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09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龙琴 夏旭红 张明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333例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91.98%。其中单用、二联及三联使用率分别为75.02%,23.02%,1.96%;使用1种、更换1种及2种以上药物分...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333例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91.98%。其中单用、二联及三联使用率分别为75.02%,23.02%,1.96%;使用1种、更换1种及2种以上药物分别为65.66%,31.97%和2.38%。临床使用抗生素以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本院儿科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住院 抗生素 合理用药 药物监测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常龙琴 张明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1年第1期-,共2页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23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占2年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息儿的3.7%(23/621).惊...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23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占2年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息儿的3.7%(23/621).惊厥可发生于腹泻前后,以发病后前3 d最多,占87.0%(20/23),持续时间30 s~30 min,病程中可反复多次发作(1~4次).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惊厥表现多样,甚至表现为惊厥持续状态,可反复发作,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良性婴幼儿惊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儿童大叶性肺炎2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常龙琴 夏旭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6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大叶性肺炎 临床分析 儿童 2009年 肺炎患儿 新生儿 发病率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治疗失败病例再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岚莹 常龙琴 +2 位作者 杨富棠 许岩 辛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5-847,共3页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及远期疗效,探讨初治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确诊为Hp感染患儿92例,男60例,女32例.分为克拉霉素组70例,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及远期疗效,探讨初治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确诊为Hp感染患儿92例,男60例,女32例.分为克拉霉素组70例,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1周疗法;甲硝唑组22例,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2周疗法.停药后4周,分别在1~30个月进行复查,检测Hp根除率.对2组初治失败者进行复治,甲硝唑组采用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克拉霉素组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复治再失败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结果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91.4%(64/70)较甲硝唑组72.7%(16/22)高,有显著性差异(χ2=5.16 P<0.05).克拉霉素组18例Hp根除患儿,30个月内随访复发率5.6%(1/18).本组共12例根除失败,采用3种复治方案后,根除率分别为83.3%(5/6)、66.7%(4/6)、100.0%(3/3).结论克拉霉素三联1周短程疗法是根除儿童Hp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案.适当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可提高根除率.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对克拉霉素耐药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多项检验指标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岚莹 吴岚慧 +2 位作者 常龙琴 杨富棠 夏旭红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56-57,150,共3页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多项检验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A组)22例和轻度窒息组(B组)34例,于入院后采静脉血测定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多项检验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A组)22例和轻度窒息组(B组)34例,于入院后采静脉血测定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血糖、Na+、K+、Cl-、TCa及尿素氮(BUN)、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对照组(C组)2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儿的AST、LDH、α—HBDH、CK、CK—MB、CO2CP、Na+、Cl-、TCa、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儿BUN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血糖代谢紊乱,轻度窒息组低血糖占32.3%,高血糖占5.8%,总异常率38.1%;重度窒息组低血糖占13.6%,高血糖占77.3%,总异常率90.9%。而K+无明显变化;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儿间及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正常儿BUN均值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易发生心肌损害、肾功能损害及糖、电解质代谢紊乱,需及时检测,以便及时正常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生化 指标
下载PDF
两种肠道外营养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常龙琴 张明英 夏旭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不能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24h内应用氨基酸,自1.0g/(kg·d)开始,...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不能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24h内应用氨基酸,自1.0g/(kg·d)开始,每日递增1.0g/(kg·d),直至3.0g/(kg·d);48h内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第5天达全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生后48h应用氨基酸,自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直至3.0g/(kg·d);72h后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8~9d达全静脉营养。两组患儿均监测营养效果,出生72h内和第10天分别监测血生化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PN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1,P〉0.05)。两组患儿在血糖、总胆红素、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可以耐受生后24h内早期足量的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外营养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