江西岸,滑坡变形严重,大小拉裂缝、垮塌几乎覆盖整个滑坡,变形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失稳后将对金沙江下游造成巨大威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金沙江上游圭利滑坡发育特征的分析,选取Massflow数值计算模型对该滑坡失稳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分析,获取了滑坡在不同时刻的堆积状态及运动速度。结果表明,滑坡整体运动时长约为40 s,最大滑动速度达到31 m/s,最大堆积厚度为51 m;前缘向两侧扩散的最大距离约为220 m,并全部堵塞金沙江;滑坡各区域的速度曲线反映出滑坡运动过程具有突发性、彻底性、整体性、流态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圭利滑坡 Massflow 发育特征 运动过程
下载PDF
广东区域通风廊道识别初探
8
作者 杨土士 王伟文 +1 位作者 常鸣 王雪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绘制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从动力学角度初步识别出通风潜力;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冬夏季平均水平风场,结合近地面温度和粗糙长度加权后得到通风指数,发现城际尺度风道分布受季节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通风能力显著优于夏季。...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绘制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从动力学角度初步识别出通风潜力;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冬夏季平均水平风场,结合近地面温度和粗糙长度加权后得到通风指数,发现城际尺度风道分布受季节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通风能力显著优于夏季。将通风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从广东全域尺度分冬、夏两季识别了潜在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廊道 城市化 地表粗糙度 城市热岛 数值模拟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快速解译与空间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常鸣 唐川 +4 位作者 李为乐 张丹丹 贾涛 马国超 周志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1,共7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利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提供的芦山县城、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清仁乡、上里镇、思延乡等重灾乡镇的震后高精度航空影像进行了地质灾害体...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利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提供的芦山县城、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清仁乡、上里镇、思延乡等重灾乡镇的震后高精度航空影像进行了地质灾害体的解译,利用GIS分析了芦山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空间分布关系和特征。结果表明崩塌滑坡主要受断层控制,距离发震断层3km范围内分布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滑分布的重要因素,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坡度40°~50°范围内;在海拔高度1~1.5k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距水系400m范围内的崩塌滑坡分布密度最大;白垩系泥岩、砂岩出露的地方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崩塌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Ⅸ烈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崩塌 滑坡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川西高山峡谷地区震后滑坡演化趋势研究
10
作者 倪章 常鸣 +2 位作者 唐亮亮 向兰兰 徐恒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4,205,共8页
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给川西高山峡谷地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威胁。震后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新生滑坡及古滑坡活动加剧,分析震后滑坡的演化趋势,对重点地区及时开展监测预警显得尤为重要。以汶川县东北部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选取岩性、距... 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给川西高山峡谷地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威胁。震后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新生滑坡及古滑坡活动加剧,分析震后滑坡的演化趋势,对重点地区及时开展监测预警显得尤为重要。以汶川县东北部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选取岩性、距断层距离、PGA、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形起伏度、年最大24 h降雨等9个影响因子,利用滑坡频率密度、面积密度和数量密度,统计分析2009年、2011年、2015年、2021年4期滑坡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证据权重(WOE)、随机森林(RF)、证据权重-随机森林(WOE-RF)模型,开展研究区滑坡易发性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滑坡数量、面积和规模均大幅减小,已处于较低水平;滑坡时空演化以2015年为转折由南向北发展;经ROC验证,WOE-RF得到的滑坡易发性精度最高,且三种模型均显示滑坡极高易发区演化也呈远离震中的由南向北之势。研究结果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滑坡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地区 震后滑坡 时空演化 证据权重-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常鸣 唐川 +2 位作者 李为乐 赵学宏 黄翔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1-569,共9页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08-13绵远河流域发生强降雨致使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在统计了研究区内20条沟泥石流形成区内的386个崩塌、滑坡后,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将386个崩塌、滑坡全部解译,并利用GIS分析统计出崩塌、滑坡在坡度、坡向、高程、沟道纵坡降、地层岩性、沟壑密度因子上的分布特征,得出在海拔1 700~2 400 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密度也越来越大,>70°时极易失稳;滑坡的方向垂直于发震断层明显多于平行于发震断层;纵坡降在500‰~600‰的区间内崩塌、滑坡大量分布;石炭系灰岩出露的地层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尤其在下硬上软的岩层上面;在微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崩塌、滑坡分布集中,因此要加强该区域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绵远河流域
下载PDF
“9·5”泸定震后落井沟泥石流灾变过程预测分析
12
作者 李林泽 常鸣 +3 位作者 李宏杰 胡锦凤 徐恒志 刘沛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6-1124,共9页
落井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得妥镇东南部,从沟口至其东南部约11 km处有正在运营的大岗山水电站。为有效防止落井沟泥石流对得妥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大岗山水电站的运维造成的威胁与损毁,开展对泸定震后落井沟内物源分布特征与不同降雨周期下... 落井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得妥镇东南部,从沟口至其东南部约11 km处有正在运营的大岗山水电站。为有效防止落井沟泥石流对得妥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大岗山水电站的运维造成的威胁与损毁,开展对泸定震后落井沟内物源分布特征与不同降雨周期下泥石流运动演化过程分析。“9·5”泸定地震后,耦合现场调查与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得出强震致使落井沟流域内产生滑坡37处,总面积约0.125 km^(2),并采用LiDAR航拍技术优化解译结果,得到实际松散堆积物方量为15.52万m^(3)。随后结合精准物源、精细化地形及5%、2%、1%降雨频率,开展基于OpenLISEM数值计算的落井沟泥石流运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2%、1%降雨重现周期下落井沟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最大泥深分别为6、8、11 m,最大流速分别为5、7、10 m/s;5%、2%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对大渡河的堵江程度较小,1%频率下可造成半堵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落井沟泥石流 灾变预测 运动演化
下载PDF
强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泥石流物源的遥感动态演变 被引量:20
13
作者 常鸣 唐川 +1 位作者 蒋志林 马国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7,共9页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碎屑物质在陡峭的斜坡积累,当遇到强降雨时极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地。2010-08-13一场暴雨导致都江堰市48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选择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龙池镇境内12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区,采用基于...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碎屑物质在陡峭的斜坡积累,当遇到强降雨时极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地。2010-08-13一场暴雨导致都江堰市48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选择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龙池镇境内12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区,采用基于遥感的手段研究"5·12"震前、震后、"8·13"暴雨后泥石流流域内物源的变化特征。强震后研究区泥石流流域物源重要变化是大量的崩滑体被诱发。暴雨后研究区泥石流流域物源变化是震后产生的滑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滑移扩张。通过开展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详细论述了研究区泥石流物源的变化情况。将"5·12"汶川地震前(2007-09-18)经波段融合后15 m的TM影像与地震后(2009-02-10)的2.5 m全色SPOT5影像相比较,发现泥石流流域内的滑坡体积由震前的0.86×106m3增加到地震后的42.30×106m3,即汶川高烈度区经过地震后新增滑坡体积达4 835.94%。而经过暴雨后(2011年7月)的0.5 m全色波段WorldView-2影像,泥石流流域内的滑坡体积又增加到68.85×106m3,即研究区经过暴雨后新增滑坡体积达62.76%。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在地震及暴雨下物源量猛增,导致泥石流暴发的概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滑坡 动态演变 遥感
下载PDF
四川绵竹清平乡“8·13”走马岭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鸣 唐川 +2 位作者 李为乐 付荣 赵学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9-635,共7页
2010年8月13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普降暴雨导致走马岭沟暴发泥石流,主沟及支沟内的大量松散堆积物一起冲出,导致绵远河改道。为了探讨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及成灾机理,利用野外现场调查资料和航空图像解译成果对马岭泥石流的流域... 2010年8月13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普降暴雨导致走马岭沟暴发泥石流,主沟及支沟内的大量松散堆积物一起冲出,导致绵远河改道。为了探讨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及成灾机理,利用野外现场调查资料和航空图像解译成果对马岭泥石流的流域特征,特别是地震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走马岭特大泥石流受降雨影响显著,流速为7.19m/s,最大洪峰流量为866.35m3/s,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121.64×104 m3,显示了强震区泥石流暴发的特点。认为震后绵远河区域进入了泥石流的高发期,降雨是强震区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因素,泥石流暴发主要受前期累积雨量和当次激发雨量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泥石流 堆积扇 走马岭 汶川地震 清平乡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危险范围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常鸣 唐川 +1 位作者 苏永超 黄翔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8,共8页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紧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势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泥石流分布广泛。本文经过遥感与野外实际调查,以研究区的34条泥石流沟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与R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高差、物源量等...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紧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势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泥石流分布广泛。本文经过遥感与野外实际调查,以研究区的34条泥石流沟为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与R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高差、物源量等基本参数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确定相关因子后,利用Mat lab软件进行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其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发现泥石流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与流域高差、物源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指数相关的关系,从而建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吸纳前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较少的因子就能够判别研究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范围,缩短了判断泥石流危险性范围的时间,更加有利于快速防灾避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预测模型 最大冲出长度 最大冲出宽度
下载PDF
水打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静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常鸣 唐川 +1 位作者 付荣 程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106,103,共4页
都江堰市龙池镇水打沟于2010年8月13日强降雨作用下暴发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龙溪河,基于灾害现场调查,结合汶川"5.12"地震震前、震后及"8.13"暴雨后三期影像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特征... 都江堰市龙池镇水打沟于2010年8月13日强降雨作用下暴发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龙溪河,基于灾害现场调查,结合汶川"5.12"地震震前、震后及"8.13"暴雨后三期影像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动静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暴雨 物源 泥石流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公交网络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常鸣 马寿峰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8,共7页
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的规划、设计与评价公交系统.运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对我国5个大城市的公交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统计了路长、群聚系数、度分布等物理量.结果表明网络结构近似于随机网络,不同于国外城市... 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的规划、设计与评价公交系统.运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对我国5个大城市的公交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统计了路长、群聚系数、度分布等物理量.结果表明网络结构近似于随机网络,不同于国外城市的无标度网络结构.通过分析各个统计量在城市交通中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可能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网络 随机网络 无标度 群聚系数
下载PDF
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常鸣 窦向阳 +1 位作者 范宣梅 姚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30,共8页
汶川地震后暴雨诱发的泥石流不断增加,通过收集整理降雨资料,分析汶川震区不同地域泥石流暴发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变化过程,揭示震区暴雨泥石流的激发雨型特征,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的暴... 汶川地震后暴雨诱发的泥石流不断增加,通过收集整理降雨资料,分析汶川震区不同地域泥石流暴发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变化过程,揭示震区暴雨泥石流的激发雨型特征,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的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可分为短期突然降雨型、中期持续降雨型和长期间断降雨型3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引发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的不同。暴雨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体现为降雨导致流域内松散土体渗透、饱和及侵蚀移动的过程。激发雨型与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存在相关关系,短期突然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大,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少;中期持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居中,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多;长期间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小,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居中。对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碎屑流进行验证,初步判定是由长期间断降雨型引发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对不同激发雨型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汶川震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激发雨型 激发雨强 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
下载PDF
烟台市区大气中SO_2、NO_X及PM_(10)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鸣 刘伟 +3 位作者 纪永芝 张秀丽 林祥伟 宋建国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以2006—2007年烟台市区大气中SO2、NOX、PM10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3种大气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烟台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主要污染源为采暖排放、机动车排放与风沙影响.SO2、PM10污染呈明显的季节... 以2006—2007年烟台市区大气中SO2、NOX、PM10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3种大气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烟台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主要污染源为采暖排放、机动车排放与风沙影响.SO2、PM10污染呈明显的季节变化,SO2采暖季排放上升明显,PM10在春、秋的风沙时期保持较高的值.各污染物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SO2、PM10污染多集中在只楚工业区,NOX污染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市 大气污染物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一种新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常鸣 袁慎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4期356-358,362,共4页
1998年, NASA的Norden E Huang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Hilbert Huang Transform (HHT)。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分析, 已用于地球物理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HHT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EMD分解... 1998年, NASA的Norden E Huang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Hilbert Huang Transform (HHT)。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分析, 已用于地球物理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HHT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EMD分解和Hilbert变换。该文结合实例应用了此方法, 给出了分析所得的频谱图。并将结果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 分析了HHT方法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分析方法 傅立叶分析 余弦函数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