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CT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钟世虎 干昌平 +1 位作者 凌生林 茹小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目的针对多层CT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方式,运用于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当中,具有的价值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6~2019.6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92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进行多层CT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96例和非重建... 目的针对多层CT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方式,运用于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当中,具有的价值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6~2019.6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92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进行多层CT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96例和非重建组9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重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非重建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均少于非重建组(P<0.05),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均多于非重建组(P<0.05);重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重建组(P<0.05);术后3个月内,在两组中,患者FEVl%、FVC%、MVV在水平上,呈现出了先降后升状态(P<0.05),重建组患者术后2周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非重建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86±2.39)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结论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前多层CT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能够实现精准的亚肺叶切除、减少手术损伤,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 指导价值
下载PDF
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7
2
作者 干昌平 邹燕 +7 位作者 傅璟 李幼平 陶开宇 夏瑞 童琳 江琪琪 原杰彦 卓素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孕早期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纳入文献5篇688例,国外文献质...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孕早期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纳入文献5篇688例,国外文献质量高于国内。口服米索前列醇较之安慰剂宫颈扩张度好的比例较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疼痛发生率;在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胃肠道副反应和用药后腹痛发生率及手术时间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内原始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结局指标需更加规范。口服米索前列醇对于扩张宫颈有较好临床效果,而在其他有效性指标方面效果不明显,其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手术 早期妊娠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系统评价阴道及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手术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干昌平 邹燕 +7 位作者 傅璟 李幼平 陶开宇 夏瑞 童琳 江琪琪 原杰彦 卓素艳 《循证医学》 CSCD 2007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阴道及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孕早期人工流产手术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α=0.05)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以比值比(OR... 目的系统评价阴道及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用于孕早期人工流产手术扩张宫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α=0.05)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以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纳入文献5篇共482例,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经阴道给药4篇,舌下给药1篇。人工流产术前经阴道和舌下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宫颈扩张度好的比例均较高。经阴道使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其他有效性指标上无明显差异;舌下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在两种给药途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米索前列醇经阴道或舌下给药在扩张宫颈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经阴道使用尚可缩短手术时间。在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方面,尚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早期妊娠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OSAS的治疗进展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干昌平 傅璟 +1 位作者 宋灵敏 黎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53-1354,1363,共3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 OSAS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基于PBL的留学生与非留学生组合学习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干昌平 肖正华 +1 位作者 李晓 胡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3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留学生与非留学生组合学习模式在基于PBL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临床实习阶段84名留学生和同年级同时期90名中国实习生。同批次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根据学号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各取一半组成... 目的:探讨留学生与非留学生组合学习模式在基于PBL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临床实习阶段84名留学生和同年级同时期90名中国实习生。同批次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根据学号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各取一半组成混合组(M组),剩余一半分别为留学生组(I组)和中国学生组(C组)。各组学生同时完成PBL学习任务后以问卷形式定量回答与学习感受相关的6个问题。通过比较各组间不同问题的得分,研究分组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与中国学生相比(C组),留学生(I组)和混合组(M组)学生在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和讨论深度提升,以及总体感受上均有更好的评分(P<0.05)。在获得和交换信息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方面,混合组感受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对于留学生还是非留学生,均有利于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得和交换的效率,有利于语言学习。而对于非留学生,混合编组模式带来的益处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留学生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6
6
作者 邹燕 李幼平 +8 位作者 干昌平 吴兰 童琳 梁艳 李涛 唐莹 梅玲 杨静 刘逸文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19-631,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9种数据库,手工检索《生殖医学杂志》等10种杂志,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两位系统评价员独立进... 目的系统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9种数据库,手工检索《生殖医学杂志》等10种杂志,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两位系统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与第三者讨论解决。Meta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文献间经异质性检验(α=0.05),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有异质性则分析异质性原因,并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处理。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表示;连续性变量用加权均数差(WMD)表示,二者均计算95%CI。结果共纳入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的原始研究8篇(3348例),同种药物不同孕龄比较的文献9篇(6116例);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比较的文献5篇(1934 例);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同间隔时间比较的文献2篇(2381例)。国外原始研究的质量高于国内文献。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低于手术流产[OR合并0.18,95%CI(0.11,0.27)];药物流产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均高于手术流产,其OR合并值及95%CI分别为3.32(1.79,6.17)和7.36(4.17,12.98);孕龄>49天组完全流产率低于孕龄≤49天组,其OR合并(95%CI)为0.51(0.43,0.61);孕龄>49天组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高于孕龄≤49天组,其OR合并(95%CI)分别为1.66(1.32,2.09)和3.37(2.30,4.94)。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的完全流产率、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孕囊排除时间、第一次月经恢复时间和流产后平均出血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同间隔时间比较,间隔<48h组完全流产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国内原始研究的质量非常重要。虽然手术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更高,但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也能达到91.6%(1648/1800),临床可以接受。孕龄>49天比≤49天的完全流产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但孕龄>49天组的完全流产率也能达到87%(2590/3013),故适当放宽法定药物流产适用孕龄值得考虑,尤其是对有禁忌症和恐惧手术的孕妇。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的效果相似,顿服在给药程序上更简单,可推广应用。缩短用药间隔的方案因病人更易接受而应予以考虑,但确定最佳间隔时间尚需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有效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和用药途径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燕 吴兰 +5 位作者 李幼平 李涛 干昌平 唐哲 陶开宇 梁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方法终止早孕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至少由两人独立评估文献质量和资料提...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方法终止早孕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至少由两人独立评估文献质量和资料提取。数据分析采用软件Revman4.2完成。在异质性检验(P=0.05)后,无异质性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有异质性者则分析异质性原因,并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处理。结果:米非司酮<150mg组与150~200mg组的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和孕囊排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米索前列醇口服组完全流产率低于阴道用药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高于阴道用药组。结论:进一步减少米非司酮量(150mg)可能可行,需要深入研究米非司酮最低有效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比阴道用药流产效果稍差,但口服用药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药物流产 有效性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及其治疗 被引量:15
8
作者 傅璟 干昌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60-156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痛经 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古君 张洪伟 +2 位作者 干昌平 胡佳 肖正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2019年9月—2020年1月,研究分析3 D打印技术结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临床本科学生共16组(207人)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区组法将16组学生分为观察组(8组,103人)、对照组(8组,104人),对照组学生通过常... 目的2019年9月—2020年1月,研究分析3 D打印技术结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临床本科学生共16组(207人)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区组法将16组学生分为观察组(8组,103人)、对照组(8组,104人),对照组学生通过常规教具联合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通过3 D打印技术结合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效果。结果在学生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在学习积极性、理论知识理解、学习能力培养、外科操作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观察组学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外科本科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PBL教学法具有显著教学效果,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心外科疾病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PBL教学法 心脏外科 医学的教育 临床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与依沙吖啶配伍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璟 干昌平 +4 位作者 朱兰 胡丽娜 朱小牧 王澎 李晶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761-763,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阴道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以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 目的:系统评价阴道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行Meta分析。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等处理,结果以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表示,并给出95%CI。结果:纳入文献4篇共364例,文献质量较低。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比较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在"完全引产成功率"等有效性指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除敏感性分析中在"胎盘排出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上,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降低宫颈裂伤率,但明显增加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内原始研究质量有待提高。阴道使用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安全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依沙吖啶 中期妊娠 药物引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坤峰 邱红渝 +3 位作者 刘芳 张杰 樊均明 干昌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1-1213,共3页
关键词 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血液净化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用于避孕有效性的同类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玉坤 王莉 +6 位作者 王璇 谭世桥 陶开宇 干昌平 何林 黄丽萨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0-46,共17页
目的系统评价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γ-IUD)与同类宫内节育器(IUD)用于避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1986~2005)、VIP(1989~2005)、CNKI(1994~2005)和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并手检相关杂志10种。纳入活性... 目的系统评价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γ-IUD)与同类宫内节育器(IUD)用于避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1986~2005)、VIP(1989~2005)、CNKI(1994~2005)和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并手检相关杂志10种。纳入活性γ-IUD与其他IUD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已发表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合计8381例。Meta分析结果[用Peto OR(累计妊娠率、累计脱落率、累计因症取出率)或OR(续用率)及95%CI表示]显示:与药铜环165比较,活性γ-25,200累计妊娠率较低(随访3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15,064);0.31(0.17,054);0.31(0.19,0.51)])、累计脱落率较低(随访5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6(0.17,0.40);0、28(0.20,0.41);0.30(0.21;0.42);0.29(0.19,0,44);0.32(0.21,0.48)])、累计因症取出率较低(随访第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7(0.36,0.92)])、续用率较高(随访5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5(2.29,4.89);2.76(2.06,3.69);2,41(189,3.08);2.22(1.69,2.91);1.99(1.55,2.55)])。与TCu220比较,活性γ-25,200累计妊娠率较低(随访2、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6(0.25,0.87);0.48(0.27,0.85)])、累计脱落率较低(随访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35,0.97)])、累计因症取出率较低、续用率较高(随访5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37(0.23,0.59);0.38(0.26,0.56);0.45(0.32,0.64);0.47(0.30,0.73);0.58(0.39,0.87)]和[2.15(1.61,2.87);202(1.56,2.63);1.72(1.34,2.20);1.44(1.08,1.91);1.39(107,1.80)])。与宫铜比较,活性γ-25,200续用率较高,随访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0.34.0.77)]。与MLCu375比较,随访第3年,活性γ-25,200累计因症取出率较低[0.22(0.09,0.52)]、续用率较高[2.84(1.64,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TCu380A比较,随访1、2年,活性γ-25,380累计因症取出率较低[0.36(0.18,0.73);0.29(0.12,0.70)]、续用率较高[3.06(1.72,5.44);3.61(1.75,7.4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性γ-IUD用于避孕的有效性优于或等于其他目前常用的许多IUD,但此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 避孕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皮穿刺右心室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干昌平 彭玲 +3 位作者 梁终磊 宋海波 阮伟强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49-750,共2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入院查体可于胸骨左缘第2至第3肋间闻及全收缩期III/6级杂音。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主动脉瓣脱...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入院查体可于胸骨左缘第2至第3肋间闻及全收缩期III/6级杂音。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主动脉瓣脱垂或反流,患儿其他术前检查均无特殊。结合我院长期应用胸骨旁小切口经心室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经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心传导系统可视化方法及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锴 干昌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心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是一套能自发产生并传导冲动的特化心肌通路,冲动经CCS传导至整个心脏,引发心脏各部分的协调收缩。充分认识CCS在心脏中的解剖特点是研究心脏电生理及治疗传导相关疾病的基础,同时也是心脏外... 心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是一套能自发产生并传导冲动的特化心肌通路,冲动经CCS传导至整个心脏,引发心脏各部分的协调收缩。充分认识CCS在心脏中的解剖特点是研究心脏电生理及治疗传导相关疾病的基础,同时也是心脏外科手术避免损伤CCS的关键。如何识别和定位CCS历来都是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CCS组织学显像方法及其特异性分子靶点和历来对于CCS定位及可视化的探索,并着重探讨近年来出现的CCS非破坏性成像技术及手术实时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传导系统 生物成像 心律失常 定位 综述
原文传递
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旭 冯沅 +2 位作者 干昌平 安琪 石应康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48-851,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在保留导丝的情况下置入合适型号的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于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6例患者缺损直径4~7 mm(平均5.3 mm),其中5例成功地接受了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置入封堵器直径5~9 mm(平均6.4 mm)。仅1例因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主动脉瓣受压影响关闭,即改由外科微创经胸封堵成功。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无栓塞、残余分流、瓣膜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等并发症。结论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导管介入 封堵器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特征:基于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16
作者 寻斯琪 干昌平 +1 位作者 郭应强 秦超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9-1617,共9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代谢特征,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对MI的治疗方向进行新探索。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HPLC-QqQ/MS)对10只MI小鼠和5只假手术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并使...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代谢特征,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对MI的治疗方向进行新探索。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HPLC-QqQ/MS)对10只MI小鼠和5只假手术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利用MetaboAnalyst5.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途径分析,构建代谢网络。结果UHPLC-QqQ/MS检测到129种代谢物。MI小鼠与假手术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血清代谢物差异。血清中129种代谢物中的50种与心肌缺血相关。此外,MI最重要的代谢途径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结论在MI中丝氨酸相关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在血清中含量降低,对MI时心肌保护提出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心肌梗死 丝氨酸
原文传递
抗VCAM-1靶向超声微泡对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可逆性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干昌平 邱旭 +2 位作者 张静漪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评价抗骨髓窦状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靶向超声微泡减少体外循环相关炎症条件下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有效性和可逆性。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抗... 目的评价抗骨髓窦状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靶向超声微泡减少体外循环相关炎症条件下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有效性和可逆性。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抗体组(A组)、抗体+超声组(AU组)、靶向微泡组(T组)、靶向微泡破裂组(TU组)、体外循环后血浆刺激对照组(MC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进行灌注。C组进行4个周期的缓冲液灌注;其余各组各5个灌注周期,第1周期灌注缓冲液后,第2~5周期灌注大鼠体外循环后血浆。第2周期结束后,A组和AU组推注等量抗VCAM-1抗体,T组和TU组注入等量抗VCAM-1靶向超声微泡,AU组和TU组在第3周期灌注的同时,给予同样的高声压超声辐射。分别收集各组灌出液直至灌注结束,检测灌出液的中性粒细胞总数。结果在体外循环后血浆刺激模拟炎症条件下,A组和T组骨髓释放的中性粒细胞总数与MC组相比均明显减少,且T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得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超声辐射后,TU组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恢复,中性粒细胞总量相比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组与A组各周期灌出液中中性粒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CAM-1靶向超声微泡可以识别阻断骨髓窦状内皮细胞表达的VCAM-1,并与其配体结合,同时微泡在骨髓窦状内皮表面形成物理阻挡屏障,进一步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通过高声压超声辐射击破微泡,其空化效应还可使VCAM-1与微泡表面抗体间的结合分离,骨髓窦状内皮恢复炎症条件下释放中性粒细胞的能力,实现了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中性粒细胞 超声微泡 可控性
原文传递
上调大鼠骨髓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对减少其在体外循环中释放的作用
18
作者 干昌平 邱旭 +1 位作者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研究体内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可能性,并探索其对于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12只随... 目的通过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研究体内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可能性,并探索其对于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岩藻依聚糖灌注组(F组,n=6)和对照组(C组,n=6)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F组大鼠模型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灌入总量6 ml,灌注1 h),对照组灌入缓冲盐溶液。1 h后分别解剖冲洗收集两组大鼠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比较两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强度。再以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分别分为岩藻依聚糖溶液灌注组,,(F组)、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灌注组(F+AMD3100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骨髓均在灌入体外循环大鼠血浆之前分别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和缓冲盐溶液。继以缓冲盐溶液灌注40 min后收集各组灌出液并计数其中中性粒细胞总数。结果 F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4.71%±0.21%和161.3±7.8,C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1.11%±0.11%和58.4±6.5,,,F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F+AMD3100组和C组共收集到骨髓中性粒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1 393.7±12 470.6)个、(872 635.2±10 430.6)个和(818 675.2±10 708.8)个,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D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中使用岩藻依聚糖可以有效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可以有效减少体外循环血浆刺激下骨髓中性粒细胞的释放,且这一作用可被AMD3100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中性粒细胞 骨髓 趋化因子受体4
原文传递
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微创领域取得新突破
19
作者 干昌平 白阳静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05-505,共1页
2015年4月10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赁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及手术室的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实施我国首例经皮穿刺左心室入路的心脏手术。
关键词 心脏大血管 二尖瓣瓣周漏 心脏手术 二尖瓣置换术 多学科协作 超声科 开胸手术 经皮穿刺 手术切口 呼吸困难
原文传递
与肺动脉吊带关系密切的气管憩室一例
20
作者 干昌平 凌云飞 安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92-792,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个月。因“反复气喘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可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轻微连续性杂音,肺部听诊可闻喘鸣。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但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能清楚显示左... 临床资料患者,男,6个月。因“反复气喘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可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轻微连续性杂音,肺部听诊可闻喘鸣。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但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能清楚显示左肺动脉开口。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行胸部血管增强CT扫描后发现“左肺动脉开口于右肺动脉中段后侧壁,包绕气管走行于其后方,致气道局部狭窄”,遂补充诊断“肺动脉吊带”。患儿胸部CT同时意外发现“左肺动脉包绕气管”处见“气管壁局部呈指状突出形成约3mm×4mm憩室”(图1、图2)。术中充分游离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及开口于右肺动脉后壁的左肺动脉。可触及左肺动脉包绕处突起憩室。自左肺动脉开口离断左肺动脉,将其重新置于气管前方,于主肺动脉左侧壁行端.侧吻合完成重建。结扎动脉导管。因患儿并无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故未处理气管憩室。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无明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憩室 肺动脉吊带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