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马鹿粪便的分解速率
1
作者 邵雪峰 平晓莹 +4 位作者 李月圆 陈龙 聂志文 胡远满 李月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低、粪便分散导致的原地回访观测耗时耗力难以完成的问题,本研究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小兴安岭范围内,选择铁力林业局建设林场为研究区,于2015年1月收集38堆马鹿(Cervus elaphus)的新鲜粪便,将这些粪便堆集中移至方便回访的一处马鹿代表性生境——阳坡针阔混交林,记录每堆粪便的原始粪粒数,之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回访并记录每堆粪便剩余的粪粒数和各粪便堆是否分解完全,共回访8次。利用R 4.1.2中的逻辑斯蒂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的截距b0和斜率b1,再利用MATLAB R2020b计算粪便分解速率。结果表明,马鹿粪便的平均分解速率为(646±53)d。本研究将粪便人工移动集中放置于一处进行观测实验,为研究低种群密度的动物粪便分解速率提供了可行途径,丰富了我国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研究,从而减小了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种群数量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粪便分解速率 小兴安岭 种群数量 距离取样法
下载PDF
基于VPM模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平晓莹 马俊 +3 位作者 刘淼 常禹 宗敏 熊在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碳循环的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估算对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作用.利用VPM模型及2000—2015年MOD09A1数据/气候因子的空间数据,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G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5年,保护区GPP年均值为1...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碳循环的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估算对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作用.利用VPM模型及2000—2015年MOD09A1数据/气候因子的空间数据,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G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5年,保护区GPP年均值为1203 g C·m^(-2)·a^(-1),GPP呈极显著趋势增长.森林植被GPP年际增长变化在不同植被垂直带下没有显著区别,但从高山苔原带往上,GPP年际增长明显减小.GPP与降水的年际相关性不显著,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集中分布在阔叶红松林带和高山苔原带.春季气温对GPP影响最大,有80%像元显示与气温呈正相关.GPP与温度的年际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VPM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环渤海地区土地覆盖分类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莉莉 孙立双 +3 位作者 张丹华 刘淼 谢志伟 平晓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91-4098,共8页
环渤海地区由于城市和经济发展,导致土地覆盖快速变化,对其进行高精度实时的变化监测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传统单机处理模式难以进行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快速监测,而整合海量数据的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使其成为可能。本研究基... 环渤海地区由于城市和经济发展,导致土地覆盖快速变化,对其进行高精度实时的变化监测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传统单机处理模式难以进行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快速监测,而整合海量数据的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使其成为可能。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处理平台,采用决策树(CART)方法对研究区2000—2019年土地覆盖进行解译分类,并综合分析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对比不同数据源解译结果。结果表明:基于GEE平台能够实现大区域快速土地覆盖分类,对沿海湿地和其他覆盖类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与实测点对比达到80%以上。相较于Landsat影像,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解译结果在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从85%提高到95%,地表更多细节信息得到体现。2000年,研究区湿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为1612.5、5734.9、32074.8、11853、3504.3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9%、10.5%、58.6%、21.6%、6.4%。到2019年,湿地减少了775.1 km2,下降40.1%;建设用地增加5310.5 km2,增加了92.6%;耕地、林地和水体分别下降了1841.6、1823.5、870.3 km2,分别下降5.7%、24.8%、48.1%。说明沿海的城市化过程导致建设用地占用其他类型,是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Sentinel-2A影像 土地覆盖 湿地提取 CART分类
原文传递
不同烈度林火干扰下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各碳库储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贾钰宸 常禹 +1 位作者 平晓莹 常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5-2334,共10页
本研究通过FireBGCv2模型,模拟不同烈度林火干扰下未来100年呼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各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探究森林不同碳库对火干扰的响应规律,为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林火干扰显著降低了保护区森林碳储量,且... 本研究通过FireBGCv2模型,模拟不同烈度林火干扰下未来100年呼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各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探究森林不同碳库对火干扰的响应规律,为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林火干扰显著降低了保护区森林碳储量,且林火烈度越大,碳储量降低越多。火干扰影响森林各碳库储量的变化,也改变了森林总碳库的分配特征。林火干扰对各碳库碳储量的影响表现为:林火干扰使活立木、半腐殖质层碳储量降低,使粗木质残体碳储量在模拟前、中期增加,在模拟后期降低,灌草碳库碳储量在模拟后期增加。林火烈度越大,活立木、灌草碳库碳储量越低,枯立木和粗木质残体碳库碳储量越高。林火干扰对总碳库分配的影响表现为:林火干扰后,灌草、枯立木、粗木质残体和土壤碳库占比增加,活立木、半腐殖层碳库在总碳库中的占比减小。林火烈度越大,灌草碳库占比越小,粗木质残体碳库占比越大,烈度对其他碳库占比影响较小。枯落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为:20年达到高值,然后10年内降到低值,这一发现为确定森林可燃物处理的时间间隔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建议在大兴安岭地区每隔20年进行一次计划火烧,以合理保护该地区的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林火烈度 北方森林 碳储量 FireBGCv2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