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2017年6月对该院305名临床一线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刺伤相关资料包括是否经历针刺伤、过去半年针刺伤次数、针刺伤的具体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及上报情况等。结果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2017年6月对该院305名临床一线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刺伤相关资料包括是否经历针刺伤、过去半年针刺伤次数、针刺伤的具体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及上报情况等。结果 305人中曾经发生过针刺伤238人(78.0%)。过去半年中有62人发生针刺伤181次,平均2.9次/人,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77次(42.5%)。针刺伤的环节主要发生在抽吸药液、整理用毕的锐器物、回套针帽及拔针帽等环节。发生针刺伤后71.8%的护士处理方法正确,还有近30%的护士处理方法不正确。37.6%的护士进行上报,还有62.4%护士未上报。被污染针头血源性病原体分布情况:证实有H B V、H C V、H I V、梅毒占26.0%,不知道是否有HBV、HCV、HIV、梅毒占31.2%。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危害大,管理上应加强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针刺伤报告制度。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医院内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NBSI)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393例NBSI患者,分析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目的了解医院内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NBSI)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393例NBSI患者,分析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根据28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55例)和死亡组(338例),对NBSI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93例NBSI患者中,92.4%(1287/1393)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7%(818/1393)、革兰阳性菌占27.1%(377/1393),真菌占6.6%(92/1393)。大肠埃希菌(17.0%,237/1393)是引起NBSI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5.4%,214/1393)和肠球菌属(8.0%,111/139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1%(34/67)。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0%(94/192)和51.4%(18/3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ment,SOFA)评分≥5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导管留置、拔除深静脉导管、肠外营养、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NBSI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除深静脉导管(OR=0.505,95%CI:0.346~0.736,P<0.001)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OR=0.541,95%CI:0.386~0.759,P<0.001)是28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而胃肠外营养(OR=1.820,95%CI:1.345~2.463,P<0.001)和SOFA评分≥5分(OR=3.277,95%CI:2.408~4.458,P<0.001)与NBSI的28d病死率密切相关。结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BSI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及时拔除深静脉导管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NBSI的病死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2017年6月对该院305名临床一线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刺伤相关资料包括是否经历针刺伤、过去半年针刺伤次数、针刺伤的具体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及上报情况等。结果 305人中曾经发生过针刺伤238人(78.0%)。过去半年中有62人发生针刺伤181次,平均2.9次/人,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77次(42.5%)。针刺伤的环节主要发生在抽吸药液、整理用毕的锐器物、回套针帽及拔针帽等环节。发生针刺伤后71.8%的护士处理方法正确,还有近30%的护士处理方法不正确。37.6%的护士进行上报,还有62.4%护士未上报。被污染针头血源性病原体分布情况:证实有H B V、H C V、H I V、梅毒占26.0%,不知道是否有HBV、HCV、HIV、梅毒占31.2%。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危害大,管理上应加强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针刺伤报告制度。
文摘目的了解医院内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NBSI)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393例NBSI患者,分析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根据28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55例)和死亡组(338例),对NBSI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93例NBSI患者中,92.4%(1287/1393)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7%(818/1393)、革兰阳性菌占27.1%(377/1393),真菌占6.6%(92/1393)。大肠埃希菌(17.0%,237/1393)是引起NBSI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5.4%,214/1393)和肠球菌属(8.0%,111/139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1%(34/67)。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0%(94/192)和51.4%(18/3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ment,SOFA)评分≥5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导管留置、拔除深静脉导管、肠外营养、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NBSI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除深静脉导管(OR=0.505,95%CI:0.346~0.736,P<0.001)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OR=0.541,95%CI:0.386~0.759,P<0.001)是28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而胃肠外营养(OR=1.820,95%CI:1.345~2.463,P<0.001)和SOFA评分≥5分(OR=3.277,95%CI:2.408~4.458,P<0.001)与NBSI的28d病死率密切相关。结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BSI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及时拔除深静脉导管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NBSI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